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产业园进军“一带一路”再提速
——“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系列解读之一
2016-05-19
中铁产业园进军“一带一路”再提速
——“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系列解读之一
中铁产业园一期入口
成都连日的雾霾,被久违的大雨一扫而尽。天晴了。
在用力按下公司鲜红的印章后,周俊的心情,也终于放晴。周俊,四川国软科技总经理,他刚签下了入驻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中铁产业园)13栋2单元的合同,这意味着,公司总部以及上百号员工即将从西南交大整体搬迁到中铁产业园2000㎡的独栋办公区内,公司发展从此有了新高度。
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向南,还是向北?公司高层为此经过了无数次激烈的讨论,最终促使周俊下决心的是轨道交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中铁二院的行业带头引领能力。“入驻中铁产业园,成为中铁二院的战略合作伙伴,深度介入轨道交通领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对公司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周俊相信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像国软科技这样谋求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爆发性增长的轨道交通领域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的目光。由中国中铁投资、中铁二院负责实施运营的中铁产业园,已凸显出其产业集聚和创新创业的优势,正成为企业进军轨道交通领域,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
龙头企业引领轨道交通创新总部
中铁产业园是典型的总部基地(ABP)项目(即政府不参与投资和运营,只协助项目招商引资、并提供政策及优惠扶持)。按照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一总部两基地”战略规划,中铁产业园作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与新筑轨道交通产业新津基地、新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金三角”,集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轨道交通产业板块于一体,完成三大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帮助实现轨道交通产业有效的聚集和落地。
高级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轨道交通设备
位于园区的创客咖啡厅
外界普遍认为,产业园的成功需要具备3个要素: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三是区域内聚集一批资源丰富的企业。中铁产业园成立之初就得到了省(市、区)政府大力支持,项目落地在素有“铁半城”之誉的成都市金牛区,这里聚集了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铁二局、中铁八局等大量轨道交通资源。
由此可见,中铁产业园具备了成功必要的三个要素,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中铁二院的行业带头引领作用。中铁二院一直在业内扮演着“轨道交通智力源”的角色,并确立了“创新驱动”为核心的产品产业化道路。中铁二院处于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游,时刻掌握综合交通领域的前沿信息,时刻把握工程实践中的新需求,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先导优势。由中铁二院独立运营,更是中铁产业园与其他产业园在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
进军“一带一路”,共闯市场 共谋发展
作为国内勘察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中铁二院成为实践“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者,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了100多项海外工程,合同总额100多亿元。
中铁二院重点建设运营的中铁产业园,则是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整合平台,是中铁二院科技创新和产品产业化的物理空间载体。中铁产业园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它是依托中铁二院这个巨大的国企平台,通过挖掘设计、施工、运营产业链中的新需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把不同的轨道交通企业有机地聚集起来,共闯市场,共谋发展。
目前,中铁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中铁一局、中铁二局、中铁科工、中铁装备等60余家企业和机构入驻,产业集聚初见规模。园区以联排、独栋办公楼为主,高层和小高层为辅,既有1500~5000平方米的多层空间,也有500~1400平方米的灵动空间。园区拥有高级餐厅、创意咖啡厅、国际会议中心等完善的配套,同时精心规划了阔景阳台、屋顶花园等亲绿空间,完全可以满足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等需求。产业园1、3号地块的规划也已完成,园区二期以“复合立体空间”为建筑理念,即将于年内开工。
随着“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和轨道交通的爆发性增长,轨道交通必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入驻中铁产业园,抢占下一个财富风口,分享轨道交通万亿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