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核医学平面显像对比分析

2016-05-17张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放射性分辨率全身

张蕊

【摘要】 目的 对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核医学平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 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12例骨骼疾病患者, 对其分别展开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检查, 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骼对18F-fluoride和99mTc-MDP的摄取机理基本相似, 能够对局部血流量、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进行反映, 因18F-fluoride 与骨的亲和力更强, 因此可得知PET/CT图像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较SPECT更高。结论 PET/CT骨显像的灵敏度、分辨率均较SPECT显像高, 临床价值显著, 但应注意费用相对较高, 且自身受到18F半衰期的限制, 临床应用也因此受限, 值得关注。

【关键词】 骨骼系统PET/CT显像;核医学平面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44

临床上快速的CT 扫描在为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的同时更加可以提供高度精确的CT图像骨骼解剖结构信息, 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 对于确定放射性分布异常部位的病变性质具有很大的帮助。曾有研究显示[1], 18F-FluoridePET/CT对于通过CT 部分发现相关的良性骨病变以及入侵骶骨孔的软组织肿瘤来说明有症状患者的骨痛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提供准确参考信息, 临床诊断过程中, CT 图像在骨骼系统疾病病变的诊断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核医学平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 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12例骨骼疾病患者分别展开了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12例骨骼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例, 女5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45.8±13.4)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伴有精神疾病不能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 2 方法 对12例患者分别展开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 而后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SPECT骨显像扫描:骨显像剂选择99mTc-MDP, 经患者静脉注射 25 mCi后, 2~3 h后来时扫描, 扫描速度控制在15 cm/min。扫描所得图像经eNTEGRA工作站处理显示。

PET/CT显像扫描:骨显像剂选择18F-fluoride, 经患者静脉注射10mCi后, 2~3 h后开始扫描, CT扫描均采取自动毫安技术扫描, PET扫描共计7个床位, 每个床位2 min。所得扫描图像经 Xeleris 工作站处理显示。对上述两种显像方法所得到的图像表现、发现病变数目以及定位精确性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全身骨扫描可发现颈椎、第12胸椎、右侧第11后肋呈现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现象。患者接受PET/CT扫描后可发现, C6~7、L12呈现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现象。CT图像可观察到上述部位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 而全身骨扫描图像上并未发现。

股骨头坏死患者全身骨扫描图像可观察到股骨头、股骨颈部为呈现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现象, 患者接受PET/CT扫描后, 可观察到股骨头、股骨颈、髋臼窝等处呈现明显的放射性高度浓聚现象, 大转子的放射性分布增高, CT扫描可观察到双侧股骨头内骨质密度呈现不均匀分布, 存在囊性变区。

骨骼对18F-fluoride和99m Tc-MDP的摄取机理基本相似, 能够对局部血流量、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进行反映, 因18F-fluoride 与骨的亲和力更强, 因此可得知PET/CT图像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较SPECT更高。

3 讨论

研究发现[2], 99mTc-MDP相对于18F-fluoride 而言, 其在人体内的血液和软组织本底更高, 并且由于采取全身骨扫描, 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较差, 检查所需时间在20 min/次左右, 因此部分患者无法耐受。18F-fluoride在人体内的分布多高度集中在骨骼系统, 骨骼/血液比值相对较高, 因此能够形成高对比的骨骼显示。血流丰富或破骨、成功活动旺盛的骨骼摄取18F-fluoride的值较正常骨组织发生显著升高。这一特异性分布与PET显像高空间分辨率技术相结合能够保证全身骨骼获得清晰的显示。PET全身骨显像所需时间在10 min左右, 与全身骨扫描相比有效缩短了扫描时间。值得注意的是, PET对小、早期病灶的检测准确性较高, 意义更大。曾有学者对103例肺癌患者展开了全身骨扫描、脊柱SPECT以及18F-fluoridePET扫描, 结果发现, 103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确诊为骨转移, 平面骨扫描仅发现17例, 而18F-fluoridePET扫描的确诊率则较平面全身骨扫描显著提高。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核医学平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 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 对12例骨骼疾病患者分别展开了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 骨骼对18F-fluoride 和99mTc-MDP的摄取机理基本相似, 能够对局部血流量、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进行反映, 因18F-fluoride 与骨的亲和力更强, 因此可得知PET/CT图像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较SPECT更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3]报道结果相似。18F-fluoridePET/CT显像的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且该检查方式所用时间较短,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耐受率。另外, 18F-fluoridePET/CT显像方式可获得品质较高的骨骼CT及PET三维图像及解剖结构基础上的骨代谢图像, 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 从而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可更好地对患者骨骼良、恶性病变情况进行了解, 从而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合理依据。但18F-fluoridePET/CT显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该检测方式的费用较高, 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 在临床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总之, PET/CT骨显像的灵敏度、分辨率均较SPECT显像高, 临床价值显著, 但费用相对较高, 且自身受到18F半衰期的限制, 临床应用也因此受限,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郭海波, 孙达. 99Tcm-MDP骨显像时正常和异常的骨外放射性聚集.同位素, 2011, 16(4):332-335.

[2] 张祥松, 王晓燕.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 17(1):922-924.

[3] 马玉娟, 欧阳建. 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7(8):2119-2122.

[4] 胡斌, 王锦锋, 毛秋粉. 18F-FDG PET/CT显像在Tg阳性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 39(3):242-246, 251.

[5] 赵鹏, 于韬, 赵英杰, 等.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肿瘤影像学, 2015, 24(1):13-15.

[6] 沈国华, 周惠君, 邓候富, 等. 68Ga标记的SSR靶向多肽PET/CT显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初步应用.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 39(1):75-79.

[收稿日期:2015-09-25]

猜你喜欢

放射性分辨率全身
乌克兰两处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受损尚未造成放射性泄露
我国科学家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拓展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极限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
不同检测时长对粉煤灰砌块放射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冬日暖暖
ARM发布显示控制器新品重点强化对分辨率的支持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
知识快餐店
从600dpi到96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