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2016-05-19

好家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指南针夏令营排队



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家庭教育,以接纳为本。

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

海文颖 北京卫视早教栏目特约专家

家庭教育,以接纳为本。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没有不犯错的父母,就算我们再谨慎,也还是会犯错。自责没有用,接纳反而会让自己更快想到积极的解决方案。

经成千上万的父母们验证,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我信息,每一步扎实走过,就可以获得接纳力。这种接纳不是放纵,不是宠溺,不是忍受,而是对生命历程的一种了然。

我看过《灯塔之家》这本书,虽然是童书,却彰显了什么是接纳力。

两个小鼠娃(丁冬和丁香)去森林探险,按照爸爸(海无畏)的要求带了指南针。他们在半路却搞丢了指南针,迷路了。

丁香道:“海无畏从来不会对我们失望。”

这倒是真的。海无畏什么错误都能理解。

丁冬说:“反正,我真希望我没有弄丢指南针。”

这就是接纳力!孩子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还能想象父母给予的正面反馈,并从中获得面对困难的力量,觉得父母给予的是支持、理解,而不是指责、谩骂。这是弥足珍贵的!如果有一天孩子能在背后这样去看待我们,就说明我们获得了接纳力。

四岁的乐乐大喊着:“快看,是123路公交车!”

六岁的小恒往车窗外一看说:“明明是321路嘛。”

十一岁的龙儿瞄了一眼说:“嗯,是321路。”

四岁的乐乐不服气,坚持道:“就是123路!”

龙儿淡然一笑,没吭声。小恒嘟囔了一句“明明是321路”,也不再反驳乐乐了。

大孩子知道自己比小孩子懂得多,不用证明什么,淡然一笑,代表了一种了然和接纳。我们成人比孩子早到这世界二三十年,“对什么错误都能理解”才是我们应有的境界。

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来建构自我。我们的接纳能让孩子安心,当孩子不用反复向父母求证自己足够好时,就可以专心体验外部世界了。

记得龙儿三岁时,我带他排队等候乘地铁,他的身体很放松,没有丝毫向前冲的意思。

因为他在幼儿园里,排队等着滑滑梯就是这样子的,没有人用身体靠着身体去排队,彼此都知道谁是先来谁是后到的。即使你蹲在旁边玩沙子,该轮到你了,你会自觉地站起来去滑滑梯,大家都心领神会,这是一种平静中的秩序,含着彼此对其他人的感知和理解。

有一次,地铁列车进站,我和儿子排队在第一位,门刚打开,下车的人尚在陆续下车。忽然从我们背后窜出来一个人,瞬间挤上了列车。儿子下意识地一躲,然后疑惑地问我:“妈妈,为什么他不排队?”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组织语言:“嗯,他可能想抢个座位吧。”

儿子接着问:“为什么要抢?”

“嗯,你知道,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些紧张,所以,为了获得一些资源,就需要抢吧。也许他太需要一个座位了。”我尽力解释。

儿子若有所思……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儿子排队的时候开始身体前倾、紧绷着,随时准备冲进去;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儿子会抢座位了。

在浩途的共修,让我知道这些体验都是很宝贵的,也让我有能力做到,只是静静地陪伴着他经历着。

这一天,我和五岁的儿子已经登上了地铁列车,我俩站着,快到下一站了。

儿子悄声对我说:“妈妈,你看那个人把手机装包里了,他肯定要下车,你去站在他身边。你看那儿还有一个阿姨,已经把包背起来了,我去抢那个位置。”

上下车的人带来一阵躁动,之后,我看到儿子已经坐下了。我走在他身边站着。他悄声埋怨我说:“你怎么不去抢那个位置?你看我说对了,他下车了。”

我淡然一笑说:“我选择不抢。”儿子讶异地看我一眼说:“为什么?”我说:“我不累,不需要坐。”

我想起两年前我向他灌输了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观念,便继续说道:“如果每个人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需要,拿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资源是足够的。我不打算因为资源的有限而去抢,我选择遵从我的需要去使用资源。”

儿子若有所思……

五岁的男孩子哪里需要座位呀!坐一小会儿,他便坐不住了,他仰着小脸对我说:“妈妈,你替我坐会儿,帮我占下位置。”

我便依言坐下了,顺便笑着说了句:“你占有了一个资源,这个资源便也占有了你。你看,你还得找我来帮你坐在位置上。”

当儿子六岁时,拥有了一份成熟和淡定。他可以很放松地等车,在别人抢先时,他会很淡然地说“他可能很需要有个座位吧”,也可以很智慧地在我累了时帮助我搞定一个座位。

他已经明白,大多数时候他更喜欢在车厢两端,看司机驾驶、看各种仪表盘的数据,而不是需要一个座位。

从儿子的成长中,我体悟到:尽情地体验事物的两端,便是自由;在体验了充分的自由之后,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做出的选择,便是一份成熟;带着这份成熟,自在地做自己,那便是绽放了!

接纳是一种力量,如同大地对万物的接纳,能够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当我们拥有接纳力时,便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他们足够好,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有一位国际著名的教育专家来华做培训,参加培训的既有教师也有家长。在培训现场,有人提问时,这位专家会问:“请问您是老师还是父母?”如果你答“是父母”,专家便会说:“放轻松些,每个年龄段孩子该用什么方式教学是老师需要知道的事情,作为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接纳的家。”

我听了这样的回答,觉得特别心安。家庭教育,以接纳为本。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没有不犯错的父母,就算我们再谨慎,也还是会犯错。自责没有用,接纳反而会让自己更快想到积极的解决方案。比如,送六岁的龙儿去夏令营之后,我发现对他有些揠苗助长了,我赶紧进行了之后的梳理。

我先是倾听、共情,协助龙儿释放情绪。我说:“哦,第一天就见到流着血的死人,真的有些吓人呢。”

然后我欣赏他:“你是里面最小的,我听说你为团队破案做了很大贡献呢。”他转而有些自豪地说:“嗯!凶手的凶器藏在很高的吊灯里,他们举起我来,我够到的!还有……”他越讲越兴奋。

最后我植入了一些关于夏令营的正面信息。我说:“你们这个夏令营是以侦探为主题,以后我们可以尝试其他夏令营,有什么篮球夏令营、棒球夏令营之类的……你觉得下一次你会想去什么样的夏令营呢?”

……

总之,为人父母,有一份爱和责任心,看到好的资源便按捺不住想提供给孩子,有时候恰到好处,有时候难免就过了火候。我们不能也不用保证不犯错,接纳自己同时做好善后工作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有怎样的经历,我们都可以协助他吸收到滋养,让他体验到自己足够好,别人也足够好,这个世界对他都是友善的。

猜你喜欢

指南针夏令营排队
失灵的指南针
怎样排队
观展指南针
五味夏令营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指南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