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6-05-19顾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高校

顾苗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高等院校就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实际的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和教材跟不上技术发展、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有待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对其合理定位,确立正确的目标,并坚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12-02

1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也形成了许多新兴产业。作为新世纪的高校大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乃至“互联网+”素养。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前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互联网+”素养的重要切入点,其教学对象涵括全校学生,可以说,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均具有较大影响。现阶段,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科学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此问题试作探讨。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高等院校就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将其定位为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从那时起,计算机知识已经与其他通用知识一样,成为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有效经验,但也实际的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指导分委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髙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的规定,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实用性的选修裸程、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以及融入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共同构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选课菜单。然而,一些高校只开设很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有的是单纯的数据库类课程,有的是常用的多媒体类课程,有的专门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但由于课程单一,难以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对于法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实用性并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学习。而且,多数高校在大一之后就不再安排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学生即使有进行扩展学习的需求,也无法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

2)教学内容和教材跟不上技术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导致计算机学科是知识系统更新较为频繁的课程,这就需要高校和授课老师与时俱进,实时注意更新知识和教材。但是,从实践情况看,一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教材并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例如,常用的办公软件office的新版本已经到了2013年版,而有些《计算机基础》教材中介绍的还是office2003年版。学生的个人电脑上安装的是新版本的软件,而机房的电脑上还在运行旧版本,课程教学也是使用旧版本,这种滞后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让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席排斥心理。

3)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从现状看,有些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数计算机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内容较为滞后的教材形成,因此在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方面明显落后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黑客和计算机从业人员。又如,一些比较年轻教师虽然正处于事业的攀升期,但晋升、评职称的压力,迫使他们忙于写文章、搞科研,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用心不够,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新的知识和技术,更无暇顾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4)教学方式有待优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一些高校的教学方式采用的还是“灌输式”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不了书本,让学生简单接受课本知识,由于现行计算机教材的滞后性,导致这种教学严重缺乏创造性和思考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秩序枯燥死板。而在实践操作课程时,又要求学生按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项目单调、没有挑战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滋生倦怠情绪,学生实际需要的技能得不到实践与锻炼,少数学生甚至将上机课变成打游戏、上网聊天等的自由活动时间。

5)教学评价方式针对性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操作,需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锻炼出能力。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很多高校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成绩进行评定的时候,多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而且期末成绩占有大部分的分值。这种单调的考核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平时成绩只需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操作就能得到高分,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并不注重过程,这样的平时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期末考试的方式在不断改革,从最初的纸质版考试到现在的上机实验考试,但无论是哪一种期末考试方式,往往只是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考试前,只需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确定为考试的重点,背诵相关知识点即可考出好成绩,但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考核出来。

3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合理定位,确定目标。意识、观念决定行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引正确的教学实践行为。因此,只有准确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定位,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此驱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归根结底,各个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应当以国家的教学大纲为基础,由高校自行确定,这样才能确保针对性。与此同时,具体且实际的目标应当面向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而且应当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岗位培养。

2)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开展好,一支水平高、能力强、能够负责任的精干师资队伍必不可少。现阶段,要进一步改进授课教师的聘任、培养机制,特别要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各部门加强对现有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任课教师能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要支持教师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积极鼓励摒弃教条、僵化的授课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3)更新内容,创新模式。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紧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步伐,及时做到“三更新”,即“更新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目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潜能。特别需要针对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日渐普及,掌握一些全新的资源类型和教学形式,如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类新兴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可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4)考核多元,评价科学。教学评价方案要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可以采取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以及评价方法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上,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在评价标准上,应当重视对能力和态度的评价,要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课程时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成绩,不简单评价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评价方法上,可以将知识掌握、技能考核、综合创新等有机机会,更加注重过程考核。特别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只负责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很大,是实现高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改革,这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迎合时代需要的必然方面。但也应清醒看到,改革需要认清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改革实效。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高校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