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安徽博物院藏萧云从作品评述

2016-05-17文/刘

书画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方印吴湖帆白文

文/刘 畅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安徽博物院藏萧云从作品评述

文/刘 畅

图1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封面吴湖帆题签 31cm×19.5cm 安徽博物院藏

图2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引首页 23cm×14.3cm×4 安徽博物院藏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明朝灭亡后始称“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姑孰画派”创始人。山水初学北宋诸家,后融元人笔墨,又师造化,兼收博取,不拘一格。作品笔墨浑厚,气格高远,行笔尖峭方折,富有版画装饰韵味,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苍润。“新安画派”领袖渐江就曾问师其下,孙逸与其交往密切,画格相近,因此并称“江左二家”。戴本孝则承其画法,画中多现端倪,因此萧云从对新安画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是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胜情遥寄图册》是萧云从应扬州盐商郑士介(祖籍歙县,崇祯己卯与萧云从同中副贡)之邀所作,历经藏家传承,并有各时期名家题跋、钤印。册页封面有吴湖帆先生1925年题签:“王渔阳、萧尺木诗书画三绝合璧册,吴氏梅景书屋珍藏,乙丑二月吴湖帆题签,”(图1)下钤“倩”白文方印。画册前有清初文学家归庄题“胜情遥寄”引首行书(图2)。归庄(1613——1673),字玄恭,昆山人,抗清失败后归隐,善草书、画竹石,诗词与同里顾炎武有“归奇顾怪”之称。顾炎武在《顾亭林集》中云:“归生工草书,为东吴高士。”杨宾《大瓢偶笔》亦云:“庄草书虚和圆熟。”此题圆劲浑穆,质朴自然,有晋唐遗风。首页右上钤“天山”朱文椭圆印,右下方钤“吴湖帆印”白文方印、“二田斋所藏书画记”朱文方印。“二田斋”是清代书画收藏家计光炘(1803——1860)因慕画家沈石田、恽南田,而署藏书画之斋号。次页“归庄题”款下钤“归庄之印”“玄恭”白文方印。萧云从作品八册,其中七页左侧有清初诗人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因避雍正讳,乾隆赐名士祯,号渔洋山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题诗。此册作于1653年,萧云从时年58岁,为中晚年时期的作品,从题款看为学习唐宋前人之法,采用水墨、浅绛、青绿不同的表现形式,境界奇僻,笔墨精微,苍润兼济,形成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

图3 胜情遥寄图 册之一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4 萧云从 胜 情遥寄图 册之二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5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三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6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四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7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五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8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六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9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七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10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八 23cm×14.3cm×2 安徽博物院藏

图11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吴国对题跋 14cm×39cm 安徽博物院藏

图12 萧云从 胜情遥寄图 册之吴湖帆题跋 31cm×39cm 安徽博物院藏

第一册(图3)题“穷溪渔隐,学李成”,下钤“尺木子”朱文方印,左下角钤吴湖帆的“梅景书屋”朱文椭圆印。图绘峭壁陡立,奇松多姿,溪边一船坞游弋,船前着一身朱袍隐士垂竿闲钓,船中几案搁置书册,船尾一童子撑杆划渡。北宋画家李成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此册构景简洁明快,简笔勾勒,淡墨略施皴染,既有李成作品的萧疏清旷,又有自己松秀苍浑的特色。左侧页王士祯对题诗:“水静山深好结庐,松间明月夜清虚。先生未必江湖客,老向清谿学钓鱼。沿溪踏乱流,秋深芦荻风飕飕。若得五湖三亩地,便须随汝钓槎头。鲁连陂渔人士题。”下钤“鲁连陂刺船者”朱文方印。王士祯是山东桓台县锦秋湖南岸华沟村人,史称“鲁连陂”。王士祯书法高秀,远宗魏晋,近学被誉为“吴门三家”之一的王宠之法,行笔多作外拓之势,奕奕有致,落落大方,与他的“神韵”诗论一脉相承,平淡典雅,韵味悠长。

图13 萧云从 设色山水十册 24cm×20cm×10 安徽博物院藏

第二册(图4)题:“郭恕先为仙山楼阁,而李锦奴亦有此画,锦奴学师训,时号小李将军云。”下钤“默思”“萧云从”朱文方印,左下角钤“湖帆”朱文长方印。图中仙山直上云霄,重楼复阁林立山巅,绿松红树点缀其间,仙鹤起舞,仙人游赏,山下云雾缭绕,一派世外仙境。传承唐代“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以及五代郭忠恕界画法而又加以夸张变形,时出己意,笔法硬朗细劲,赋色淡冶温润,工写兼备。图左侧对题:“石骨嶙峋绿玉如,飞楼面面嵌云虚。栏干百道水晶滑,倚杖担琴惊雀初。启窗风来天意欲雪,妄谓仙所只有春也。立春前三日,吴国对。”下钤“国”“对”白文方印。吴国对(1616——1680),安徽全椒人,顺治十五年探花,翰林院编修,与王士祯同榜,交往密切,书法兼习王羲之、赵孟所长,端正秀逸,圆熟遒媚。右下角钤“张正学印”白文方印,左下角钤“梅景书屋”朱文椭圆印、“园伯子氏”朱文方印。张正学字昌伯,民国时期江南书画收藏家,善书法,尤工金农漆书,与吴湖帆等海派名家多有交往。

第三册(图5)题:“西台恸哭图,宋谢皋父事,用赵子固笔法为之,盖其志同也。”后钤“萧云从”朱文方印,右下钤“湖帆书画”白文方印。此图借用南宋后期谢皋父登西台悲吊文天祥的故事,表现国破家亡、人不得志的悲哀之情。题中赵子固(1199——1264)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南宋文人画家,宋亡后不仕,隐居谢客。萧云从借赵孟坚笔,谢皋父事,表达相同的悲凉境遇和爱国情怀。画面清旷冷萧,笔墨疏简,构图采用南宋马远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布局,这种“边角之景”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体现作者面对“山河残破,偏安一隅”的郁闷心情。画上以拙朴圆润的大篆写题,醇和硬朗的楷书题款,规整而不沉滞。左侧王士祯对题:“七里泷前江水回,图中风物使人哀。如闻击石歌朱鸟,恸哭严陵旧钓台。王士书于盂湖。”起首钤“家在白岳锦泥之间”朱文长方印,后钤“王士印”白文方印、“羼提”朱文方印,左下角钤“昌伯珍藏”朱文方印。

图14 萧云从 浅绛山水卷 505cm×77cm 安徽博物院藏

第四册(图6)题:“赵荣禄仕元,省其昆子固,子固高卧松檐,闭门拒之。今就子固画法为图,荣禄笔意虽优,余无取焉。”后钤“尺木子”朱文方印,左下角钤“湖帆”白文方印。赵孟(1254——1322),宋太祖十一世孙,宋亡后仕元,仁宗在位时拜赵孟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故史称赵荣禄。宋末及明末同为异族入侵而致亡国的两个遗民高峰期,此画借赵孟访宗兄赵孟坚闭门不纳的典故,借古喻今,表达民族气节。然赵孟坚逝于1264年,南宋尚未被元所灭,赵孟仕元也是1286年后,子固早已仙逝,此典故并不属实。画中以淡墨皴染,朴拙秀润,画法源自黄公望、董其昌,树木岩石清疏淡宕,全无焦墨重笔点染,却层次分明,意境深邃,可谓逸品,表现遗民画家对悠居林泉、平淡自然生活的追求。左侧王士祯对题:“崖山遗事已声吞,苦竹寒松独闭门。莫踏白洲上路,白头零落宋王孙。济南生王士”(王士祯是山东桓台县人,然常自称济南人)下钤“岂有亭鹤乘舟”朱文方印,起首钤“不因己趋人”白文长方印,左下角钤“昌伯秘籍”朱文方印。

第五册(图7)题:“碧山寻旧图。学荆浩,癸巳夏初,访士介年兄,写此致意,区湖萧云从”,后钤“默思”“萧云从”朱文方印。左下角钤“湖帆鉴赏”朱文长方印。右裱边有吴湖帆题跋:“据吴默岩题跋中云,士介姓郑,扬州人,吴跋于顺治十八年,辛丑之蜡后两日。王渔阳诗题及吴氏诗题皆云立春,当为壬寅岁立春,即在辛丑岁尾也。湖帆。”下钤“倩”双框白文方印。吴湖帆(1894——1968),名倩,斋号梅景书屋,近现代海派代表画家,富收藏,精于书画鉴赏,题跋取自宋徽宗瘦金体,兼备米芾神采,得宋徽宗之雅逸,取米芾之俊朗。

画以侧锋淡墨皴擦,在山石的转折连接及树木点叶处施以浓墨点苔加以变化提醒,并用青花、赭石浅绛之法淡染层面,为访友题材平添几分生机。在构图方面则深受五代荆浩“咫尺而得千顷之势,水墨浓淡生秀绝伦”的影响,繁而有序,多而不满,这种构图形式在萧云从大幅作品里更能得以体现。左侧王士祯对题:“碧竹黄蕉近夏阑,凉云阁雨欲轻寒。多因药饵休文病(余方卧疴),转觉羁愁庾信难。拥髻灯前应梦忆,卷衣归后未香残(来诗有少君千里之句)。新诗不是悲秋赋,已作当年九辨看。夏日抱病,以旅怀诗投示,伏枕成次韵一首,率呈粲正,王士具草。”下钤“贻上一字阮亭”朱文方印。

图15 萧云从 秋山读书图132cm×38cm 安徽博物院藏

图16 萧云从 湖山逸兴图138cm×70cm 安徽博物院藏

第六册(图8)题:“学洪谷子法。”后钤“萧云从”朱文圆印,下钤“湖帆审定”朱文方印。“洪谷子”为五代画家荆浩,为躲避战乱而退隐于河南林州太行山洪谷时所取之别号。图为小青绿画法,设色清隽温润,墨色交融,转折灵变,层次分明,勾皴之笔坚凝挺劲,峭壁直上而不见其顶,山势险峻,云烟飘渺,与“新安四家”之一的孙逸画法如出一辙,皆源于文徵明、董其昌稚拙文蕴的小青绿风格。山下结庐供奉菩萨佛龛,居士禅坐静修,佛塔现于云端,反映出作者放下尘缘、归隐世外桃源的心境。左侧王士祯对题:“幡影依稀选佛场,白云深处剧清凉。迢迢涧水空花出,寂寂寒山贝叶香。羼提学人士。”后钤“维摩后身”白文方印,起首钤“辕固里”朱文长方印。

第七册(图9)题:“关仝笔细若蚕丝,寸幅具百里山水之气韵,愧老矇不能尽其量也。”下钤“古梅江上诗史画师”,左下角钤“吴湖帆”朱白文方印。关仝师荆浩,笔简墨厚,气势雄伟。此作虽为枯笔淡墨,然用笔遒劲,铁线勾廓,略施淡彩,转折处以侧笔干擦,黑白分明,立体感强,装饰意味浓厚。山峦层叠,不乏沉甸坚实的质感,画面虽淡犹感厚重,深悟关家山水“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之意韵。萧云从这种苍劲简洁的笔法直接引领着徽州版画以及芜湖铁画的创新与发展。左侧王士祯对题:“山城水郭苍茫里,曲栈疏林远近中。太息欧湖老诗史,直将劲笔压关穜。黛溪王士。”下钤“阮亭”白文方印,起首钤“家在白岳锦泥之间”朱文长方印。“欧湖”即“区湖”,今“古芜湖八景”之一的荆山湖,亦为萧云从名号。“诗史”之称也道出萧云从在诗文方面的突出成就。

图17 萧云从 秋江风帆图16cm×51cm 安徽博物院藏

图18 萧云从 东岗三树图15.5cm×50cm 安徽博物院藏

第八册(图10)题:“万山飞雪,为营丘之笔,缩巨幅于一册,远磴盘折,秀木凄寒,六月着腕不减北风图也”。下钤“萧云从”朱文圆印,右下角钤“吴湖帆珍藏印”朱文方印。萧云从以李成(李营丘)笔法造此雪景图,咫尺之间气象万千,以高远之法画冬日山谷,群峰屏立,山势高耸,寺观现于峰顶寒林之间,山下白雪覆盖深谷危径,枯树寒柯丛生,笔法苍劲势如铁帚,行者乘骑沿山路崎岖而行,画中景物以细笔淡墨勾写,密而不乱,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冰川峡谷气象萧瑟,境界幽深,深得李成、范宽冰雪山水之法。这种笔简意萧、方折瘦硬的画法对“新安画派”的渐江、孙逸等影响很大。

左侧王士祯对题:“西指褒斜路,凄然送远心。千峰盘雪栈,数骑出云林。蜀道连天起,秦关入望深。今宵画图里,如听暝猿吟。春夕,同鲁道扶观此图题送之,往汉中即呈士翁老季伯,晦约先生同教,王士具稿”,起首钤“阮亭”朱文圆印,下钤“安吴”朱文长方印、“梅景书屋”朱文方印、“爱淑守真”白文方印、“门对寒林雪满山”朱文方印。裱边有吴湖帆题跋:“阮亭尚书书冷隽绝俗,然自谦谓不善书,中岁以后所题者往往倩其同年闽中林吉人(佶)代书,林书学松雪,实于王氏不相似也。此册七诗皆王真迹,更可贵也。”下钤“吴湖帆”朱白文方印。林吉人(1660——?)师从王渔阳,隶书颇见功力。此册所题皆为王士祯亲笔,可见尤为珍视。画册后有吴国对、吴湖帆题跋册(图11、图12),记述此册的由来、传承及其超越新安各家,视为萧云从平生第一佳作所具的珍贵艺术价值。

萧云从这本画册中分别宗法荆浩、关仝、李成、大小李将军、郭忠恕、赵孟坚等唐宋代表性画家,不是简单地从技法上临习,更多的是在构图上、理念上、意境中寻找共性,并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提炼出独特的艺术语言,透视出画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象。在笔墨上变传统的点线皴为块面皴,与南宋四家、明代“浙派”的斧劈皴又不同,在表现块面上更为含蓄、模糊,苍浑中不乏松秀,雄壮气势中又不乏平淡稚拙的意趣。

此册传承有序,顺治十年(1653)郑侠如邀萧云从访扬州,舍于其私邸休园所作。画册先后被清代新安收藏家项源、安吴包世臣、民国“海派”书画鉴定家姚虞琴、吴湖帆以及江南张正学先后收藏,画中有清初诗坛盟主王士祯、翰林编修吴国对、文学家归庄题跋,并钤有清代收藏家计光鉴藏印,可见作品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对研究早期“新安画派”以及“姑孰画派”的传承、发展、风格特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有萧云从癸卯年(1663)所作设色山水十册(图13),作品在笔墨技法上与传统山水以线塑形有很大不同,多以枯笔淡墨皴擦明暗块面,点、线鲜有使用,给人以素描般模糊浑沌的立体视觉;构图上简单明快,一山一水、一桥一船、一亭一阁,没有拖泥带水的过多笔墨,简括玄静;设色以浅绛、小青绿为主调,转折处以淡墨微染,更多借鉴了明代丁云鹏、陈洪绶拙朴简隽的风格,以及徽州版画的笔法和造型,笔墨谨劲文秀,设色典丽清雅,营造了一种静谧清淡的意境。画中仅一册题款:“癸卯夏五,客采江尉宗同砚,时王子在鲁,笃学绘事,因作稿本月余,遂成册。山烟水漳,佳氲沸升,为近况第一乐事,幸勿以尘饭土羮视之也。七十翁云从识。”下钤“萧云从印”白文方印、“一字尺木”朱文方印,右下角亦钤“一字尺木”朱文方印。其他册页或无款无印,或仅钤“萧云从印”白文方印、“一字尺木”朱文方印、“当涂”白文长方印。

在萧云从长卷、立轴作品中更多采用“北宋三大家”描绘山峦叠嶂、雄浑壮阔的全景式高远构图(图14),清嘉道著名书画家当涂人黄钺在《壹斋集》中评曰:“工画山水、人物,具有北宋人遗法”,可谓“寸幅具百里山水之气韵”。萧云从重师造化,从真山真水中体会师法自然的真谛,常常卧游于山水之间,与“元四家”淡泊高逸的审美追求相契合,进而在作品中引入元人山水空灵苍浑,简远逸迈的格调,《清画家诗史》评价萧云从山水:“不宋不元,自成一格。”

《秋山读书图》(图15),图绘崇山峻岭,错综多姿,山间苍松密布,杂树葱茏,形态各异,佛塔庙宇掩映山间,山下溪水湍流,小桥横卧,茅屋居舍或聚或散,坐落于峦岭丛林之间,屋内高士端坐几案展卷研读,正如萧尺木在画中所题:“茅屋构深松,时藏高士踪。岁寒何所事,展卷对千峰。戊戌秋日题,钟山老人萧云从。”画作布景繁密而笔墨萧疏,山势峻拔,画法简洁,纯用枯笔空钩,淡墨烘染,行笔方折挺利,造型方中寓圆,又含浑拙之趣,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气象高古苍郁,实不伤韵,密无繁意。这种画法被新安画家戴本孝得以继承发展,戴本孝之父戴重与萧云从相交甚密,戴重抗清失败绝食而卒,因此戴本孝的遗民情节,加之耳熏目染萧云从的作品,得其枯劲淡荡的笔墨,空蒙迷离的意象,而又能转益多师,变其方折为圆转,多了几分“新安画派”特有的旷洁疏冷的意境。画中钤有“钟山老人”朱文长方印,以示仰望明陵阙,寄寓故国之思。

以萧云从为首的“姑孰画派”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和遗民高洁品格,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语言表达上都和“新安画派”相互侵染与借鉴,在他们的作品中,多以挺拔、奇峭、坚实的形态,表现傲然不屈的精神。萧云从在构图、笔墨上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设色上则取法吴门文徵明以及华亭董其昌,也反映出萧云从在隐居的同时,更倾向于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真情表达,这和他雄浑奔放、音韵铿锵的诗赋不无关系,这种诗中有画的境界、画中有诗的韵律,既呈现出现实主义的悲壮冷萧,也有诗人固有的浪漫主义情怀,抒发对遨游山水之间、隐居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

图19 萧云从 名山藏书图152cm×63.5cm 安徽博物院藏

安徽博物院保管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约稿、责编:秦金根 金前文

猜你喜欢

方印吴湖帆白文
荒率秀润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走进陈半丁花卉画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明颜书《争座位帖》拓本
白裤瑶服饰图案之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