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分析,为学生心理健康“求医问诊”
2016-05-20王飞达
文/王飞达
调研分析,为学生心理健康“求医问诊”
文/王飞达
本校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小学,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原因,学生中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由于社会、家庭、学习等多种因素,当代小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专横、固执;有的自卑;有的依赖性强;有的自私,逆反心理增长。这些普遍的心理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调研背景案例
本校在短短两周内就发生了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
二年级学生樊某屡次离家出走、逃课逃学,一开始老师们都以为他是因为不爱学习、没有伙伴而害怕、逃避,但经过深入调查、询问访谈,发现这个孩子是因为家庭暴力躲避父亲所产生的行为。
案例二:
三年级的一个平时胆小懦弱的曹同学,在某次与同学发生口角后一反常态地大闹教室、反抗教师,最后竟然要翻墙离校,心理辅导教师在阻止了他的“离校出走”后,了解了他的心理:因为没有朋友,所以在班级中有无助感;因为学习不好又没有特长,所以觉得自己很自卑;因为被别人冤枉,所以想要离开教室、离开学校、离开让他伤心的地方。
从这些教育实情不难看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迫在眉睫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学校调研组开展了调研活动,旨在对于有这些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学校的“阅读”特色、“社团”活动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调研结果分析
2015年4月,调研组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全校4~6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学生。调研组发放并收回120份问卷,全部有效。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6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属于“较强或良好”,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自主能力持满意或较满意态度,拥有良好学习的状态。
57.5%和25%的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一般和较弱”,只有17.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和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主见,不完全依靠父母,生活能力较强。
40%和30%的学生对自己在学校及社会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满意,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五年级学生,他们一般都具有必备的生活常识;具有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19%的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认为一般,以四年级学生居多,这部分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自己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能了解到周边的环境及自我保护的方法。有11%的人对自我保护能力不满意,说明这部分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一般或低”,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气氛还应转化,应运用多种教学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学习兴趣高或较高的学生反馈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最为浓厚,可见,体育课堂上的竞争、合作、激情,最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
研究实效成果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调研组在2015年6月至12月(除去7月、8月)期间,开展了近五个月的跟踪调查。将调查前测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采取多种途径方式,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实验班”阅读静心 学校将五(1)班作为“阅读”实验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板报、学习园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发挥名人的榜样示范教育作用;定期评选班级“十佳”等,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通过“每日一讲”道德故事,“每月一谈”身边榜样,午间“赏乐共读”等阅读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无形地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中。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该班学生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在学校“自助图书角”中,常常能见到五(1)班学生驻足阅读的身影。通过阅读,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和个性;通过交流好书,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班风;通过各种阅读渠道引导孩子们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矫正自己不良的心理状况。
“阳光使者团”全面推进 学校开设了“阳光使者心理社团”,由学校心理辅导兼职教师周辉老师任指导教师,把有心理健康发展需求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参加社团的同学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在心理社团开展过程中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每个社团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开展“认识你真好”“介绍我自己”“个性小名片”“同心协力”等团队辅导活动这些活动,让所有成员彼此熟识,拉近距离,打破班级的界限、年级的限制,渐渐找到“家”的感觉。此外,学校还开展让学生自我了解的团队辅导课,如“优点大爆炸”“我的梦想秀”“可贵的坚持”等,让学生在深入地自我分析中,客观评价自我,发掘自己与他人的优点,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特长,为集体服务。各班主任对本班参加“阳光使者团”的学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特殊学生针对性辅导
今后,学校将继续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人人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氛围,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格局。按照从普及到提高,从整体到个体,从学校到社会、家庭的发展思路开展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在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做到“心理活动课与其他课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预防、发展和矫正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