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2.0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2016-05-20梁瑞仪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计算机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内化学习型

梁瑞仪(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Web2.0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梁瑞仪
(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知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培养有效管理知识并创造性地利用知识的新型大学人才,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依据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结合Web2.0网络平台特性,总结出Web2.0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的5大能力模块,即个人知识管理意识、个人知识管理网络平台应用、隐性知识挖掘外显、显性知识归纳综合和对知识的共享创新应用,并通过能力结构模型图分析各能力模块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关键词:Web2.0;个人知识管理能力;SECI模型;能力结构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为支柱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已远高于人、财、物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培养人创造性使用、管理和发展知识,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个人知识管理是将零散知识组织、内化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应用的过程。大学生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应对知识爆炸、提升未来自身社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如今,网络特别是Web2.0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百科网、知网、知识型讨论社区、网络公开课的普及和搜索引擎、Web2.0的RSS、TAG、SNS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快速、有效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博客、云空间的应用推广及网页生成技术以及进行知识组织和管理的各类网络应用型软件的发展,为个人知识的储存、归纳及合理组织提供了平台;而Web2.0强大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技术,则为知识的结构性内化和创新性升华提供了有效支持。然而,当前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时期,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相关的网络信息素养(诸如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流等素养),在当前大学生中尚显薄弱,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知识内化和创新的能力严重缺乏,因此,探讨和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体系,寻求培养大学生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势在必行。

2 个人知识管理含义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知识均被界定为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积累。知识本身具有增殖性,运用知识不会引发知识的消耗性减少,反而会促进其进一步衍生和创新。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从意会认知论层面强调了个体意会隐性认知对知识获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传统认知论的观点,把知识划分为可明确表述的、具有逻辑理性的显性知识和通过个人认知活动获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两类[1]。其后,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在《创造知识的公司》里提出,知识的创造源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创造再生的过程[2]。如今,以知识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揭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创造和再利用,因此,以知识组织、管理和再利用为核心内容的知识管理,自然成为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

知识管理最早起源于企业管理,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获取、记录、存取、更新、分享、整合和创新知识的过程,它是企业集体智慧资本的积累与再生,是企业适应市场变迁,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手段。随着知识管理在企业发展的价值日益凸显,如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新型人才,也逐渐在教育领域引发关注和思考。

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Paul A. Dorsey教授提出,他从广义的角度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逻辑概念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3]。后来Joanthon Goade从实际操作层面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其界定为个人将零散的、自认为重要的信息片段向可系统应用的、价值更高的知识资本进行综合转化的过程[4]。

综上所述得知,个人知识管理其实就是个人将零散获取的、非系统的信息资源内化建构为个人系统性知识库的过程,在构建整个系统知识库的过程中,知识的分享与交流、显隐性知识间的互换转化是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

3 Web2.0网络环境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Web2.0的交互功能使用户不仅成为信息的浏览者,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无论是浏览信息还是制造信息,网络平台均为个人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分享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今在互联网中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博客(Blog)、微博(MicroBlog)、维基(Wiki)、网络书签(Tag)、RSS聚合器、社会性网络软件(SNS)、BBS论坛、搜索引擎等核心技术及环境下,搜索引擎和RSS聚合器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便利,网络书签、博客、微博、维基、社会性软件及BBS论坛不仅方便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而且对于知识的表达与交流、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发挥极大优势,依据这几种网络技术环境的特点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可以得出网络技术及环境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作用,详见表1。

4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解析

4.1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能力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该时代的发展无疑依赖于各类人才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利用与创新。信息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学是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机构,大学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能适应学习型社会、信息化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人才也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5],而这些适应性发展均对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4.1.1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大量获取、组织和内化知识的能力

学习型社会最典型的特征是学习的社会化和普遍化,它要求学习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型社会中的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学习打交道、与知识相交融,如何在任何时候,运用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并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知识体系,是直接影响人们能否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为此,具备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和利用能力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能力要求。

4.1.2信息化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知识检索、挖掘和分享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不仅催生了推动教育变革的众多信息技术,且信息、知识也成为其重要生产力要素。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检索和挖掘知识,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他人分享知识,获得知识的最大化收益,这是人们发展个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化社会对大学人才的迫切要求。

4.1.3创新型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知识转化与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应用,只懂得对知识的复制与模仿,已无法让国家立足于社会发展前列,因此,大学生应注重对知识的创新理解和应用。从前面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界定里可知,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来实现的,知识转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吸收知识,并将显性知识内隐化便成为学生未来适应创新型社会的关键。

4.2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模型

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信息化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必须具备知识的挖掘、获取、组织、分享和内化等能力,而个人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等过程来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衍生的,因此,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与学习型社会、信息化社会和创新型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在《创造知识的公司》一书中,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依据日本企业知识管理架构提出的SECI模型也指出,知识的内化创新必须经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综合化(combination)和内隐化(internalization)4个过程[2],即知识能被个人获取并最终吸收和利用,是通过显隐性知识在社会化环境中互相作用和转化,并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在个体知识体系中不断内化升华来实现的。对知识的结构化吸收就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对知识的分享与创新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首先应具备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动意识,然后个体才能依据SECI模型,主动进行隐性知识的挖掘外显、显性知识的归纳综合、知识升华创新及有效应用等过程。

Web2.0网络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是借助Web2.0网络的优势,将知识的获取和分享效果最大化,因此,Web2.0网络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除了要求对显隐性知识实现互化转换外,还要求知识管理者对Web2.0网络环境熟知和对网络技术充分灵活应用。Web2.0网络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除了个人知识管理意识、隐性知识的挖掘外显能力、显性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及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4个方面以外,还应包括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管理过程的能力,而这5大能力的共同作用,则能最大化实现知识管理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有效评价。图1是基于此分析得出的Web2.0网络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模型。

图1 Web2.0网络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结构模型

5 结 语

当前,个人知识管理理念在组织和企业中大热,然而作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教育行业,关于如何满足企业和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出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人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如何成功借鉴企业和组织的个人知识管理理念,找出适合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乃大势所趋,也是未来人才培养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期望本研究提出的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架构的思考,能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培养在学校的具体教学实施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 鹿秀娥. 教育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D].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2] 李娜. 基于SECI模型的大学知识共享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2): 29-32.

[3] 曹燕, 马峥.基于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10): 233-235.

[4] 刘轩. 个人知识管理浅谈[J]. 新课程: 教研版, 2010(7): 103-104.

[5] 殷进功, 刘涛.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 89-92.

(编辑:杨涛)

作者简介:梁瑞仪,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liangry-e@163.com。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一般课题“Web2.0环境下大学生协同学习研究”项目(2013A0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1672-5913(2016)04-0084-04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内化学习型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