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按摩应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研究

2016-05-17刘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治疗

刘玲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治疗, 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加施中医推拿按摩,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4.0%,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予以中医推拿按摩, 能提高疗效, 有效缓解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医推拿按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92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多为饮食不当所致, 如所食食物成分不当或者进食过量, 容易引起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1]。在临床中小儿腹泻和小儿肺炎、佝偻病以及贫血统称之为小儿四病, 这四种病是导致小儿生长发育出现障碍、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甚者还会引起死亡[2]。由于小儿患儿治疗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治疗依从性差、害怕吃药或者打针等, 再加上医疗环境受限, 因此在西医治疗小儿腹泻时所遇到的困难比较多。本院近年来对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以了中医推拿按摩治疗, 所获效果比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 均通过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消化不良性腹泻, 无其他慢性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9个月~5岁, 平均年龄(2.32±1.00)岁;研究组男31例, 女19例, 年龄10个月~6岁, 平均年龄(2.36±1.21)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西医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 服用止泻药物与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同时实施静脉补液, 持续治疗3 d。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推拿按摩, 在推拿按摩治疗之前, 应综合考虑患儿自身身体承受能力, 可让其穿上纯棉内衣, 在按摩时医务人员以及患儿家长均应会坐在同等高度的椅子, 以相对的形式坐下, 双方下肢膝关节均弯曲为90°角, 双腿并拢, 指导患儿仰躺于双方大腿上, 医师大拇指指腹隔衣进行操作, 以免由于摩擦使组织或者皮肤受损。推拿按摩方法操作具体方法:①推腹:摊开双手掌, 拇指和其他四指均垂直于同一平面上, 借助于拇指指腹自剑突开始向下进行推腹, 一直到下腹部, 50~100次;②推背:展开双手, 将四指并拢, 且拇指分开, 把拇指指腹贴在患儿脊椎两旁, 从上至下进行轻推, 一直到脊柱两侧皮肤发热; ③对腹阴阳进行分推;借助拇指自剑突开始沿着两侧季肋实施分推, 自神阙穴沿着天枢分别向两侧腹进行推拿, 自下腹部正中位置分别向两侧腹进行推拿;④揉板门和足三里: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患儿手掌的大鱼际板门穴, 以顺时针的方式进行轻揉, 将双手拇指贴在患儿足三里穴进行轻揉;⑤上七节骨推拿按摩:展开双手掌, 将四肢并拢, 且拇指外展, 把拇指指腹放在患儿尾椎两侧, 从上至下推到命门, 一直到皮肤微热。治疗期间, 操作者要注意推拿按摩手法以及力度, 防止患儿躯体受到损伤。上述推拿按摩法, 每天早晚分别1次, 治疗3 d。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 患儿精神状态好且饮食恢复正常, 每天大便次数<3次, 同时肠鸣音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 患儿精神状态较好, 可少量进食, 大便次数为4~5次/d, 且肠鸣音活跃;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未发生显著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小结

在中医理论中腹泻叫做泄泻, 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肾阳虚衰、感受外邪、脾胃虚弱、饮食所伤、脾胃虚弱以及情志失调等[4, 5]。在治疗中应针对具体病因采用相应的方法实施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因食滞肠胃所致, 鉴于此, 本次研究对研究组5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施了中医推拿按摩治疗, 包含有揉腹法、分推腹阴阳、揉板门、推腹法、揉足三里、推背和上七节骨法等。结果表明, 研究组总有效率可达98.0%, 高于仅用西医治疗对照组的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小儿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中,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施予中医推拿按摩, 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表现,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于临床。注意在临床实践时, 推拿按摩力度和手法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明确, 从而使推拿按摩发挥出最大功效, 防止患儿组织以及皮肤受到损伤。

参考文献

[1] 姜启红.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90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 3(6):53-54.

[2] 王艳国, 郭秀琴, 曾庆云, 等.推拿特定穴对脾虚腹泻婴幼儿消化间期胃电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 2012, 3(3):3-5.

[3] 王海艳, 项志凤.推拿配合过敏煎神阙穴外敷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60例临床研究.河北中医, 2015(4):572-573.

[4] 戴娟, 王良君, 刘书林,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2例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6):1026-1027.

[5] 潘玮, 吴丽萍, 郝红颜, 等.推拿按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30例.中医儿科杂志, 2011, 7(5):45-46.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