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2016-05-19刘玉诗杨庆哲

关键词:颈性中蒙椎动脉

刘玉诗,杨庆哲

(1.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内蒙古 赤峰 024300;2.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高家窝铺中心校,内蒙古 赤峰 024300)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刘玉诗1,杨庆哲2

(1.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内蒙古 赤峰 024300;2.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高家窝铺中心校,内蒙古 赤峰 024300)

目的 探讨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72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蒙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蒙医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为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颈性眩晕;中蒙医结合;效果

颈性眩晕指由于钩锥关节有唇状增生,在颈椎小关节处有增生,颈椎间盘出现突出症状等,导致颈部结构或椎体难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椎动脉因此而受到压迫,椎基底动脉难以保持充足供血,对椎动脉交感神经丛产生刺激从而导致头晕的发生,有的会伴有头疼、颈疼等症状,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1]。本文选取72例颈性眩晕患者,探讨中蒙医结合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72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眩晕,有的会出现易疲劳、眼花、颈部不适、恶心等症状。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23例;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42.8±6.8)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2.3±5.2)个月;其中高血压12例,脑梗9例。对照组中有男15例,女21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43.1±5.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2.0±3.9)个月;其中高血压13例,脑梗9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具有可比价值。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眩晕的发生与颈部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曾出现过猝倒,在颈枕部出现疼痛;通过旋颈试验显示为阳性;经X线检查无显著稳定性,钩锥关节出现等影;通过MRA检查在第二段椎动脉存在局限性狭窄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坚持配合完成随访。

1.2.2 排除标准

耳源性、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眩晕。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精神疾病等难以耐受的患者;不愿意参与此项研究者[2]。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应用毫针刺法和中药治疗。通过毫针刺法对多个穴位予以针刺,使之发挥滋肾调神作用,促使机体活血行气。与之配伍的穴位主要为:百会、四神聪、大杼、神府、天柱、风池、颈部3~7夹脊穴等,对患者予以毫针治疗时,在得气后通过平补平泻法完成治疗,持续时间为30 min,可联合使用电针进行刺激治疗。在实施电针治疗时,所需穴位为:风池穴、颈夹脊穴,治疗时选取2~4穴/次,注意在时必须在颈1、颈2内选用1个,电针留置时间为30 min。1个疗程持续10天时间,通常需要连续治疗2~3个疗程。对患者实施中药治疗时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为:半夏10 g、白术15 g、天麻10 g、茯苓15 g、陈皮10 g、葛根10 g、升麻10 g、甘草6 g。如患者存在肝郁症状则添入柴胡15 g、香附15 g,若患者存在血虚症状则添入熟地黄15 g、当归15 g,若患者存在肾虚症状则添入杜仲15 g,若患者存在血瘀症状则添入桃仁10 g、红花10 g,以水将药煎煮,熬制300 mL,每天分2次服用,150 ml/次,1个疗程持续10天,一般治疗2~3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蒙医结合治疗,予以毫针针刺、蒙药,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蒙药为闹朝格-6丸3 g,于早晨口服;斯日道格-5丸3 g,于中午口服;三普勒淖日布3 g,以陶德巴3汤3 g煎送,在晚上服用。1个疗程持续15天,持续使用3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通过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得以全部消失,能够正常参与到生活工作中;有效:通过治疗病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部分得到改善,依然存在头晕、颈部不适感,在休息后症状有可能完全消除;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显著改变或更为严重[3]。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的数据均以SPSS 19.0处理,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得到显著提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眩晕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称作是颈性眩晕,其发作主要是因为在颈椎退行性变及椎动脉硬化基础上椎动脉弯曲受压、病变局部出现创伤性反应刺激,从而造成椎动脉痉挛等,预防供血不足,使得患者眩晕发作。在现代医学中,颈性眩晕是因为颈椎间盘出现退变,导致椎间隙难以保持良好稳定性,软组织自身弹性明显降低,由于椎动脉交感神经丛、交感神经干等受到不良刺激,造成椎动脉难以保持正常反射性,引发严重收缩,从而造成血管痉挛,由此引发椎基动脉缺血,使得患者出现眩晕症状,采用针刺、电针治疗能够对局部气血运行进行合理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可得到明显缓解或完全解除,组织粘连因此而松解,病患部位的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可对脑部供血进行明显增强,缓解眩晕[4]。

在中医学中,“眩晕”发生的原因与治疗,在我国中医医籍中具有较多论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灵枢?口问》中提到“上气不足”,《灵枢?口问》中提到“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提到“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等。依据中医“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理论,并与兼症、舌脉相结合,可分成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痰浊中阻型四型。中医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作用,利于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颈性眩晕在蒙医中属于白脉系统疾病的头颈部胡杨疾病,头部“赫依”、肝发热、心“赫依”,通过蒙医方法进行治疗时,则会对患者予以祛肝热、心“赫依”、温肾调节气血等治疗措施[5-6]。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针刺结合蒙药治疗颈性眩晕可发挥显著疗效,通常中蒙医结合治疗所需疗程较短,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孔令忠.纪清颈性眩晕的发病学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62.

[2]宋世雄,吴俊红,王长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5(5):68-69.

[3]霍清萍,梁 芳,魏德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7-8.

[4]俞云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599-600.

[5]蒋小旭.电针治疗颈性眩晕50例[J].广西中医药,2014,29(03):42.

[6]陈牧仁,博·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13-14.

本文编辑:王 琦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LIU Yu-shi1,YANG Qing-zhe2
(1.Inner Mongolia Aohan banner in Chifeng city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Bureau, Inner Mongolia Chifeng 024300,China;2.Inner Mongolia Chifeng city aohanqi Xin Hui Zhen Gao Jia Wo Pu central school, Inner Mongolia Chifeng 024300,China)

R29

B

ISSN.2095-6681.2016.29.156.02

猜你喜欢

颈性中蒙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万岁!中蒙友谊(男女声四重唱)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