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做起

2016-05-18刘康花汉阴县教学研究室陕西汉阴7251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目标探究老师

刘康花(汉阴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汉阴 725100)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做起

刘康花(汉阴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汉阴 725100)

高效课堂应该是通过一节课的师生活动,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说,高效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积累一些方法,掌握一定技能,拓展思维空间,获得情感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做起,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宗旨在于把每一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变成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的一次充满情趣的愉快旅程,为此把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为“导”、“探”、“展”、“拓与悟”、“验”五大行程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责任的承担者、可以让课堂完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展示、自觉体验、交流辩论、提升认识、培养能力、孕育智慧、完善人格的自由空间,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探;展;拓;悟;验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67

关于高效课堂,目前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其中,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他认为:“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应分别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且学有所悟、悟有所感。他强调:“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山东教育学院教授齐健在《有效教学的根本:彰显历史教育的生命性》一文中指出:“从历史教育的价值功能看,我们应强调其陶冶精神、发展思维及借鉴功能等;从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们应强调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教育;从时代发展的新趋向来看,我们应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具体而言,有效的历史教育应当给人以思想(包括独立、反省、思辨力等),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穿透力),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容、自信力),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力),给人以‘文化’(文化素养、文化境界,升华力)等”。

结合自身对众多一线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专家学者们观点的解读,笔者理解为:高效课堂应该是通过一节课的师生活动,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积累一些方法,掌握一定技能,拓展思维空间,体验感悟情感。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呢?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应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做起。

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质是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的死气沉沉的课堂变为一个自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甚至是鲜活的社会,让批量生产考试机器的课堂变成一种和社会接了轨的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每一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变成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的一次愉快的充满情趣的情感旅程。

我们把这个旅程分为“导”、“探”、“展”、“拓与悟”、“验”五大行程。各行程的时间分配为:“导”+“探”与“展”+“拓与悟”+“验”=5+15+15+5(分钟)。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程“导”: “导”就是课堂导入。有教育专家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的作用就在于创设恰当学习情境,依据教学目标提出恰当的情景问题,或设置相应的悬念问题,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促使其自觉调整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宏观建构知识系统等。导课的方法与形式非常多,常用的主要有:故事导入、歌曲导入、影视片段导入、图片导入、诗词导入、情景问题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与手段都要力求要做到“新、奇、快、准、趣”,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导入课题的过程中还应尽快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明晰的学习目标导引下,积极主动的进入自主基础上的合作探究活动。如: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这一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先调查哪些同学是汉族、是否知道汉族这个名称的来历,然后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视频片段,在狂放豪迈的乐曲声中视频中依次出现“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接着出现电视剧的名字《汉武大帝》),乐曲和字幕使学生开始兴奋和好奇,至此视频及音乐定格,老师提出问题:“这个民族指哪个民族?为什么这个民族的名字与汉武帝有关?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做了哪些事而影响了一个诺大的民族?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对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便油然而生,后面探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的活动也就在一种轻松、自主的氛围下进行。

第二程 “探”:“探”就是探究。本环节以教材内容、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以及媒体呈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表格、或阅读材料等为本章,以老师紧扣教学目标所制定的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独学、对学及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导入环节所创设的情境中,对老师提出的情境问题、所设置的悬念问题及学生自我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以初步达成课堂的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分三步走, 时间分配大致为5:3:2(分钟):

第一步自主独学。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以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导学案导引下独立自主的学习。目标是让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中比较简单的问题(约占课堂知识目标的50﹪),同时使绝大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老师在此环节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巡视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学生完成导学案中基础知识问题的情况,适时导入下一步。

第二步对学,也就是同桌之间的交流互助。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探讨解决独学过程未能解决的部分问题,使绝大部分同学掌握稍有难度的基础知识问题(约占课堂知识目标的30﹪)。

第三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就是在前两步未能解决,需要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总结与归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约占课堂知识目标的20﹪)。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但必须注意在学期初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需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定期进行调整),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要引导小组内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达到预期目标。

“探”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中“基础问题探究”的设计应以课堂学习目标为核心,以情境问题为抓手,以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发现问题为主线,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程度,设计得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思考又不难完成,让部分学生自己跳一跳、同学帮一帮完成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平等合作基本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有效推进课堂教学进程,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环节目标。一般来讲“基础问题探究”应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独学普遍能完成的问题,第二层次是通过对学就能解决的问题,第三层次除少数学习程度很好的学生外,大多数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基本解决的问题。以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为例:可将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形成“大一统”局面的背景、举措用趣味填空的方式设计为第一层次的探究,对这些举措按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分类设计为第二层次的探究,这些举措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设计为第三层次的探究,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任务。

第三程“展”:“展”就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以组为单位对上一程探究结果进行的公开展示交流活动。老师根据展示内容可分任务到各组按顺序分别展示、或以竞赛的形式由各小组争抢每个问题的展示资格,各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老师要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示机会)。展示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点评、补充、质疑。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当一个组对某问题的展示存在问题时,鼓励其他组进行校正与补充,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必要时老师要恰当进行点拨与评价,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展”的旅程中应该是在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基本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程“拓与悟”:“拓”就是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古今中外相关联问题的延展,以及对比联系基础上提炼观点、提升认识。“悟”就是在“探”与“拓”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此环节中,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达成课程的基本三维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一定激励性、启发性、挑战性、发展性的情景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维,并适时追问、点拨、启发、诱导,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邀翔,让他们领悟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永远保持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力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善于捕捉个体展示中的亮点来做文章,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铸就学生高尚人格,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比如,教学华东师大七年级上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课,在通过“探”与“展”两个环节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历史意义基本掌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究“1、我们所学过的历史上成功的改革还有哪些?你最欣赏这些改革家的哪些精神?2、有人评价这两次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你的看法如何?3、这两次改革的历史影响的共同点有哪些?这些人和事让你这个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接班人想到了什么?”。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交流与探讨以及老师的恰当启发诱导,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都是在顺应历史潮流、凭借超人的智慧与勇气,力排守旧势力的阻挠基础上进行了成功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与历史的进步,都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名垂青史。”从而认识到:“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基本途径;学习先进、大胆改革一定会推动社会的的进步与发展;璀璨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缔造的”

第五程“验”:“验”就是检验测评学生课堂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学科素养程度、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一程也是进一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地图、图片、表格、其它文字史料中解读历史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及正确的史学思维模式。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因此检测既是检验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提炼、整合、拓展与升华,从而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力。

“验”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对学生进行整体检测或个别抽测,测试题目要低起点、多层次,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要简而精,同时分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个梯度。检测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问题设计覆盖面要大,对重点、难点内容和非重难点内容都应涉及到,起到夯实基础知识的作用;二是问题设计质量要高,要有层次性、针对性、代表性,学生一看就会的问题和所有学生都不会的问题要坚决杜绝;三是对问题的处理要科学,要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尽可能多的暴露问题,提高学生避免误入知识陷阱的能力;四是科学的选取课内外教学资源(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字史料、图片、地图、表格、漫画等),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运用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导”、“探”、“展”、“拓与悟”、“验”五大行程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责任的承担者、课堂完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展示、自觉体验、交流辩论、提升认识、培养能力、孕育智慧、完善人格的自由空间,遨游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学会,且逐步会学、乐学。当然是否能够打造这样理想的境界、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充足准备,在于我们老师是否积累了足够的教学智慧和渊博的学识,在于我们老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永远行走在学习的漫漫征途上。

[1]《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1]《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余文森编著)

猜你喜欢

目标探究老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