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茶叶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管窥

2016-05-20李通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茶文化交流

李通

【摘 要】 本文从对陕西茶叶发展概况及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入手,结合历史回溯以及区位分析,对陕西茶叶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活动中的特殊作用进行了阐述。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以来所应具有的作用加以初步探究,建议从增强品质,提高品位入手,在确保品质与品位的前提下,促进产量的稳步提升,将陕西茶叶作为传播与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之重新成为沟通中外的名品。

【关键词】 陕西茶叶;茶文化;丝绸之路;交流

一、引言

陕西,作为一个在中国这个历史与文化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省级行政区,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为古都的西安和咸阳,以及以二者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等,曾长期作为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存在,使得其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在公元1260年蒙古政权设立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并将今汉中﹑安康和商洛地区同历史上的雍州(即今关中和陕北等地)等整合为一个整体之前,今陕西,尤其是陕南地区,便早已成为茶叶生产与种植的区域。并在中国茶文化之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或者毋宁说,始终能够起到不可或缺,乃至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及持续繁盛至盛唐的上千年期间,尤为如此。

诚然,由于晚唐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重心逐步东移,“孔雀东南飞”,使得茶叶主产区向东南迁移至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等区域,并对当今中国茶叶生产以及茶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进而对广大民众,尤其是对那些对以黄土高原为发祥地,并在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秦陇文化抱持偏见态度的人而言,甚至认为“大西北的陕西,是茶文化的不毛之地”。[1]

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对中国茶叶种植与生产,以及由此衍生的茶文化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对象,也是以南方省份,尤其是“长三角”区域的的江浙沪、“泛珠三角”区域的福建、广东、江西以及湖北和湖南为主。对西南地区的相关研究尚嫌薄弱,遑论以陕西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了。

二、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及本文思路

尽管存在上述尴尬现状,还是有一些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陕西地区目前的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产业链以及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历史地位加以分析。诚然,在此类研究中,仍然是以陕西本地学者为主力。

茶产业方面,目前有张建成和苏京晶的《陕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以及肖瑶、肖斌和余有本的《陕西茶叶产业化经营及发展研究》。

《陕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一文,着重罗列并分析了截至2006年,陕西,尤其是作为茶叶主产区的陕南地区的茶叶分布、种植面积及田间管理、精深加工、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管等领域分别加以归纳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并着重从质量监管角度阐明了自己对当前相关领域发展概况的看法,希望以此为突破口,使得陕西产业的整体品质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并提出了比较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扩大“陕茶”作为一个特产乃至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市场影响力。

《陕西茶叶产业化经营及发展研究》 一文,则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了陕南发展茶叶产业化的自然和社会优势与不足角度出发,强调陕西茶叶要“走出去”,应当将茶叶真正当作一门产业来做,尽力延长产业链,扬长避短,提高商品化水平,从而扩大“陕茶”的认知度。

陕西茶文化的研究方面,有阙庭恕的《陕西在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以及李三原的《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两文具有代表性。

阙庭恕以“丁文”为笔名发表的《陕西在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一文,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的介绍陕西茶叶种植与生产加工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况的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该文列举了大量历史文献记述的客观事实,凸显了陕西茶叶在历史上曾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并未对陕西茶叶如何复兴提出建设性建议与意见,对个别事实的叙述,也与实际情况相龃龉。

李三原的《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一文,则别具一格,从追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茶叶始祖”的探究开始,逐步衍生出对陕西茶叶发展史的探讨。同时,分析了陕西茶文化的分类以及客观社会环境,并结合“泾渭茯茶”这一具体实例,大胆提出了“神农氏得荼于秦岭山脉一带”,“陕西的古代巴国是出产中华第一贡茶的地方,最早出现园栽茶的地方”,“陕西的宝鸡古周原一带最早形成吃茶的风俗”等结论。虽然其论据尚有待推敲,但该文对陕西茶文化发展脉络的把握与评述尚属客观全面。然而,该文与前文所共同具有的缺陷,即对现状的关照尚嫌不足。

我们拟从陕西茶叶发展概况入手,结合其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并加以分析,不仅在于为陕西茶叶所具有的历久弥新的地位正名,更在于为相关产业发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由于“茶叶”本身具有“茶产业”与“茶文化”两个重要层次的内容属性,而该文自然将以茶文化作为重心,进行论述。

三、陕西茶叶之现况

尽管目前对于陕西茶叶发展现状所做研究尚显孱弱,但陕西茶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业已成为极具前景之经济产业与文化传承共同体。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推进,这一地位会愈发凸显。

要对上述论断加以论证,首先得从发展现况说起。

陕西是目前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几个产茶省份(河南、陕西、山东和甘肃)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92.4万亩,采摘茶园125.2万亩,茶叶总产量已达到7万吨,在四省中仅次于河南,产值220亿元。[2]

同时,陕西省茶叶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从先前单一的以绿茶为大宗,逐步演进到以绿茶、红茶和黑茶等三大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

陕西绿茶目前以紫阳毛尖、汉中仙毫、午子仙毫、商洛泉茗等为代表。红茶和黑茶虽然产量较少,但也涌现出泾渭茯茶这样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茶叶品牌。此外,黄茶、乌龙茶等在陕西也有少量分布。

陕西茶叶的主要产区是陕南,前文已指出。而其集中产区目前已达21个区县,其中紫阳、岚皋等县产量较大。上述产茶区域绝大多数均位于秦巴山区,即秦岭南坡以及米仓山等地。此外关中也有零星分布,泾渭茯茶便属于该类,虽然其原料已经不在秦岭以北了。

陕西茶叶生长的这片名为“陕南”的土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800mm以上,南部川陕交界一带的米仓山,降水量可以达到1000-1200mm。年均≥10℃的积温达到4500℃以上,无霜期在210天以上。同时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土。[3]

颇为有趣的是,处于陕南与关中交界处的秦岭太白山区海拔2500-3500米范围内出产一种“药王茶”,这应当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茶叶产区。

四、陕西茶叶与古今丝绸之路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其地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僰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今重庆黔江及贵州道真、务川等)。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鬼、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华阳国志·巴志》[4]

从上文可以看出,“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5]之所以如此说,正是在于巴国的文明范围不仅包括今四川东部和重庆,更涵盖着今陕南安康和汉中的部分区域。而这一切,也为日后陕南地区成为陕西茶文化的中心,并进而经由丝绸之路将茶叶传布四海而提供了客观条件。

此后,“居住在川西的蜀人真正地把落后的吃茶习俗发展为高雅的饮茶文化,他们在饮茶上为天下先。”[6]

居住于关中的秦人得益于此,始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凭借“金牛道”,而吞并古蜀王国,并进而将巴国也纳为囊中之物。

至此,陕西的茶叶分布格局逐渐明晰。

而也正是由于包括金牛道、褒斜道、陈仓道乃至傥骆道等一系列秦巴古道的开辟或是重新疏通,使得南方丝绸之路能够从此后,尤其是中唐以后,开始以“茶马古道”的形象为中原民众所了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牛道的开通,不仅在于使得秦吞并巴蜀并为日后 “一统江湖”做准备成为可能,更在于它直接将中原文明与中原以外的巴蜀等异质文明的通路打开,不仅为巴蜀地区茶叶进入中原大开方便之门,更为陕西茶叶的输出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载:“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7]“时”所指,即为中唐贞元末年。产于山南道,即今陕南地区的“山南茶”自此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经由加工,被大批量输往少数民族地区。今日的泾渭茯茶,其原料原本便是以“山南茶”为主。以致西北的很多从事游牧业的少数民族产生了“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榷场”以马易茶的盛况在唐以后又断断续续的维持了数百年,直到清朝中叶。

在此期间,虽然中原王朝屡经战乱,而茶叶种植的主战场也由陕南和巴蜀逐步转移到江南等地,但陕南与巴蜀两地仍能凭借着与西南西北的吐蕃等少数民族部落距离较近以及更适宜的茶叶品种和口感等优势,长期保持着作为上述民族茶叶的主要来源地的地位。从而使得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组成部分的“茶马古道”得以长期维持,并有所发展。而其所依赖的,便不外乎上述金牛等古道。

我们知道,自张骞“凿空”以通西域以来,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为世人所知,此后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各类中国物产源源不断的运往西域,换来西域的香料、农作物和奢侈品等。

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陕南区域有规模可观的茶叶种植,然而直到唐代,该区域茶叶方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8]这也正是为何直到中唐以后,茶马古道才开始大规模启动的原因。

作为汉唐时期的中心城市,长安起到了经由丝绸之路将陕西茶叶运输到西域等地的中转枢纽的作用。

隋唐时期,尤其是初唐至盛唐时期,不仅大批来自波斯、大食、天竺、大秦等西域诸国的使臣“番客”和留学生等流寓长安,将胡饼等“胡食”带入中原,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自体会到了产自“山南”地区的茶叶的独特滋味,并经由在京城停留之机,将它们带往西域。而茶叶与胡食等经由丝绸之路传播的物品,更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山南茶”的独特魅力,给予纷至沓来的客商、使臣和留学生们以极其良好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的形成。

“唐代全国茶叶产量约80万担-100万担,人均2.4斤左右,是建国后人均数的4倍。不难推知,唐代茶叶的出口量很大,沿丝绸之路输往中亚、东南欧和北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外贸的主体商品之一。”[9]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产自今陕南以及周边区域的茶叶,曾经长期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穿行于驼铃声此起彼伏的丝路商道之上。其时,陕西出产的“山南茶”,足以作为中古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制造”的杰作之一,更足以为陕西经由丝绸之路与周边民族和远在西域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由于中唐之后茶叶主产地的东移,再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步超过陆上,尤其是北方陆上丝绸之路,陕西茶叶逐步走向默默无闻的地步。由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茶叶产品,逐步退缩到仅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土特产,产量和品质都被东南茶叶产区所赶超,大宗出口商品的地位也被取而代之。以至于“宋明之后的诸多茶书很少提及陕西的茶产业及茶文化,近代文化人的著作涉及茶事也是言必称‘龙井,言必称江浙。”[10]尤其是近代以来,陕西茶叶原本重要的对外输出通道,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南方经由秦巴山地的古道纷纷湮没无闻,使得原本就处于被动局面的陕西茶叶,也如同陕西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一蹶不振。所以,陕西茶叶的兴衰,与陕西乃至整个国家的兴衰起伏,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重新提出,陕西茶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前文提到,陕西之茶叶种植,目前业已达到一定规模。规模是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前提。由于陕西在近年来获得了数目可观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尤其是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枢纽的地位,特别地,对于陕西茶叶主产区的陕南地区,有更具针对性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又将安康定位为富硒农产品基地,着力推进包括茶叶在内的一系列特色农产品种植的高效发展,将其“做大做优”,并进而将“茶叶加工业”列入五大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之中。[11]使得陕西,尤其是陕南茶产业可以在新的历史阶段,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为止,商南泉酩、西乡午子仙毫、宁强雀舌、紫阳富硒茶和毛尖、泾阳茯砖茶 和汉中仙毫等数个茶叶品种,已经成功获得陕西地理标志保护。这就为它们进一步走向市场,重新获得国内外认同,创造了契机。

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是,2015年6月10日,陕西汉中出产的绿茶,成功出口马来西亚,成为近年来首批出口的陕西茶叶。[12]虽然此次出口并非借助于陆上丝绸之路,但我们坚信,随着“长安号”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以及未来的向西延伸,更重要的是,随着陕西茶叶的品质与产量的稳步提升,产自关中与陕南的茶叶,一定会有机会随着这趟班列,循着曾经的丝绸之路,重新穿梭于亚欧大陆,成为沟通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新的纽带。

五、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展开,陕西茶叶必将随着陕西日渐向好的经济形势而走向复兴。诚然,陕西茶叶所面临的挑战不胜枚举,不仅需要面对来自南方主产省份的压力,更要面对着目前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凡此种种,都会对陕西茶叶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陕西茶叶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可以从增强品质,提高品位入手,在确保品质与品位的前提下,促进产量的稳步提升,真正将汉中仙毫和泾渭茯茶等代表性产品打造成令国内外民众都能认可的知名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精品。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展会,促进产品走向前台。同时,加大对优良品种选育以及田间管理等农业科技手段的研究与推广。加强陕西茶文化的发掘,特别是加强关于陕西茶叶在丝绸之路古今嬗变过程中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将陕西茶叶作为传播与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之重新成为沟通中外,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的重要手段,发挥积极的作用。凡此种种,对陕西茶叶产业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茶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注 释】

[1][4][5][6][7][8][9][10] 阙庭恕.陕西在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2] 2015年陕西茶产业现场工作会.2015年5月15日.

[3] 王静爱.中国地理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刘明光.中国自然地理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

[11] 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12] 张松.陕西绿茶首次走出国门[N].西安晚报,2015-6-11(5).

【参考文献】

[1] 张建成、苏京晶.陕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

[2] 肖瑶、肖斌、余有本.陕西茶叶产业化经营及发展研究.

[3] 李三原.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茶文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Cup of Tea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