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辽宁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2016-05-19董欣张红艳张丽凤
董欣+张红艳+张丽凤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问题越来越突显。本文基于辽宁省食品安全追溯现状为研究点,分析辽宁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比较研究了国外发达地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出完善辽宁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2012年就有人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领域,未来的食品安全决策将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问题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高速公路的发展而日显突出。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危害很大,而且舆论导致事件扩大,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确保食品供应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它绝不是靠单一个人或单个企业去控制的。食品供应链上涉及到很多原材料,半成品等食物,处理后的食物可能还会经过物流的各个环节像贮藏、运输、包装、配送等很多物流环节。那么食品质量的控制就产生了困难。食品供应链当中会涉及很多相关的公司比如:农场、加工商、包装商、分销商、运输商和零售商店等,原材料从供应链上的这些公司经过的话,由于这些市场中有很多交易并没有明确指明销售者的明确信息,这就使得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很难确定来源是哪里。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食品可追溯系统。可追溯系统能够创建检索的历史数据并且通过企业注册来定位产品的身份标识。从源头抓起,通过积累有关产品的特性和产品在供应链中移动的过程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食品安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大数据时代下辽宁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
一、辽宁省食品安全追溯现状
自2010年起,我国分四批确定了50个试点城市,前两批20个城市已基本建成追溯体系。沈阳于2013年成为第四批试点城市,进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对于这个体系国家有统一的要求,包括在城市的屠宰场、批发、零售、团体消费等环节安装相应追溯系统,在经营者交易的过程中,自动采集记录每个环节的肉类蔬菜来源、检测、交易、流向及经营者信息。
2014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14年辽宁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了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且制定了关于2014年加强推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检验检测互认以及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省际合作。在文件中,同时也制定了关于辽宁省食品安全信息化发展规划,力求全面搭建辽宁省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并且结合商务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辽宁省内建设健全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
2015年10月,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白酒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指导意见的通知,同时要求各级监管部门积极稳妥推进白酒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并于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辽宁省所有白酒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同时,辽宁省规定了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并且要求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可控制。①
2016年辽宁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年建成覆盖省、市、县、乡的全程追溯监督“三位一体”的动物卫生全程监管信息追溯平台。同时辽宁省要推动“互联网+”与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深度融合,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动物产品追溯监管工作中,实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关键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②
同时,大连政府也将重点建设海参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知要求建立水产品养殖、育苗、加工生产企业3个数据库,以海参为试点品种,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建设大连海参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最终实现地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在全市5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和30家大型商超开展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试点,推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场快速检测制度,建立食品快速检测网络。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为在2020年实现成为“食品安全放心省”的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内的所有食品质量100%可追溯。
二、辽宁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
1.辽宁省的追溯体系建设仍然是初级阶段,制度保障仍然匮乏
辽宁省追溯体系建设仍然是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制法规不够建全,同时辽宁省长期形成的传统的销售方式和消费习惯导致不少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给追溯系统的建设和推进制造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而且长期以来的旧的监管体制导致监管存在息事宁人和投机主义的现象。虽然辽宁省已经制定了相关追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并努力与法制办沟通,但是各级市政府要完全执行下达的文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营者主动接受和参与则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制度保障仍然匮乏。
2.投资运行维护压力大,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复杂
追溯系统集成需要巨大的投资、运行以及维护的费用。同时依赖多个设备供应商,导致安装、维护的及时性难以保障,这些因素都将给建成后的运行维护保障造成巨大压力。另外,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除了前期政府全额投入,给后期资产的保管,运营维护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外,在建设资金的实际投向和使用上,还存在重建设轻使用,忽视了系统给实际使用方增加的运行成本。
3.经营企业参与度低,大部分属于被动参与阶段
辽宁省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经营企业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往往不愿意投入较高的成本来进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基础设施及追溯设备等硬技术和组织管理等软技术。经营者参与度不足追溯系统建设工作全部由政府投入、政府主导,广大企业和经营者属于被动参与,在缺乏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难以激发经营者主动参与,同时系统设计的超前性也与当前农产品流通基础存在一定脱节,给实际使用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企业参与度低势必造成食品追溯体系运行效率低。[1]
4.最终消费者参与意识不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食品安全事件查询建议反馈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效运行的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但省内消费者依然没有查询溯源信息的习惯,更加不了解食品追溯信息的查询、监督和反馈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2]同时由于追溯信息数据库建立的不完整,使发生事件的食品链上的企业在查找源信息时因没有追溯信息或商品标识损坏而导致了追溯信息搜寻难。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尽量到正规的有小票的地方去购买。同时,要尽量保留证据,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及时追溯源头。
5.辽宁省内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追溯系统作为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流通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技术支撑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更多发挥的是隐性作用,难以像专项整治、曝光处罚那样夺人眼球,引起广大消费者共鸣,因而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不高。这不仅体现在普通消费者和众多行业从业者方面,甚至监管者以及媒体对其潜在的、长期的作用也认识不足,甚至被社会舆论误解。
三、国外发达地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经验借鉴
1.欧盟继1986年第一例疯牛病后进行了牛及牛肉产品的可追溯性研究,至此各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了牛和牛肉标志追溯系统。欧盟的可追溯制度也从应用于牛肉产品逐渐扩大到果蔬、水产品、酒类等领域。2000年对牛类及其产品的标志识别和等级制度进行了规定,2001年对鱼类提出了可追溯性要求。2002年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包含了欧盟食品和饲料链条上的追溯系统等相关内容。2003年对转基因产品以及由转基因产品生产的食物和饲料的可追溯性进行了规定。2004年对食品业从业人员的记录进行了规定。[2]
2.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相对较好。美国已经有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法律系统和监控系统。1906年,美国发布了《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共健康安全和生物恐怖应对法》。2003年,美国发现一疑似疯牛病病例,然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确定了疯牛病的来源。正是因为有了成熟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美国农业部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牛排产品追溯到了牛的出生地、牛的健康情况以及屠宰加工等情况③。
四、完善辽宁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对策:
1.进一步完善省内食品安全相关追溯法律法规建设
虽然国内目前各个行业都在大力研究有关追溯系统的标准,但国家尚没有出台强制性相关标准,缺乏法律依据。目前省内出台的关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虽然可以减少食品安全发生的机率。但如果要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就需要强制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召回、追溯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这些建设在一定上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完善。
2.大力加强省内食品供应链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食品供应链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整个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至关重要。它可以保障整个供应链上的食品企业有效的追溯信息传递。只有加强食品供应链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整个食品供应链上的追溯信息准确可靠。在加强追溯体系法制法规的建设同时,也要提高食品供应链上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参与者的诚信意识,彻底保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3.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目前,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不但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于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造成严重的阻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整合成有机链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将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者联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及规划。
4.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维护工作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不仅其建设投入巨大,而且后其的运营及维护成本费用也非常高。这也是造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不能长期正常有效的运营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安全企业在实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时,不仅仅要对其中的基础设施及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还要对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及时更新完善。不仅如此,还要对相关的技术、专家、设备使用规范等进行创新,以保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能够长期有效的运行。
5.引进国际的先进技术及理念来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及理念加入到省内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当中,比如日本,对于违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及个人会进行严重的惩罚。同时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和信用等担保帮助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和使用标签技术来保障产品的可追溯性。同时,建立综合的质量保证系统,消费者可以从该系统中获得他们购买的食品的相关信息,获得追踪肉品到它屠宰和出生的生产记录的证明、疯牛病检测证明和家畜生产者的照片。同时,还要在农业生产中推行GAP管理体系。建立与国际农产品管理体系相接轨的认可制度来推进省内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发展。
五、结束语
辽宁省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不但需要完善的省内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的政策体系,还需要完备的先进科学和技术支持作保障。大数据时代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是更加繁杂难控的系统,辽宁省相关省直机会更应该通力协作,为省内的食品质量安全出力,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把追溯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
注释:
①《http://www.lnfzb.com/news_view.aspx?id=20150703130306760》
②《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02-15
参考文献:
[1]杨鲜翠,陈雨生,房瑞景.青岛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2-15.
[2]叶勇,张友华,乐毅.罗红恩食品安全追溯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5.
[3]林凌.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