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评价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

2016-05-18主讲人朱永新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报告单评价学校

主讲人_朱永新

教育评价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

主讲人_朱永新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6年10月18日,在以“评价技术助力办学、教育技术开创未来”为主题的公众学业K12iedu学科教学智能服务平台发布会上,朱永新教授从“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评价和教育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等问题做了演讲,发表了一系列深刻而前瞻的观点。特此呈现部分发言内容。

2011年暑假,我参加公众教育评价的一个活动,拿到了一份独特的学业评价报告单,这份报告单不再是通常的一个简单分数,而是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多个维度与其他特征,是一份把评价与诊断结合起来的学业评价报告。当时我非常惊喜,我对公众教育评价技术的研发人张勇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考试不改,教育难兴。教育考试与评价的改革太重要了!希望新教育能够携手公众教育评价,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做一些事情。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从2012年以来,公众教育评价的专业研究、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的进展非常之快,尤其是与各级政府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公众教育评价技术已成为教育部若干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并被三千多所公立重点学校、上百个教育局接受,惠及数百万学生。

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与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办公室、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咨询师认证中心。公众教育评价技术系统开始为评价改革实验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其所重点指导、服务的成都实验区已成为全国各地学习和考察评价改革的样板。

不久前,教育部基教二司发出通知,定于2016年10月27日于成都举办“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交流会”。评价改革也由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教育评价改革呈现出这样的锐意挺进、欣欣向荣局面,我更希望在中国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教育评价技术系统。

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评价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推进教育变革与发展

我一直认为,在以应试为主导的现状下,考试与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是关键,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牛鼻子。

但是,考试与评价的改革却是一件政策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按照国际上一般经验和研究,一套有效、可靠、可信的教育评价方式方法,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研发与实验;一套科学成熟的教育评价技术系统,则需要十年以上的研发与实验。 由此可见教育评价技术研发难度、教育评价改革的难度。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教育评价大发展,从最初单一的测量功能(第一代教育评价),经过导向目标功能(第二代教育评价)、多元化区分评定功能(第三代教育评价),发展至第四代教育评价——以认知、成长为目的,以诊断(改进)和甄别(多元发展)为核心,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综合发展的评价。

第三代教育评价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个论断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评价发展,突出了教育评价的诊断和甄别功能对教育改进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并指出了新一代教育评价实施和实现的关键——评价结果的解读和应用(教育咨询)。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创立者、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把教育评价看做是一种通过“回应”与“协商”而形成的“共同建构”,继续强化了教育评价、咨询与教育改进的一致性、协同性观点,认为教育评价、咨询是实现教育改进的关键。

公众教育评价技术系统,正是这样一个技术系统,可以把上述梦想变为现实。

新一代教育评价系统,应该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念和理论为基础,融合认知诊断理论、多维项目反应理论和质性评价理论为一体,集成科学可靠的“评定、甄别、诊断”三大基本功能,不仅可以服务于教育科学决策和管理(评定功能),而且要科学可靠地解决“因材施教→育才”(精细化甄别功能)、“因人施教→育人”(精准化诊断功能)的问题。

这样的教育评价技术系统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学生,多元、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评价报告单、学生成长图谱(成长分析报告),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在学习和成长中的综合情况,多方位、多角度的对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上的长短板和优劣势,知识、技能、能力的显性三维的测量、评价、甄别与诊断,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确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点、困难点、盲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同时,学生相同的分数,可能具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自己,建立更为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树立更明确和准确的学习目标和提高的方向。

对于教师,多元、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班级评价报告单、教学特征评价报告单,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直观地了解自己在教学和教研中的长短板、实际目标和偏好等,显性三维关联分析则有助于教师发现和确认自己在教学目标及教学中上存在的问题点、困难点、盲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改进方法。

对于学校,多元、多维度的年级评价报告单,有利于科学有效的推进学校的教研、教管工作。根据“学生评价报告单”“班级评价报告单”“年级评价报告单”中所发现的问题等,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找到更为优化的教学法,从而推进学校的教研工作。

2013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提出了明确的界定,一是结果呈现,一是结果使用。

所谓结果呈现,就是要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优势特色和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生和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所谓结果使用,就是要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改善教学过程、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学生与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生和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在这样的技术革命背景下,学校教育将会有一些新变化:现在的“学校”将演变成为“学习中心”;“教学”概念将变为“学习”概念;“教师”将成为“成长伙伴”;“教室”将成为“学习室”;现在的标准化教育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教育,传统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教学和评价的模式,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模式。

所以,考试与评价改革,不再是简单的给分数、排名次,而是真正能够以可靠的数据为决策依据、以可信的事实为基础,实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全面综合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评价技术的发展对国家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的教育评价技术对于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知道,全球教育变革、教育人本化、教育科学化与教育信息化浪潮汹涌而来,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击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一场基于教育技术与教育互联网的教育革命已经来临。

我认为,在这样的技术革命背景下,学校教育会有这样一些新变化:第一,现在的“学校”将演变成为“学习中心”。传统的学校概念将被新的学习中心取代,人们不必要每天按时去学校,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门课程;第二,现在的“教学”概念将变为“学习”概念,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活动将变为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中心的主旋律;第三,现在的“教师”将成为“成长伙伴”,传统的教师角色变为助教或成长伙伴;第四,现在的“教室”将成为“学习室”。传统的教室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场所;第五,现在的标准化教育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教育,传统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教学和评价的模式,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模式。

未来的学生,完全能够做到一人一张课表,而且随时调节学习内容,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或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室等,通过网络学习、团队学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而且网络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自动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来作为评价的事实和数据依据。学生的学习,“是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的自发学习,是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学生可能不再需要专家学者为他们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建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在这样的学习和建构中,课程、学分、学历、学校等不是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构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

这样革命性的变化和未来,是建立在教育评价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教育科学系统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体系上的。

因此,教育技术将极大程度地改变教育生态,它是以教育评价技术、资源技术、大数据技术、学习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教育科学化和教育效能最大化。

也因此,基于互联网的评价技术也应运而生。我很高兴看到,如公众教育等机构已敏锐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在解决评价科学化、教育资源科学化、学习与教学科学化等基础上,形成了新一代教育智能服务平台。这是一个融合了评价技术、资源技术、大数据技术、学习与教学技术,并融合了互联网交互和服务的教育技术云平台。这样的平台必将深入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报告单评价学校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校推介
体检没问题报告单也别随手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层医院报告单分类板制作1)
巧贴检验报告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