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电视新闻创新点

2016-05-19祝媛莉

综艺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卫视电视新闻微信

祝媛莉

新媒体发展带来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改变;新技术提升电视新闻生产力;新表达让电视新闻更具可看性与人文关怀

电视新闻创新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技术的更新换代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也令电视媒体的新闻生产发生巨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媒体发展带来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改变;新技术提升电视新闻生产力;新表达让电视新闻更具可看性与人文关怀。

“微端”电视新闻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新闻传播活动也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颠覆。电视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渠道。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利用网络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拓展电视屏。

作为国内电视新闻的领军品牌,“央视新闻”具有风向标作用。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表示,面对新媒体、自媒体带来的全新传播环境,央视实施了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央视新闻”新媒体已经成为与传统电视屏幕并立的一个重要传播平台,初步形成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与微视频为主体的“三微一端”产品格局。甚至有人将央视新媒体矩阵称为“新央视”。

许强认为,纵观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发布级、交互级和平台级。“央视新闻”目前已经是优秀的发布级产品,新媒体发稿纳入新闻采编、制作、评价全流程,央视本部、国内记者站、海外记者站的记者,优先为新媒体平台供稿,“央视新闻”成为重大新闻、突发事件、重点报道的权威首发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央视新闻”新媒体跨屏平台具有较强影响力,“央视新闻”发布微博、微信的阅读量在社交媒体平台位居同类媒体公号前列。不少热点事件也是由“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发布、话题发酵传播,并被传统媒体跟进。2015年“9.3”阅兵报道中,“央视新闻”新媒体报道总阅读量超46.5亿次。

同时,“央视新闻”正在尝试开发针对用户兴趣的个性化推送、视频搜索和点播功能,以及用户上传稿件的征集和接受等交互式功能。未来,“央视新闻”要向平台级进化,满足用户在更多场景使用产品的需求,增加用户黏性。

2015年,许强曾立下2016年的目标:“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总数目标3亿,进一步提升业界地位,提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度,使央视新闻栏目借助新媒体平台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不久前,“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总用户数突破了2.5亿。

如今,省级卫视几乎也都开通了自己的“两微”平台。除了网络视频,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不少电视新闻的策源地。

安徽卫视全媒体新闻杂志栏目《每日新闻报》制片人张翔介绍,2015年《每日新闻报》进行了内容优化,加大微博播出比例。如在“微观天下”环节,播出量由原来的5、6条增至8条以上。“精选微博有趣多元,既为观众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拉动了节目收视率。”

电视新闻“动”起来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直播渠道的融合,使得电视媒体可充分应用新媒体手段与电视终端用户全方位互动,提升收视率和收视效果。上海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卫视编播部主任周炜认为,“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电视新闻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听我们说,而是听大家说。”

电视新闻如何与观众互动?以安徽卫视《每日新闻报》为例,线上主要基于微信平台提供多种互动及服务功能,线下组织公益活动,探索新媒体创收渠道。张翔介绍,节目互动手段具有互联网特质,有四个特点:1,不设热线,电话沟通成本高,数据不便于累积。2,取消短信平台,短信体验差,粉丝难以激活。3,把微信作为第一互动手段,其次是微博。4,节目播出期间,实时“摇一摇”。

经过多次优化调整,《每日新闻报》栏目官方微信已升级为服务号,新增直播弹幕、节目预约、主播朋友圈、520相亲会、男女神信息库、海豚湾商城等玩法。除了栏目官方微信,依托栏目开通的一款基于图片整理的微信产品“海豚宝贝”,具有移动性、社交性、智能性以及金融支付性等特征。此外,该公众号还开通了针对年轻妈妈的互动垂直社区“海豚社区”,每月100万人参与互动,新升级的3.0版本更强化医疗咨询、同龄圈、同城圈等服务功能。

线下活动方面,《每日新闻报》官方微信专门开辟“520相亲会”板块,不仅成为有影响力的互动品牌,也吸引不少婚恋品牌合作。去年,栏目举办的第四届相亲会约5万人参会,并实现冠名招商220万元。加上之后栏目与红豆集团定制合作的“红豆七夕鹊桥会”大型活动,两场活动共创收500多万元。

安徽卫视另一档长青电视新闻《超级新闻场》制片人郭启东认为,关于电视节目创新,首先必须明确内容仍然是吸引观众的最根本点,然后注重受众概念的变化,观众的角色应是用户,最好将其变成粉丝。“把节目当产品,为用户服务,做电视新闻节目才会自然而然地重视用户消费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曾祥敏对此认同,“创新首先是考虑如何为观众、用户服务,为社会提供监测能力,产生影响力,否则就只能是沙漠中的布道者,无人喝彩。”

此外,深圳卫视在新闻节目线尝试产业化拓展。去年针对《军情直播间》开展线下军事迷俱乐部和衍生品开发,强调TV+圈层受众的运营模式。深圳卫视总监张育民介绍,未来将对圈层受众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定制需求服务。

技术驱动力

在技术应用层面,4G技术,包括手机电视、IPTV、OTT电视在内的IP类型电视,多屏互动等给电视新闻的采集、制作、播出分发均带来影响;微博、微信、APP、二维码等技术产品促进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全媒体演播室、虚实结合的在线包装、网络演播室、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航拍,以及当下最为流行的VR技术、网络直播、机器人技术等,都为内容生产带来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据悉,江苏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在全媒体演播室搭建、新闻形态开拓上均有发力;苏州广播电视台的“无线苏州”在新媒体领域有一定探索;山东手机台在县市级台推行“轻快”APP平台;成都广播电视台在打造“看度”APP;深圳卫视新闻中心在新闻播报中加入3D技术,增强节目可视化。

技术创新方面,以东方卫视为主阵地的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以下简称新闻中心)从前端拍摄到新闻制播、分发、播出端都在进行有益探索。

周炜介绍,新闻中心有一支3-4人的小型无人机航摄队,可满足对重大新闻事件、灾难事故、环境污染等新闻素材的航拍需求,呈现最直观的镜头语言。并可运用4G网络回传素材实现直播。

在前端制播环节,随着直播外出设备的轻质化发展,新闻中心引用国际流行的移动制播设备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作为演播室、转播车设备的补充,也可以完成一些特殊条件下,比如“野外”节目制作任务,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提升新闻时效性。

2015年下半年,新闻中心在原有编播系统之外自主研发了X NEWS新闻系统,其优势在于允许记者于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上传新闻素材,进行远程报片,包括看看新闻网、东方卫视、新闻客户端等全平台的编辑都可以使用素材,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性。另一方面,该系统可以进行全网新闻抓取,包括社交网站的视频内容,扩展了新闻素材广度,提升了新闻整合能力。

周炜谈到,该新闻系统的打造可为日后UGC内容在电视新闻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支比较强大的泛记者队伍,提高新闻生产力。”

去年,东方卫视早新闻《看东方》采用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作为气象主播曾引发各界关注,甚至重燃“电视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的话题讨论。周炜表示,将机器人推上主播台是希望在电视新闻中引入一些虚拟“二次元”世界的声音,给电视新闻带来一些新鲜变化。小冰角色定位的初衷是“来自虚拟世界的新闻评论员,或者新闻百科书。”目前,新闻中心和微软正在沟通研究,对小冰的内部程序和学习方法进行改造,以尽快达到最初期待。

“在技术端,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系统里集成大量即时沟通软件,将实时视频互动引入电视新闻制播中。”周炜说,新闻中心也在对VR技术进行尝试,接下来将推出一两部VR作品。

创新表达方式

2016年开年,辽宁卫视一档社会新闻类节目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走出新路径,并得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认可和表扬。《有请主角儿》定位新闻人物的“经历分享互动”,于晚间920时段播出,每周3期,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和嘉宾讨论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辽宁卫视北京节目制作中心主任、《有请主角儿》监制韩晴宇告诉《综艺报》,节目形态借鉴了TED演讲,并尝试将TED演说与电视新闻结合,提出“新闻TED”创新概念。韩晴宇认为TED模式精髓在于演讲者传播“那些激动人心的想法”,用真诚语言直达人心,尽管大多数演讲者并非家喻户晓。

《有请主角儿》传播主体的设置聚焦“草根”,将新闻事件亲历者摆在第一视角位置。节目总制片人周延海介绍,为突出节目主旨立意,节目包装很注重细节:参照季播节目不设主持人,让新闻人成为唯一主角儿;开场设立固定模式,新闻人登台时,3位嘉宾评论员起立欢迎,“仪式感很重要,代表一种平等的姿态和态度。”

记者在节目录制现场发现,观众坐席与主舞台距离非常近,形成环绕状,不仅增强观众与演讲者的贴近感,还有一种氛围烘托感。

作为社会新闻类节目,《有请主角儿》重点关注两类群体:一类是具有新闻关注度的人物。比如为儿子撑伞照片引发网络热议的“伞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女教师顾少强等;另一类是观照社会现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如老龄化社会里老人的典范,以及引发教育争议的“鹰爸”和“狼爸”。

周延海告诉《综艺报》,选取事件人物时,确保真实可信的基础上,会有一些考量:一,人物故事丰满,有借鉴意义或讨论性,并有延展性;二,能体现人性光芒;三,可以发掘独家角度,不重复其他节目。

韩晴宇表示,在抓取新闻主角时,节目组会主动寻找有建设性的角度。秉持不随波逐流,以善意为出发点,传播有建设性、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对公众心理有疏导作用的理性思路。

以“脑瘫诗人”余秀华这期节目为例,节目组并没有过多炒作,而是挖掘余秀华身上朴实、励志、积极的精神内核;在南航急救门事件主角张洋回顾自己经历的同时,节目深入调查拷问我国医疗急救体制建设;介绍河北女孩赵灿七年如一日照顾4位盲人伯伯的故事之后,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其内心善因,并带出留守儿童问题。

《有请主角儿》另一位总制片人陈旭东透露,每期节目选题是节目组层层精选过滤而来,最初的选题可能集纳了上百个新闻选题,并逐一从中筛选。选题的过滤筛选非常严格,每天早9点晨会,梳理社会新闻,选题会的淘汰比例非常高。

节目之所以能找准新闻角度并挖掘新闻背后的好故事,与记者前期大量素材搜集、深入采访不无关系。陈旭东介绍,《有请主角儿》共有26-28名编导,分为四组,实行导演负责制,每个编导从选题、采访、写台本、嘉宾培训,到现场录制、后期制作均独立完成。

在电视化呈现方面,当事人演讲是重头戏。在韩晴宇看来,“越是内涵深刻的选题,越需要高度重视故事的内在规律,注重故事表达的技巧,让观众看得懂、听得进、入得心。”

陈旭东介绍,演讲稿的叙述方式需以当事人的口吻和习惯方式表达,不能太华丽,尽量口语化,多用短句;故事截取上,抓取最直指人心、最能体现“主角儿”人性闪光点的某个独特切面;节目录制前还会对当事人进行3-5天的演讲强化培训,保证节目呈现效果。

《有请主角儿》也有综艺元素的加入,比如节目中马丁与60岁钢管舞大妈戴大丽学钢管舞。多种电视元素的添加,让《有请主角儿》成为一场“新闻TED秀”。

此外,节目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嘉宾与新闻当事人的互动。嘉宾团除了起到话题引导、串场作用,还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点评。于双方观点争鸣间传递了价值观,使节目得到升华,让新闻更有深度。

“把社会性话题,通过访谈和真人秀表现出来,反映了现在节目混搭杂糅的方式,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不再明显。故事+互动+表演的节目混搭形式,将成为趋势。”曾祥敏说。

猜你喜欢

卫视电视新闻微信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微信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微信
微信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