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韵新城 绿色许昌
——许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6-05-19刘倩玮

绿色中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花农许昌市许昌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古韵新城 绿色许昌
——许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Ancient City Green Xuchang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从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长河中走来。“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汉风魏韵是这座千年古城难以磨灭的印记。

许昌的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怡人,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个称号。历史名城、曹魏都城、生态新城在这里完美交融,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和神韵。

廊道林网 生态屏障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早在2006年,许昌市就已开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许昌市林业局局长张建华介绍,许昌市目前共造林绿化163万亩,绿化率达96.91%,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为14.76%。基本上形成了以90多万亩花卉苗木为基础,以2000公里主干道路绿化为骨架,以452万亩农田林网为脉络,以沟、河、路、渠和宜林荒山绿化为重点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呈现出“城区绿岛、城郊林带、城外林网、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景观。

张古路两侧的法桐遮天蔽日,平原农田林网形成道道生态屏障,北部、西北林海一望无际的绿植……描绘着一幅幅靓丽的绿色画卷。“近年来,许昌县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政府租地,免费提供给企业,由企业对廊道进行绿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对绿化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绿化档次和效果,也充分保证了树木成活率,实现了双赢。”许昌县林业局局长岳菊敏介绍,以新元大道生态廊道建设为例,这条大道全长24.7公里,以栽植巨紫荆、法桐乔木为主,共2万余株。科学的规划、市场化的运作、严格的管护机制,为生态廊道的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许昌市林业局副局长刘纳新告诉记者,许昌市按照城乡贯通、村镇相连的要求,对全市1656公里县级以上道路、1773公里乡镇道路进行了全面绿化,全市通道绿化率达95%以上,绿色廊道连续成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林带,成为许昌生态绿化的一大特色。并且许昌市始终坚持“增加资源总量、建设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工作,目前已实现林网间作面积452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8.2%,为粮食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林水一体 水润莲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一座城市灵动的象征,治林和治水虽各有侧重,但却密不可分。近年来,许昌市按照“环河一条路、沿河一片绿、依河一批景、建设生态河堤”的理念整体规划,对7条环城100多公里的河岸进行综合治理,堤顶路面硬化,两岸植树造景。“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美好景象已初步显现,一个“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林水一体水生态文明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市区亲水游,观水景成了许昌市民休闲生活的新主题。

“护城河这几年的变化可大了,不仅水更清了,花草树木也更多了,如今的环境是越来越好。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很多市民和游客到这来登船游玩,十分的热闹。”在护城河边生活了几十年的李桂芝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许昌市随着水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与“创森”之初相比,林业用地增加了48.45万亩,绿化面积增加了68.25万亩,绿化率由原来的79.2%提升为96.91%;林木覆盖率由24.4%提升为32.51%;全市林木总蓄积量由464.3万立方米提升到690万立方米。

“水美”“绿多”如今已成为许昌市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优势之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是许昌市水系绿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市上下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张建华欣慰地对记者说。以水定城,以水塑城,以水兴城。满城的清流将赋予许昌无穷无尽的灵动,许昌大地将在丰盈水源的滋养下,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平原林海 花木之都

许昌市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自唐代以来民间就有花木栽植的传统,是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天然驯化带。近年来,许昌市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着力打造花卉苗木这一林业特色产业。刘纳新介绍,目前,全市花木种植面积90多万亩,其中规模化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拥有各类花木企业1600多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年产值70多亿元,先后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和“中国花木之乡”。

“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作为许昌的“一束花”,鄢陵的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尤其强劲,规模达百万,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鄢陵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依花富县、以花名县’战略,把花木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发展,使花木生产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发展,让传统的花木种植业变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鄢陵县花卉协会秘书长李新疆告诉记者。

以鄢陵县柏梁镇姚家村为例,姚家村的2700亩耕地全部种植花木,部分农户还在外承包土地7800多亩,用于发展花木生产;全村有花木经纪人280多人,在外花工420人。通过发展花木产业,使姚家村人挣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坐上了车子、用上了机子、转换了脑子,实现了“五子登科”。如今,姚家村各式楼房林立,街道宽广整洁,人际关系融洽,一个自然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初具雏形。

“鄢陵县花木产业这几年不断发展,其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花农。以前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靠养花种树都住上别墅了,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就连不少上了年纪的种地老把式也开始学着养花种树。”鄢陵县柏梁镇姚家村的花农姚合生对记者感慨道,“现在国家又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让我们这些花农发展花木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我们心里可都乐开了花!”

姚家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社长姚树新介绍,在鄢陵县姚家花园,共有400多户1700多口人,通过种植花木,绝大部分村民都实现了致富,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小轿车。“从前村民种花,现在村民不仅种花还卖花,从普通的花农发展成了花农商人、花农经纪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后,村民们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多方面支持,鄢陵县的花木种植不仅规模扩大了,水平档次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鄢陵县花木产业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还带动着其他县乡镇相继开展花木栽培和销售,带动了一批群众就业、致富。如今花木产业集群核心区内已入驻省内外各类花木企业183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带动农户6.1万户,实现就业20余万人。

一个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品牌是关键。为了打破花木市场销售渠道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自2001年以来,许昌市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用花博会打造出花木的品牌。李新疆告诉记者,花博会的举办不仅增加了花木的销售量,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平台成功解决了花木产业升级转型问题。

每年的花博会,全国的花木客商云集许昌,规模和效益逐年增加,为许昌市的花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老百姓们对于举办花博会十分支持。“花博会举办得好啊,对我们花农来说,既能扩宽我们的客源,又能让我们开阔眼界。通过和全国各地的花商交流经验技术,增强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如今我这花木生意是越做越大,腰包当然也鼓了不少。”花农张国峰笑呵呵地说道。

为进一步扩展产业链,许昌市还在花木与旅游的结合上大做文章,以一年一度花博会为载体,以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禹州市森林植物园等为主体,建设了一批森林旅游景区。并不断推出以花木为基础的花乡农家休闲游、樱桃观光采摘游、青少年花卉科普游、花木疗养游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了花木、生态、旅游、文化的互利多赢。目前,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在30%以上,经济效益达10亿元。

在林产品加工产业方面,许昌市以长葛市木材加工业为重点,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林、工、贸为一体的板材加工业体系,产品涉及纤维板、高密度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中密度板五大系列40多个品种。目前,全市已形成木材加工聚集区近20个,企业达500多家,全市林产加工业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

林水一体

鄢陵花卉

城乡一体 全民参与

城市森林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居住环境,2015年,许昌中心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空气优良天数累计达到163天。随着许昌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和市民的绿化意识、生态观念增强。许昌市委、市政府在增加城市绿量的基础上,以“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协力植绿”为原则,向彩化、香化、美化、靓化升级。并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建设公园、广场和绿地,形成了以森林为主体、布局合理、乔灌花草合理配置、景观优美、生态优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

市民们在森林氧吧憩息,在林中绿道骑行,在街头游园散步,在公园广场健身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健身场所。“许昌近年来真是美啊,游园、绿地越来越多,为我们这些退休职工提供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是越活越有劲儿!”家住许都公园附近的赵春兰一边跳广场舞,一边告诉记者。

位于许昌县的北海公园,以龙腾四海为主题,栽植了银杏、桂花、海棠、樱花等各类苗木100余种40多万株,当人们漫步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绿树成荫,亭台廊道穿插其间,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全开放式的北海公园,每天来此游玩采风的游人络绎不绝,纷纷点赞,北海公园已经成为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颗耀眼明珠。

张建华介绍告诉记者,通过“创园”,许昌市区大街小巷的面貌彻底得到了改变。而要实现打造宜业、宜商、宜游、宜居的新许昌的目标,不仅要重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更要注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推动城乡一体,建设美丽家园。

为此,许昌市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绿化的生态建设模式,目前已逐步形成一片花木基地、四个生态游园、三个园林组团、一百个生态新村、七百里景观林带的基本格局。推进区共完成绿地面积5941.9公顷,因地制宜实施四旁绿化,栽植各种乔木、花灌木美化村容村貌,形成了一批以长葛市水磨河村为代表的集“绿化、美化、香化、靓化”于一体的绿化模范村典型。目前,全市乡镇所在地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5%和47.6%。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既有城市风貌、又具农村田园风光特色的基础框架已经凸现。

近年来,许昌市还多次组织开展创建绿化模范镇、绿化示范村活动,连续举行了“林业生态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00多个村庄被授予“市级林业生态村”。林业生态村的创建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创建森林生态城市,全民参与是基础。许昌市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许昌市的“创森”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刘纳新介绍,许昌市在“创森”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民参与”的造林绿化机制,按照“不造无主林,不植无主树”的原则,多策并举,突破造林资金瓶颈,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植树造林新机制。

每年广泛发动适龄公民严格履行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株的法定义务,创新机制,让全民自觉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今,许昌市的义务植树建卡登记率已达93%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

农田林网

猜你喜欢

花农许昌市许昌
初到许昌
许昌市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花农》: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花农》:一个美丽的童话——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花农》的笔记体叙事
许昌诗群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青春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