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一片霞光
2016-05-18宋航李宁
文/宋航 李宁
“剪”出一片霞光
文/宋航 李宁
苏志祥,1942年11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1962年从西安美院附中毕业后,先后在教育战线、区科协、区委办公室工作,曾荣获过区委、区政府先进教师、咸阳地区教育系统模范团干部、先进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西安市政府千人科技下乡先进个人、西安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几十次荣誉。退休十多年来,他积极参加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自觉进行民间美术的收集研究和创作,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精彩纷呈。2015年被陕西省老龄委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2年,苏志祥从高陵区委办公室退休,仍然十分关心高陵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事,除了应聘为区老年大学剪纸班讲课,还坚持新闻写作和剪纸创作。撰写的100多篇新闻稿件被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10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2003年,撰写的《走上跨越之路——高陵县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西安日报》发表,此稿2004年荣获第五届高陵新闻一等奖。2005年,撰写的《工业园经济托起新高陵——泾河工业园经济蓬勃发展纪实》,分别被西安市委主办的《长安瞭望》杂志和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调研与决策》杂志刊登。
2004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苏志祥主动联络了一些离退休干部中的文化名人和民间艺人,建立了“高陵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协会”。他被会员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他经常下基层,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并真实记录全县珍贵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包括刺绣、布艺、剪纸、面花、彩灯、编织、根雕、书画、收藏等。策划制作展板,成功举办了高陵区首次民间工艺精品展览,协助区文化馆出版了《高陵民间工艺》画册,评比表彰了46名民间艺人,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保护、挖掘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搞好协会工作中,苏志祥仍不放松对剪纸艺术的研究,同喜爱剪纸艺术的妻子贾秀珍一丝不苟地剪刻出上万幅剪纸作品。其作品构图新颖、别具一格,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风格大胆夸张,刀法流畅,技艺娴熟。从退休至今,先后有200余幅作品刊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10多种报刊上。2015年,剪纸《核心价值观》等两幅作品被《光明日报》发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剪纸作品10幅,分别发表在《西安晚报》和《老年周刊》等报刊上。2016年1月至3月,撰写的《高陵剪纸的独特魅力》论文和《生态文明美丽高陵》剪纸4幅,刊发在《调查与决策》杂志第一期上,并有《早春育新苗,幼树快成林》等多幅作品,刊发在《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劳动者报》等报刊上。有上千幅剪纸被区委区政府领导作为出访时的礼品,赠送给日本、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外国朋友。参加了20多次全国、省、市剪纸大展大赛并获奖。其中2013年,剪纸作品《为群众服务》和《福寿双全》,分别荣获全国剪纸邀请赛和全国剪纸大赛银奖、三等奖。2007年,编辑出版了《秀祥剪纸艺术》一书;2008年,被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特聘为“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民间艺术家”;2009年,编辑出版了《希望的田野》一书;201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家叶浓题签的《泾渭瑰宝》一书出版。2010年至2015年,组织举办全区剪纸大赛活动4次,均被评为优秀组织奖;从2005年至今,为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总工会等10多个部门设计印刷剪纸年历、挂历、宣传画等20多种,免费发放3万多张。2012年,撰写的《永不凋谢的泾渭之花》等传统剪纸论文分别被《陕西社会文化》杂志和《文化艺术报》刊登。2013年,荣获区文体广电局先进工作者殊荣。
为了把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近年来,苏志祥积极主动为区文化馆、区一中、区第二幼儿园、通远中心小学、区农广校、区就业服务局等单位举办的剪纸创作培训讲课,累计培训学员达2000多人次。其事迹和作品被收进《陕西剪纸·西安卷》《中国剪纸名家》等10多种书中;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陕西老年报》《西安晚报》、省、市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采访报道。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除了搞好协会的工作,还要对全区的剪纸做些调查研究工作,使剪纸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