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一幅“高铁同心圆”

2016-05-19

一带一路报道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铁

好一幅“高铁同心圆”

截至今年7月11日,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0%以上。(新华社 供图)

在伊朗,一段每年死亡人数达到2500人的公路交通,将随着与中国合作的高铁项目完工而得到改善。今年2月,中国企业参与承建的德黑兰-马什哈德的高铁项目破土动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开工仪式。

“这段高铁不仅把行程从12小时缩减为6个小时,把年货运能力增加至1000万吨,更重要的是每年还将拯救上千个伊朗人的生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公司总经理奥高耶说。

这并不是中国第一个出口的高铁项目,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不断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让“一带一路”从战略变成了现实。相关统计显示,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涉及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

高铁出海渐趋成熟

“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7月5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党委书记杨忠民表示,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国家。

同时,杨忠民介绍了一批境外项目取得的重大进展: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及勘察设计合同,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印度德里—金奈高速铁路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中国高铁‘走出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事实上,中国高铁目前正积极推进的海外项目还远不止于此。“现在我手上一共有十几个海外项目在同时跟进,包括老挝、泰国、摩洛哥……同时还在跟踪美国高铁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陈觉民十分忙碌,在他的办公室,一幅“高铁同心圆”规划图徐徐铺开——以中国为圆心,以铁路线为半径,从东南亚直抵马六甲,向南到印度,向西经中亚诸国直达欧洲大陆,向北延伸到俄罗斯。

中国规划中的高铁布局遍布世界。对照着规划图陈觉民说,中国高铁出海已经渐趋成熟,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9月10日,在大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层论坛上,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指出,“当前中国高铁出口正呈现四大变化:价格搏杀正被体能比拼取代;局部竞争正在转入全球竞合;国际化正在转向本土化;产品出口正在被价值链输出所覆盖。”

“中国高铁宏伟蓝图中的一项,是要让乘客在短短两天内从伦敦君王十字火车站抵达北京,再驶往新加坡,同时还能去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铁路专家王梦恕透露,中国对上述高铁线路都进行了勘探和规划,现在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谈,“我们坚持用中国的高铁标准,谈妥的国家就开工。”

国家级的支持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这一年,中国确定了周边三条高铁规划战略——中亚高铁、欧亚高铁和泛亚高铁,其中,中亚高铁与古老的“丝绸之路”重合,取道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过伊朗,再到土耳其,最后抵达德国。

2010年,铁道部针对不同国家成立了16个境外铁路项目协调组,在美洲有中美、中巴、中委项目组;在亚洲有中印、中伊、中东、中巴、中吉乌组等;在欧洲有中俄、中乌等,当时希望能够以基建、装备制造、技术支持和中资银行贷款打包形式参与海外项目竞标。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为“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中国铁建的一位负责人在媒体采访时说,这一年中国铁建就开始筹划成立一个子公司,专门配合“一带一路”的铁路项目。“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想法的。”他补充道,“在高铁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出口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主体间应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为支持“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专门拿出400亿美元成立了丝路基金,该基金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了多个项目。不仅如此,中国还倡议设立了致力于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投行,也将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进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在这当中,铁路建设项目无疑是资金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期待与世界召唤

中国高铁的全球布局绝不是“拍脑袋”的想法,而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巨大工程,让中国和世界更加“水乳相融”。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的方针下,高铁“走出去”成为刺激经济复苏、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重要载体。同时,中国高铁的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加上中国的高铁里程和跨越的范围之广,世界其他国家都无法相比,这为高铁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尚在缓慢复苏,欧债危机对于欧洲的经济而言仍然“余波尚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认为,高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出来的唯一可以改变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战略产业,它有可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为中国提供新的选择。

众所周知,高铁的建设是非常昂贵的。如果中国能够提供融资的话,加上其在技术上的优势,这就为中国高铁竞争提供了关键优势。而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这为中国高铁在全球争取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铁海外项目“建”入佳境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英国

Britain

2015年10月,中英双方就中国在英投资修建伦敦至曼彻斯特高铁签署了合作协议。

德国

Germany

2015年11月,德国铁路公司国际采购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计划采购中国铁路车辆及零配件、轨道、信号系统等基础设施产品。

土耳其

TTuurrk ey

2014年7月,由中国承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正式通车。

美国

Amerriiccaa

2015年9月,中方多家企业组建公司,参与美国高铁建设。

委内瑞拉

Venezuela

2014年4月,由中铁一局施工的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迪那科至阿那科段正线启动铺轨。

中方聘用的土耳其当地员工在安伊高铁沿线进行测量工作。(本版图片/新华社 供图)

高柏表示,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向西开放紧密结合,将会打通经中亚、南亚通往中东、欧洲甚至非洲的陆上通道,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把各国的利益进行捆绑、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缘政治的冲突。

有专家指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拥抱世界,对于当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可谓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其后续影响必将更加深远厚重。

马其顿

Macedonia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马其顿国家铁路公司签署了动车组购销合同,2015年11月,“中国造”动车组首次在欧洲开跑。

俄罗斯

Russia

2015年6月,中铁二院与俄罗斯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就中标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部分与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式签约。该项目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成果。

伊朗

Iran

2016年2月,中国企业参与承建的伊朗德黑兰至马什哈德的高铁项目破土动工。

第三,通用性强。由于激光聚焦深度大,淬火时对零件的尺寸、大小及表面都没有严格的限制。而现有的中高频感应淬火对各种零件都得制作合适的感应器。

泰国

Thailandd

2016年9月,经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后,中泰高铁一期工程达成了协议,造价约345亿元人民币,中泰高铁是泛亚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

Malaysia

2014年11月,中国北车向马来西亚出售6组4节列车。

沙特阿拉伯

2016年3月,由中铁十八局承建麦加至麦地那高铁项目完成全部主体工程,这是沙特投资建设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客运专线。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2016年9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原总经理盛光祖确认,由中国承建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全线建设审批已经批复,先导段正式施工。

(张翅 制图)

开放共享与竞合多赢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上“瓷器活”。但拥有“金刚钻”的,不单单只有中国。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高铁发展规划,到2020年,世界高铁总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由此带来的直接投资达1.1万亿美元。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老牌高铁企业都虎视眈眈。

“高铁的世界市场前景是很好的,但将预期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过程,中国企业要有这个耐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说。

一方面,世界上老牌高铁企业还不“服气”,不甘心让中国企业抢占这片市场;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不太“景气”,一些国家有修建高铁的意愿,但又要面对庞大投资的现实,往往希望中国提供贷款或融资。

“国际市场不是专为中国企业准备的。要想分一杯羹,必须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包括资源、人才、标准、品牌形象等,还有可能会碰到保护主义。我们一要有充足的国际化人才储备,二要研发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三要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不断探索,四要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与国际接轨。”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丁叁叁说。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要落实,必须要着力于统领战略实施、凝聚产业合力、构筑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国家智库、创新投融资方式。

中国高铁“走出去”还须秉承“开放、共享、竞合、多赢”的理念,加强高铁国际合作。在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工程监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中国高铁只有“开放”,才能获得竞争驱动力;只有“共享”,才能在国际舞台凸显比较优势;只有“竞合”,才能实现自我短板提升;只有“多赢”,才能真正找到战略合作伙伴。

猜你喜欢

高铁
高铁时代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非凡高铁网的发展
“筑梦”百年铁路 我国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全线轨道贯通
中国高铁,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魅力西部 一路向西 一条横贯西部的“高铁丝路”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