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俄在欧洲渐成“政治正确”

2016-05-18

环球时报 2016-05-18
关键词:华威歌会马拉

刘畅

“我不想看到俄国人不仅取得军事胜利,连歌唱大赛都要统治!”一名英国华威大学女生略显激动地对正在该校访问的笔者说。

她所指的“歌唱大赛”,就是“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今年欧歌赛中,乌克兰女歌手贾马拉力压俄罗斯歌手拉扎列夫等实力唱将,凭借自创歌曲《1944》摘得桂冠。

从专业度而言,《1944》或许并不比今年大赛的其他热门歌曲优秀多少,反而显得曲风诡异、歌词森冷。《1944》根据贾马拉祖辈身世创作。贾马拉的祖上原是生活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政府强迫鞑靼人迁徙到中亚。虽然这首歌描写的是历史事件,但若置之于如今乌克兰,不得不让人觉得鞑靼人是在借古讽今,影射今日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吞并”和对乌克兰的“领土肢解”。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贾马拉坦言:“我一直确信的是,如果你歌唱的是事实和真理,那么它一定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我是对的。”贾马拉的态度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乌克兰或许已成功将自己在地缘政治上的被动乃至失败融入到欧洲反俄话语体系中,以塑造国家“软实力”。乌克兰从政府到民间似乎都坚定走上一条“博取同情”之路,不断将地缘政治危机包装为时代悲剧。

站在乌克兰人的角度而言,他们这么做或许无可厚非,毕竟祖国领土已不完整。但比地缘危机更令人担忧的,可能是俄欧间深刻的互不信任似乎正在欧洲年轻人心中形成全欧范围内的“政治正确”。欧歌会决赛当天,一大群学生聚在巨型LED屏前喝酒唱歌看直播,各国留学生还高举本国国旗给选手加油助威。俄罗斯的拉扎列夫出场时,观众嘘声不断,而贾马拉出场时,学生们几乎陷入疯狂。最终结果宣布后,直播镜头恰好对准拉扎列夫略显失望而苦笑的面庞。拉扎列夫的得票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观众,贾马拉的得票来源则相当多元。

不过,尽管反俄情绪似乎渐占主流,但理性的声音仍然存在。在欧歌会官网留言区,仍可以找到来自俄罗斯以外国家的粉丝留言,质疑《1944》带有政治倾向和仇恨情绪。华威大学学生会和校报也表示,会在近期针对欧歌会表现出的“政治化”现象做一项调查,并适时公布结果。

虽然从历史上看,反俄情绪似乎总能成为团结全欧洲的“政治正确”砝码,但现实需要的不是仇恨和对立,而是互信和包容。地缘政治的争斗或难化解,但民众之间冰封的心灵应被融化。即使不能立即达到完全和解,但将文化生活政治化的行为也应适可而止。▲(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华威歌会马拉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谜地(小说)
行星偏爱未知的引力(诗歌)
马拉利的账单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新正闲吟
睡眠止疼术
罗文倩 最执著的事
往昔
叹为观止的“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