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建设“青年志愿者之校”的研究

2016-05-19宋伟佛丽周长会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师生

宋伟+佛丽+周长会

摘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新举措,有效地增强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和能力,并实现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制度化、项目化的新常态,建设“青年志愿者之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一所百年老校,志愿者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为建设“青年志愿者之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青年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新举措,有效地增强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和能力,并实现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制度化、项目化的新常态,建设“青年志愿者之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一所百年老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起步较早。学校实施学分制等管理措施,志愿者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这些都为学校建设“青年志愿者之校”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志愿服务工作现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各学院相应建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工作机构。成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总会”。总会下设校级志愿服务队。各系部成立志愿者分会,由团总支书记任分会长。实施“双百工程”。即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率达到100%,参与志愿服务率达到100%。实行“学分制”。本科生志愿服务计入社会实践2学分。颁发志愿服务证书,作为本、专科生推优入党和评选各种奖励的必备条件。

二、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总结志愿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三个不适应”。即与学校全面改革、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不适应;与新时期共青团和志愿者工作快速发展不适应;与学校大学生的诉求和社会需要不适应。二是“四个不高”。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本领不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联系学生、深入社会调研能力不高;品牌打造、精品培育办法不高。

三、创建“青年志愿者之校”举措

几十年来,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志愿者工作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的认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经校党委研究决定下发了志愿者工作制度化建设的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学校志愿工作的开展。这些都为学校建设“青年志愿者之校”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紧扣中心。即始终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师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精心组织和谋划合拍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辐射两点。即线下和线上。一是要充分发挥实体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打造校园精品志愿服务活动,最广泛的吸引青年师生参与,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积极的服务社会。让校园志愿精神能够为社会服务、引领先进思潮;同时也通过社会的实践和需要,不断完善校园志愿文化的建设。二是积极利用好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媒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志愿精神的弘扬、志愿文化的打造等活动。做到线下和线上同步,引领青年师生投入到“青年志愿者之校”的建设。做到实体和网络,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衔接。

(三)构建三层体系。第一层,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与学生思想贴近的特点,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社科知识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志愿者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第二层,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搭建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团校;搭建人文知识拓展的平台,如“风云讲坛”、“志愿者成果分享会”、“青春大讲堂”;搭建高品位、多色彩的文体活动平台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月、运动会等,丰富青年志愿者的课外生活,提升文化、知识、思想的延展和补充,同时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实际的锻炼。第三层,发挥延展课堂的促进作用,通过生活环境,人文景观达到教育、培养青年志愿者的目的,促进志愿者各方面的提升。

(四)打造五个品牌

1.关爱贫困儿童——“小太阳”行动。开展“捐赠一只铅笔、一本书、一元钱、一堂课、一份报纸”五个一的“小太阳”行动项目。2015年到双滦区、隆化县开展活动,以后以每年3-4个县的速度,达到覆盖承德市八县四区,做到“一县一队”,成为学校志愿服务最靓丽的品牌。

2.关爱承德家园——“HBUN”志愿服务团。承德是历史文化名城,又在积极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因此主要设置“山庄志愿者”、“承德名片”等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承德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作为青年志愿者必须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主要设置 “保护母亲河”、“绿色家园”等项目(环保知识、防治雾霾宣传等)。社区是每个人生活的地方,志愿服务扎根社区可以最直接的体现志愿服务的价值,主要设置“法律援助”、“政策宣讲”、“文体指导员”、“定岗实习”等志愿服务项目。

3.关爱特殊儿童——“手拉手探科学”模块。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在原有承德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青年志愿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范围覆盖全市县区,开展“送温暖”、“七彩课堂”、“心理辅导”等内容的志愿服务。

4.关爱老年人——“情暖夕阳”模块。开展关爱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急需和迫切,组织开展“亲情陪护”、“一顿饭”等志愿活动,在原有到敬老院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扩展到社区定点活动。

5.关爱校园——“1907”志愿者工作部。学校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建设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校园是每个人的希望,更是独特校园文化的体现。在学校设立“校园先锋志愿者服务站”,协调统一管理校园志愿活动,主要设置:“油纸伞”、图书 “代借代还”、课堂“手机驿站”等项目。针对大学生创业等要求,开展公益经营“跳骚市场”。

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德文化和校园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扩大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发展志愿文化,不断提升师生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不断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都要求推动“青年志愿者之校”建设的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师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麻辣师生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