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5-20颉栋栋
颉栋栋
摘 要:在分析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从人、车、路和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分析表明: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驾驶技术不过关、安全意识淡薄;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机动车车型繁杂、安全性能低;路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全、线形设计存在隐患;环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气候、照明和管理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应重点从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规范车辆安全状况、提升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水平和提高环境整体安全水平等方面来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
关键词:交通工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对策分析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居民出行的主要途径。农村公路快速的建设和良好的运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产生的伤亡人数却在增加,仅2012年我国山区农村道路事故死亡人数增长13.9%。故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质量,减少其伤亡人数,已是迫在眉睫。
国内外学者对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也较多。[1,2]阐述了发达国家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并指出美国的农村公路交通的死亡人数占到整个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0%以上,而英国的这一比例则高达60%。[3]针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了发生交通事故的特征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4]提出了关于道路事故多发点影响因素的鉴别方法。[5,6]针对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和应对事故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7]研究了气候变化条件对甘肃公路交通的影响。[8]通过分析道路条件的线性设计,研究与交通安全的影响关系。[9]针对农村交通事故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上所述,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农村公路交通现状,详述影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一、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一)总体分析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推进,公路交通结构与运输效率得到了有效改善,综合运输体系日益优化,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同时,各地区公路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带来了频发的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后果。
由图1可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是逐年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是在逐年降低,这表明的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起到明显的效果。然而,由图2和图3可知,我国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数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缓慢下降态势,但是在整体交通事故数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的比例却呈较快上升态势。这说明,中国交通事故多发点正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正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图1 全国交通事故数及其死亡人数
(二)事故特征分析
现阶段中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还处于保证基本通行的阶段,大多数农村公路缺乏交通安全设施与应急救援体系,农村公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更为严重的损失。同时由于农村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交通事故往往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在中国,2000~2008年农村公路上发生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118起,造成1723人死亡、1562人受伤,分别占中国特大交通事故总数的3026%、29.37%和26.77%。一次死亡2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18起,共造成428人死亡、163人受伤[4]。这些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往往导致事故家庭陷入长期困境。
农村公路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出行关系密切,农民是农村公路的主要交通参与者,而在整个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中农民的死亡人数也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即使近年来人数逐步稳定,但是农民死亡人数仍居各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之首。摩托车机动、灵活,适合农村公路路面狭窄、路况相对较差的特点,而且价格能为农民所接受,因而成为农民出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一般都从“人、车、路、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因此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的分析,本文也将从以上四方面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如图4所示。
图4 农村公路安全交通影响因素
(一)人的因素
1、驾驶员特性分析
驾驶员通过眼睛从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把它送入大脑,通过大脑支配手、脚操纵汽车方向盘、加速踏板和制动器,使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在道路上行驶。因此,驾驶员是交通行为中最主要的最活跃的因素。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除了由于车况、路况和行车环境较差、交通管理力度不够外,在很大程度上与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偏低是分不开的。驾驶员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有以下四点:
(1)驾驶员的反应特性;(2)疲劳驾驶;(3)道德水准;(4)法制观念。
2、行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行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广泛的,同时又是最危险的道路交通行为之一。在交通活动中,由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贪图方便、存在省时心理、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再加上相关部门对违章的处罚和监管不力,导致行人会出现不安全的行为。农村道路大多是混合交通,有些骑车者和行人不懂交通规则,安全意识不强,与机动车争道抢行,因骑车和行人违章引起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在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死亡人数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的道路交通特点是混合交通,人车混行、快慢不分,行人事故率更高,占交通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而且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地区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淡薄,自由行路的旧习惯严重影响着行车安全。
(二)道路因素
在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方面,普遍存在一种尽量从驾驶员或车辆方面寻找原因的倾向。因此,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由道路及环境因素造成的事故比例较低。道路及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交通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1、道路线形对农村交通安全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复杂,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在线形上往往存在着比一般公路更多的缺陷。这些不利的线形也常常是引发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1)长直线;(2)小半径弯道;(3)长陡纵坡;(4)宽路窄桥
2、路面状况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我国农村公路中有许多仍然是砂石路面,道路坑洼不平的现象非常普遍。路面坎坷不平,即路面平整度差,则行车阻力大,车辆颠簸振动,机件、轮胎磨损就会加快,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就会降低,甚至造成交通事故。若在弯道上行驶或超车,稍有疏忽,车辆便会驶离正常轨迹,发生交通事故。汽车在有坑槽、凸起的道路上行驶,极易损坏轮胎和钢板(弹簧),造成驾驶员和乘客心理紧张,也容易引发行车安全事故。
3、道路形式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农村公路的单车道路段会车问题是造成农村公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资料,在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由于刮擦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数的4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单车道会车造成的。根据我国农村公路的等级构成,四级及以下道路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80.3%,这些低等级道路往往结构简单,因此双向单车道的结构形式在农村公路上是非常普遍的。其结构组成一般为路基宽度,路面宽度为,两侧为各的土路肩或碎石路肩。在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对向车辆在这些道路上行驶时,错车困难的问题便尤为突出。单车道路段错车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及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双向单车道路段上设置合理的错车道。
(三)车的因素
车辆是交通活动的主体之一,不良的驾驶视野、恶劣的驾驶环境、不足的照明、不合理的车辆结构和安全装备的缺失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从车辆性能看,技术状况不佳、失保失修尤其当车辆超载超速时是诱发农村公路大量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1、农用车辆制动性能差
农村公路上数量最多(占折算后总交通量的25%以上)的小型拖拉机等农用车的制动系结构一般为机械式制动,本身性能较差,在驾驶员处理紧急情况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农村公路上经常出现的追尾事故,尽管与气候地理环境、驾驶员的注意力、行车间距等因素有关,但农用车辆制动性能差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
2、农用车辆超载超速严重
车辆超载极易导致制动性能的不稳定,往往是事故的隐患。然而,在我国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却屡禁不止。目前,在广大农村领域,驾驶员为了眼前利益,不顾生命危险大量超载,私下改装车辆现象严重,包括变换发动机配置、改变轮胎规格、加大外型尺寸。农用车还普遍存在超速的问题,我国对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等农用车辆设计车速的规定一般为40km/h,但许多农用车的实际车速往往在60km/h以上,在超速行驶的情况下,车辆各方面性能有所降低,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四)管理因素
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虽有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对交通安全来说不尽人意的地方。
1、人员管理
从事交通安全管理的人员素质、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且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交通管理需求,不利于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申请机动车驾驶执照者遴选、培训以及驾驶人再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不够严格。
2、车辆管理
牌照管理、车辆检验、年度审核和车辆报废制度执行不严,过多的无牌无证车辆、性能不合格车辆以及应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对车辆管理和驾驶人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化管理,不能实现对车辆和驾驶人跟踪管理。
3、管理制度不健全
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分散且不明确,各部门缺乏有效协调一致的行动;在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施工和管理方面分属不同的部门,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统一的交通安全指导目标。
(五)环境因素
1、气候环境
农村公路由于等级较低,路侧一般采用排水性能较差的土边沟进行排水,有些农村公路甚至不设置边沟,极易造成路面积水。车辆行驶在积水路面上时,由于路面湿滑,制动作用距离明显加长,遇到险情车辆不能及时制动,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据统计,路面湿润时的事故率大约是干燥路面的两倍。而且如果车辆在积水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或制动过猛,由于路面上附着力减小,很容易使制动力超过附着力,引起侧滑。另外,由于农村公路排水设施不畅、路面平整度较低,在寒冷的冬季,降雨或降雪后形成的路面积水就会冻结成冰。据统计,道路降雪时的事故率大约是干燥路面的5倍,而路面结冰时约是干燥路面的8倍。
2、交通环境
农村公路一般情况下交通量较小,这时车辆的行驶主要取决于道路条件和车辆本身的性能。这一阶段的交通肇事往往是由于高速行驶、冒险行车、汽车的运行状况与道路条件不相适应所致。但是在村镇、学校、厂矿、企业等附近的一些路段上往往交通量较大,随着交通量的增加,由于车辆的相互干扰、互成障碍、超车不当、避让不及等常常导致交通肇事。因此在交通量较大时,妥善控制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除了交通量因素外,交通混杂程度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3、人文环境
山区农村道路的使用时段相对集中,由于农村人口广泛分布在各乡、镇、村,密度低、覆盖面积广,导致农村出行方式分布具有点多、面广、分散布局的特征。受农忙、农闲、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农忙时节,进城务工、探亲访友的旅客较少,购买生产资料、回家务农的增多;农闲时节,赶场、进城务工、经商、探亲访友的增多;受季节影响,夏秋为收获季节,进城卖菜的行人增多。另外,农用车经常运送农作物或者其他货物赶集等活动更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治理对策研究
(一)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农村居民道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将交通安全意识引入农村基础教育
将交通安全意识引入农村基础教育,使人们的交通意识在启蒙阶段就开始产生,从掌握交通安全常识逐步发展到体验管理、正确运用交通法规,从而加深对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加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中小学生认识到上学、放学路上潜在的道路交通事故隐患,认识到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危害性,不仅能够使中小学生具备安全参与农村公路交通的意识,还能够影响家庭其他成员,成为农村地区促进交通安全新风尚的生力军。
2、针对农村居民开展道路交通危险性教育
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农村居民了解安全参与农村公路交通的正确方式,掌握避免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的正确方法,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主动遵守法规规定,形成在农村公路交通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提高农村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以安全教育为主,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的进程。改革农村的驾照培训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的驾照培训和车辆办证条件。整顿农村地区驾驶员培训机构,坚决查处不具备驾驶员培训资质的驾校,规范驾驶员培训和考核过程,杜绝交钱买证、代替考试等现象。
(二)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为目标
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选用及设置理念
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农村公路来说,在选用时还要受到技术水平和资金的限制,不能够完全按照需要进行选用与设置,因此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选用前,我们提出:“以经济性为前提、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超前、合理决策”的选用及设置理念。
2、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与设置
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实际的经济、技术状况,遵循低造价、设置简便、易于保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理想使用效果的原则,对各类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形式、功能、造价等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适用于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选用和设置方法。
(三)重点整治事故多发路段
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在急弯路段,必须设置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可设置线性诱导标、轮廓标、标线、强制减速设施。陡坡路段必须设置警告标志、设置减速路面,可设置视线诱导设施、强制减速设施、标线、路侧防撞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超过2腼的长陡下坡事故多发地点设置避险车道
(四)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安全设施
在有些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做其他形式的交通安全设施。昆明市西山区明和公路是一条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为有效解决农村公路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状况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问题,在明和公路建设中同时设置了钢筋硅护栏、波形钢护栏、柔性(钢丝绳)护栏、片石硷护栏、网石护栏、栽石(卯石、毛石、巨石)护栏、(砌石)堆土护栏、预制管护柱、城墙式护栏、花盆式防护墩、多功能路缘、示警墩、降温加水池、避险车道、景观视距台、自然治超、减速条、减速丘、减速路面、蝶式水沟、防撞墙、休息区和厕所、农村客运招呼站、斜面百米桩、爬坡车道、示警桩、交叉口渠化、道口、交叉口警示桩、标志(石材混凝土、砌体等)、肇事汽车警示标志、反光标线、导流标等30余种安保设施。
(五)加强道路运营管理,改善交通环境
加强农村地区机动车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农村地区机动车上牌领证,通过纳入管理体制,加强机动车年检与保养,消除机动车安全隐患。由于客运交通不发达,农民出行主要靠农用机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在农村应鼓励当地有条件的乡镇、村庄发展当地的短途客运。道路的养护工作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养护模式,制定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稳定养护队伍或养护承包户,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棘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
四、结语
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但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带来巨大损失,农民死亡人数与所占比重持续快速增长;摩托车成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祸首。
影响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人、车、路和环境4方面因素,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驾驶技术不过关、安全意识淡薄;车的因素主要是农村机动车车型复杂、安全性能低;路的因素包括农村公路安全配套设施不全、线形设计存在隐患等;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气候和照明等。
为了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在人的视角上,要加强教育监管;车的视角下,要规范车辆安全状况;路的视角下,需要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环境的视角下,需要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构建市场激励机制等。(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
2011年甘肃省第十二批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第二批)(项目编号:1112RJZA049)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Traffic safety facts,2004 data:bicyclists and other cyclists[R].Washing 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5.
[2]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Road safety information:rural road[R].London: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 s,2007.
[3] 广晓平,马昌喜.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与交通安全对策研究[J].公路,2007(4):128-130.
[4] 裴玉龙,丁建梅.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突出因素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99-103.
[5] 冯杰,邵毅明,江爱民,周陶.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对策[J].中外公路,2014(4):088.
[6] 孙璐,周正兵,金姣萍,等.基于模糊熵和AHP的山区公路交通气象安全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1(12).
[7] 王有生,蒲肃,孟丽霞,陈诚,房永明.甘肃省公路交通事故气象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14(21):25-28.
[8] 张志勇.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J].甘肃科技,2011(12):147-148.
[9] 孙传姣,高建刚.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征研究[J].公路,2010(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