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宽:茶楼卖唱10年育孤儿

2016-05-18惠之

金秋 2016年13期
关键词:茶楼海龙豫剧

文/惠之

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宽:茶楼卖唱10年育孤儿

文/惠之

王宽曾被常香玉评价为“有独创性且难不倒”的豫剧国家一级演员。17年来,为了6个孤儿,他“屈尊”一夜跑几个场子,去茶楼“卖唱”。开始点唱率不高,赚不到钱,为“挣钱养孩子”,66岁的老先生学习“变脸”。17年沧桑,光是病危通知书就下达过四五次。2016年2月,卖唱养孤儿的74岁艺术家王宽,高票当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古道热肠老夫妇收养孤儿

王宽出生于河南淮阳郑集乡一个贫苦家庭。“淮阳是豫剧的‘戏窝子’,当时有好多剧团,经常下乡演出,这给我带来很大影响。”王宽说,在开封培训一年,1956年他就从一马平川的中原来到青藏高原,进入西藏豫剧团(原十八军随军剧团)。“在当年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作为一名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形成我生命底色。”1965年3月,王宽与小他5岁的师妹王淑荣在青藏高原喜结良缘。从此,二人唱遍西藏,被誉为“金豆子”。

无论走到哪里,朴实的王宽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家乡的土地养育了他。“那个时代交通不便,我在西藏工作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家中二老身体不好,平时多得乡亲们照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成了王宽日后努力回报家乡的原动力。1982年,王宽偕夫人王淑荣考入郑州豫剧团,随后任业务团长。回到郑州工作,离家乡近了,慰藉乡愁的机会就多了。“每次回老家,乡亲们很热情,围得满屋满院。乡亲们说‘你们是郑州的豫剧名角,给大家唱几句吧’,我们就给他们表演一段儿,那种感觉很温馨。”王宽回忆道。

“每次回家,老王都带一两千元,看村上谁家困难,会给个三五百的,有时连路费都不留。”王淑荣说,老伴看不得别人受苦,看着或听说谁家可怜,他要是不帮,心里就难受。1998年一次探亲,让王宽与孤儿结下不解之缘。与往常回乡探亲一样,在王宽舅舅家,乡亲们又热情地围满院子。就在这时,一个孩子吸引了王宽的目光。

王宽说:“那个小孩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畏缩地既想靠近我,眼里又流露着惊恐。看到他的眼神,令人心疼,至今难以忘怀。”经乡亲们介绍,王宽得知孩子叫袁钱良,8个月时父亲患病去世,母亲改嫁,由爷爷奶奶拉扯着。随后,村上一位教师带他们见了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的汪文胜、汪雯、汪欣三兄妹,“看着这三个孩子,我爱人当时就哭了,我心里也不好受。”王宽至今说起,仍语声哽咽。乡亲们还带王宽夫妇见了叫汪海波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重病欠了6000多元,家里一贫如洗。生病的母亲无力抚养孩子,哭求王宽把孩子带走。

菩萨心肠的王宽夫妇,就这样收养了第一个孤儿。随后,夫妇俩先后收养父亲离世、母亲改嫁、由爷爷奶奶拉扯大的袁钱良及父母双亡和年迈爷爷奶奶生活的汪氏三兄妹,还有一位是他们的外孙王海龙,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茶座“卖唱”为养育6名孤儿

相继收养6个孤儿,王宽夫妻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根本不够用,为了让孩子吃饱穿暖,王宽一咬牙,决定到茶楼唱戏挣钱。起初,老伴王淑荣坚决反对:“你是国家一级演员,在河南豫剧界算个名人,怎能出去卖唱!让人家怎么看你?再说,你有冠心病和关节炎,就算我让你去,你这身体也不答应!”

随着开销不断增加,家里“窟窿”越来越大,王宽坚决去茶楼献艺挣钱,王淑荣无奈答应丈夫,甚至有时陪同老伴一同唱戏。在豫剧行当干了几十年,王宽戏路很宽,生旦净末丑全能拿得下,是个响当当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然而,他的正统表演并不合茶楼茶客胃口。与到茶楼献艺的众年轻演员比,他“点唱率”不高,有时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惹得有人说闲话,自己心里也难受,但想到我是来挣钱养家糊口的,倒也释然。

至今,说起那段坚持卖唱时光,王宽仍颇为唏嘘,“上台率高的年轻演员有时一晚能挣几百甚至上千,我有时一晚只登一次台,挣60块钱。想想惭愧!”一次,在茶楼候场一整晚,没有一桌客人点唱,这是王宽第一次“剃光头”。放弃艺术家坚守几十年的清高和尊严,却要面对如此尴尬和难以接受的场面,王淑荣说,但凡回到家,王宽一声不吭喝闷酒,有时落泪,“我就知道他又‘剃光头’了”。

为了让几个孩子吃饱穿暖读书学艺,王宽已经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一次凌晨两点,他刚回到家躺下,茶楼经理打来电话:“王老师,您能不能回来一趟,有客人点您的戏。”他立即披衣而起,骑车出门,只为了赚60元钱。在将近10年的漫长岁月,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常言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王宽66岁时再次拜师学艺,学习川剧“变脸”绝技,并加以发扬光大。“川剧变脸只是变脸,而我变脸,变成花脸就唱花脸,变成老生就唱老生。”凭着这一手绝技,他赢得无数掌声和喝彩。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唱不动之前,抓住每个机会挣钱,养活这6个孩子,供他们上学。

不少人不解地问王宽夫妇,“当初为何选择养育孤儿?”王宽、王淑荣夫妇说不出华丽言辞,只是笑笑说:“我们觉得我们该这么做,不然心里过意不去。”一句“过意不去”背后,蕴含的是夫妻俩心底淳朴但浓烈的情感、简单但丰富的人性光辉。

操劳过度医院几下病危通知书

收养孤儿刚开始,只有汪海波和外孙王海龙在郑州跟王宽夫妇生活在一起,其余几个孩子由王宽出钱资助生活和学习,节假日接到郑州团聚。后来,其他几个孩子仅有的亲人相继去世,孩子们到了接受教育年龄。老两口一合计,索性把孩子全部接到郑州。这样一来,王宽夫妇的压力更大,去茶楼“卖唱”不得不更加卖力。

2002年初秋,孩子们都来到郑州,上学是当务之急,没有本地户口,就要掏借读费,5个孩子加起来要一万多块。“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积蓄,去哪儿找这么大笔钱!”为了孩子,王宽老两口挨个学校找,央求。多次碰壁后,在南阳路一家小学,当时的张校长听了老两口声泪俱下的诉说,被王宽夫妇义举感动,当即拍板:“几个孩子全来我们学校,一分借读费都不收!”

夫妻俩激动不已地回到家。当晚王宽喝了点酒,兴致勃勃去“卖唱”,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过了十来分钟,他对老伴说身体不舒服,到卧室躺下,没过几分钟王宽就喊老伴:“快打120,我心脏难受得很!”王淑荣跟着急救车到医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我那个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就一个念头‘他要是没了,我们娘几个怎么过’”。这次住院,医生连下两次病危通知书。“好人有好报”,幸亏抢救及时、用药有效,王宽终于脱离危险。

王宽住院了,孩子们在家坐卧不安,茶饭不思。“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以去看爷爷,但不准哭,爷爷现在的状况不能激动。”王淑荣说,孩子们忙不迭地答应,但是到了监护室门外,看见躺在病床上的王宽,5个孩子全部偏过脸去,忍不住哭,又不敢让爷爷看见。

“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们已经和孩子的感情很深了,是不能分离的一家人。”那段时间,王宽夫妇还住在大石桥附近的老房里,104平米的房子,一下多了5个孩子,再加上他们的外孙——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而坐在轮椅上的王海龙。

家里地方小,男孩女孩分成两个大通铺,这地铺一打就是整整5年。把孩子们接到郑州后,王宽肩上担子更重了,更拼命地去演出挣钱。“这10年间,他光是病危通知书就下了四五次!”老伴王淑荣说,一次王宽在许昌演出,演出完下妆时,他浑身大汗淋漓,心脏开始疼痛,半夜三点钟回到郑州立即被送进市一院。

郑州市一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余宏伟说,王宽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狭窄钙化,必须进行搭桥手术。“他这病,完全是为孩子操劳出来的。”王淑荣说着忍不住抹起眼泪。2009年,王宽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终有好报!”术前被专家认为极不乐观的手术,取得异常成功。王宽出院回家,被孩子们围在一起。6个孩子向“爷爷”问寒问暖,泪水“簌簌”而下。他们向王宽保证,长大一定好好回报爷爷、奶奶。

豫剧表演艺术家大爱无言感动中国

为了孩子前程,王宽想得很周到。除了文化课,他有意让孩子学有所长,“有利于将来谋条生路。”王宽对妻子说,“咱要早些教孩子一技之长,好让孩子将来谋条生路。”“先是教他们唱戏,收效甚微,后来让他们自选学习乐器,效果很好。”王宽说。改学乐器还是老伴王淑荣建议。王宽觉得有理,马上买回多种乐器。王海龙下肢瘫痪,让他弹电子琴;袁钱良、汪海波拿着笙爱不释手,就让他俩吹笙;汪文胜内向文静,就学拉板胡;汪雯、汪欣姐妹俩就当“小琵琶女”。“小乐队”就这样组成。家里天天开音乐会,各种乐器声此起彼伏。

每天早晨上学前,王淑荣会带孩子在金水河边练功,熟悉的人才知道王宽夫妇收养孤儿的义举,随后引起媒体关注。“感谢媒体报道,我在茶楼‘点唱率’高起来,那时腰里带着BP机,有时一晚上能跑五六个茶楼。”王宽说,也有人会直接拿500块钱给我,说王老师你唱不唱都行,这是我一点心意,让他倍受感动。

说起收养孤儿,王宽毫无怨言:“没啥抱怨的,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抚养几个孩子最大感受。”有人追问王宽,你这副老骨头吃得消?王宽乐呵呵回答:“我就是为了这些孩子,为了他们,我什么苦都能吃。”

王淑荣感慨:“前几年每次给孩子洗澡,我都累得满头大汗,海龙就悄悄把海波叫到跟前问‘将来奶奶病了,你会不会给她洗澡?’孩子们心疼爷爷奶奶,主动要求买一套彩笔,上课轮流用;汪欣凉鞋坏了,不让奶奶买,自己用图钉修理;孩子们逃学上网、小文胜叛逆离家出走……”一桩桩、一件件,说起孩子的点点滴滴,王淑荣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欣慰。

春来秋去,好人王宽夫妇终于把孩子们养育得个个有出息了:外孙王海龙在轮椅上弹得一手好电子琴。汪海波从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汪文胜开封职业中专学技术,汪欣从河南工程学院毕业并就业……17年栉风沐雨,17年含辛茹苦,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才,王宽和王淑荣夫妇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最小的孤儿汪欣谈起爷爷奶奶,说得最多的是“他们乐善好施的精神影响了我,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经常跟爷爷奶奶‘组团’到街头、公园进行募捐,帮助别人。”曾经到老年公寓和福利院义演,为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筹集善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家人已经捐出善款100多万元。外孙王海龙感叹,是姥姥、姥爷赐予他善良基因,让他知恩、感恩、施恩,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2015年9月6日晚,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舞台上,王海龙代表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梦想:希望为姥爷、姥姥举办金婚典礼。在现场预告演出的王宽、王淑荣夫妇当即泪流满面。随后,王宽让王海龙将所获25万元梦想基金捐献给西安一位尿毒症病人。

大爱无言,大德无疆。2005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王宽和李嘉诚、成龙一起站在领奖台,获得“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奖”。2014年他被授予“中国公益良心奖”。2016年2月14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现场,王宽高票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组委会给王宽颁奖辞: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七年。十七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

全家福

猜你喜欢

茶楼海龙豫剧
封面人物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叶海龙,你别装啦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海龙卷是什么
任素梅作品选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