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城市行 最忆是杭州

2016-05-19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长桥杭州市西湖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森林城市行 最忆是杭州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Hangzhou is the Most Beautiful Memory in Forest City Tour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的杭州,去年森林面积16 44.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 5.2 2%,实现了从19 8 6年至今的连续30年增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森林城市。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个森林城市。本刊记者发现,白居易、苏东坡的的诗歌,有80%都是写杭州的山水。白居易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白居易给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白堤和上百首诗歌。

G20杭州峰会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定名为“最忆是杭州”—语就出自白居易的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此篇是古往今来描绘西湖的诸多名句中的翘楚,极易彰显杭州和西湖的文化积淀韵味。

苏东坡在杭州期间,几乎走遍了杭州所有的山山水水。他不仅给杭州西湖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道美景——苏堤春晓,而且亲赋诗篇,为西湖的山水赋予了潇洒飘逸的灵性,流传下歌颂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直到现在,人们来到西湖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这首诗。

2016年9月3日下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的美,惊艳全世界。今日的杭州,处处透着美。杭州之美,美在山水相依、湖城合璧,美在以人为本、文明和谐,美在便捷宜居、活力四射。通过杭州这扇窗口,与会嘉宾看到了一个向着绿色、幸福、智慧迈进的大美中国。

西湖西进后的天堂新貌

杭州的白天和夜晚一样美丽

浙江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胡月多,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说话快人快语、有着爽朗笑声的女士。记者刚到杭州,她就赶紧给记者介绍了杭州的美景和森林城市的悠久历史。她说:杭州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是全球最值得去旅游的城市之一。杭州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11年全球最值得去的41个地方”。西湖和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胡月多介绍,“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是为西湖三绝,而今,西湖还要再添一绝,那就是设立在西湖周边的一座座立体花坛和环境小品。据悉,G20杭州峰会,杭州市共制作31座立体花坛、29个环境小品,主要设置于城区道路、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等地内,这些立体花坛、环境小品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造型别致,给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留影的好去处,为美丽杭州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众多的大型立体花坛中,位于杭饭跨虹桥码头的“花好月圆”扮靓西湖苏堤,最受游客追捧,一时成合影网红。作品以西湖荷花为主题,一抹迷蒙柔美的夜色,一溜澄如玉盘的圆月,满塘浓淡相宜的碧荷,并配以灯光、雾森等,以梦幻般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荷塘月色画卷,静候各方贵客来此相聚。

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向记者介绍,杭州现在将充分利用举办G20峰会和2022年的第19届亚运会的契机,描绘一幅新的蓝图。前几个月,全市围绕“迎接G20峰会,当好东道主”目标,以“中国气派、江南韵味、杭州元素”为主题,进一步做大绿化总量、做优绿化结构、做强景观特色,为建设“三城一样板”(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和“美丽中国”杭州样板)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2016年,城区计划新增绿地450万平方米、屋顶绿化6万平方米,建设4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不少于30处。在主要道路沿线设置立体花卉、环境小品各32座,自然花境56个。总投资约23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新增绿地331万平方米,进度73%。建成春江彼岸南公园、闻涛路沿江景观带(奥体区块)等4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28处。

“这些年杭州越来越美了。不要说西湖、西溪这些景点,就是随便在城里走走,到处都像画一样。”在大运河边生活了70余载的老杭州人周月珍,是杭州这些年化蛹成蝶的见证者。

“生态环境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杭州从2013年起就将“治水、治气、治废、治堵”作为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着力修复因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破坏的环境,打造“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城市景致。

2008年至今,杭州造了75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已达65.22%,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平方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而言,最直观的是身边的河流变清了,天空变蓝了,家门口的绿地更多了。

如果说白天的杭州是美丽的,那么夜晚的景色也毫不逊色。杭州,除了闻名天下的西湖,还有时尚洋气的钱江新城。傍晚五六点钟,浩浩荡荡的大巴车队伍开始涌入钱江新城,首尾相接,望不到头。这一波一波的人潮是来欣赏钱江新城的夜景灯光秀和喷泉秀的。绚丽的灯光秀和大气时尚的喷泉也成了国人心目中的新晋“网红”。每晚6点半和7点半开始的两场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

人潮人海中,一眼望去,很多都是戴着小红帽的旅游团。直到灯光秀结束之后,人潮渐渐退去,繁忙了一天的钱江新城才渐渐平静下来。

中河高架绿化

曾经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流域如今成了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

杭州“八山半水半分田”,林业资源丰富,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林区。全市拥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和清凉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50个,森林生态旅游景点70多处,经营面积270万亩。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80亿元,居全省第1位,其中花卉苗木、毛竹和山核桃为杭州优势特色产业,萧山是“中国花木之乡”,临安、余杭是“中国竹子之乡”,临安、淳安是“中国山核桃之乡”。近年来,杭州先后赢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西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在杭州采访的几个景点中,给记者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长桥溪生态公园。该公园南倚玉皇山脚慈云岭,北端接入西湖,西侧与南山村居民点阔石板路毗邻,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公园,利用长桥溪流域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园林造景艺术巧妙结合,让原本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水重新得以“重生”。

杭州市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告诉记者,公园建成前,长桥溪流域内居住区和鱼塘、林田混杂,产生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严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桥溪溪床垃圾成堆、蚊蝇孳生、臭气熏天,随着长桥溪流域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常年为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流域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为挽救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原住民居住环境,经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历时数年的调研分析,并在广泛听取当地住户和社会各界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优先、因势利导、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据陈琳介绍,公园的建设是一项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手段,就地净化长桥溪流域居民生活污水和拦截长桥溪泥沙入西湖的多功能水生态修复工程。首先通过地下污水收集廊道在溪流入湖口附近将流域内分散性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起来,送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对收集的污水作初步处理,目前日处理量约1000~1500m3,雨季可达3000m3。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然后再通过地上部分的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作用再次进行水质净化,最终排入西湖。

通过对公园建设用地的类型、形态、地质、水文和生态状况等因素的透彻分析,整个工程将水处理工艺与园林造景紧密结合起来,曾经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流域如今成了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

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建成后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桥溪入湖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修复。公园除了调节区域小气候、维持碳氧动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同时提供了清幽宜人的游览休憩场所,成为了一个集生态、观赏、休闲、科普教育和水生态修复示范为一体的新型公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居住在长桥溪公园附近的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发展以茶楼、农家餐饮等休闲旅游的愿望也成为了现实,同时刺激、带动了周边宾馆、饭店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

地球多一点绿色,人类就会多一份幸福

今年3月,杭州市林水局发布了《2015年杭州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公告》。报告指出,去年杭州森林吸收二氧化碳1506.98万吨,释放氧气1095.82万吨;吸收二氧化硫11.13万吨,森林滞尘量2100.92万吨。

森林植物错落有致、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地减缓雨水冲刷引起的土壤流失、养分减少。去年,杭州森林固持土壤、减少泥沙流失量4028.28万吨,保肥量183.75万吨,森林调节水量26.39亿立方米。

杭州市于2009年4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陈勤娟说,自成功创建以来,杭州市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并以此作为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继续依托生态型城市建设大工程、森林杭州行动大项目,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森林景观,巩固发展创建成果,通过外化于形、内固于制,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为打造“美丽杭州”,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奠定扎实基础。

据悉,杭州市今后将按照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生态质量要求,以森林杭州行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千万株适生乔木扩绿、千万亩森林氧吧康体、千万棵景观植物添彩、千万株珍贵树种藏富、千万方森林蓄积固碳”的“五千万”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平原林业增绿、生态林业增氧、景观林业增彩、富民林业增收和碳汇林业增汇”“五林共增”目标,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金字招牌”增添新的含金量。

通过深入调查采访,记者了解到,杭州市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游憩经济。以公园绿地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坚持“还湖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使杭州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自然景观呈现在广大市民和游客面前,充分发挥了公园绿地游览、休憩、观赏功能,实现了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的目标。早在2002年西湖风景名胜区各景点陆续免费开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也划定特定区域部分免费开放,财政投资建设的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城市游憩公园、公共绿地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在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的同时,也招徕了每年几千万人次的中外游客。杭州市还以森林景观为重点,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依托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休闲游,形成了以杭州市区为中心,以三条放射状森林旅游干线为重点的森林旅游网络。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12个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0.2%。11个设区市中,已有9个市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比例达81.18%,基本实现全域化。目前,舟山和嘉兴两市正在积极创建、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再过2-3年,浙江国家森林城市可以实现全覆盖”。

从西湖走向钱塘江时代 曹晖 摄

猜你喜欢

长桥杭州市西湖
长桥卧波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玻璃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驾天作长桥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散文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