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的新基石
2016-05-17宛少军
文/宛少军
铺垫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的新基石
文/宛少军
图 《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封面
日前,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先生主编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此书的出版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毋庸置疑,此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关于重大题材研究的系统性专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构成中外美术史最重要部分之一,也是美术史研究一直关注的重要内容。但把中外重大题材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把中国古代重大题材绘画也列入研究范畴,使古今中外的重大题材形成一个内在有机的整体,以全局性的观察视野,试图得到关于重大题材整体性的概览探索性研究,此书还是首次。并且,此书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质量值得称道。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涉及多个国家、民族与艺术家,横纵跨越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研究对象的内容量大、繁杂,倘以一人之功完成此著,无可想象,必须组织各路专家形成合力,共同成就集体性的智慧结晶。由此,参与此书撰述的作者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显著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既有著述丰硕的著名美术史论家张晓凌、聂崇正、殷双喜、高天民等,也有外国美术研究具有深厚学养的曹意强、李建群、张敢,以及在国外学习多年的学者如张惠明、于润生等,更有取得重要学术成果的青年学者如朱其、顾平、陈明、王平、张译丹、潘映熹、袁媛等。这些重要学者参与研究著述,既保证了这本书所取得最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也显示出组织者极为挑剔严谨的专业学术眼光。
“文章合为时而著。”很显然,《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的出版是中国美术现实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显现出重要的美术史研究价值。21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由国家组织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活动的持续展开。200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2年,中国文联主持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接着,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启动了“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以及当前由文化部主导的“一路一带国际美术工程”。同时,全国各地诸多省、市政府也相应组织了本地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由此,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在艺术界和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新世纪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历史观、历史认识、对历史情境的感知、创作者自身文化信仰和生活知识储备等都发生很大变动的情形下,如何进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是政府组织者和创作者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不用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不同于艺术家个体的一般艺术创作,它是涉及诸多方面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关于上述这些创作工程所举行的多次学术与创作研讨会、座谈会上不同议论中,以及创作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来看,既显示出重大题材创作本身的复杂性,也反映出诸多参与创作者知识准备的不足。这些都表明需要对重大题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总结中外美术史上关于重大题材创作的规律和经验得失,为组织者、创作者尽可能供更多历史经验的参照。《与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正是基于这样良好的初衷,敏感于当前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实际需要而组织研究撰写的,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从美术史来看,重大题材创作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对象,甚至可以说,重大题材创作(历史画)构成了西方美术史的主体建树,体现了西方美术史的最高艺术成就。西方美术史中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7世纪的委拉斯开兹、鲁本斯、普桑,18世纪的戈雅,直至19世纪的大卫、德拉克罗瓦、库尔贝等无不在历史画上创造出令人敬仰的杰作。的确,历史画创作始终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即便如安格尔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肖像画上,但他也更愿意宣称自己是历史画家(包括宗教神话故事画)而非“低级”的肖像画家。新中国的国画、油画、雕塑等的变革、创新、转型可以说就是重大题材创作直接推动的结果。重大题材创作对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路向、组织方式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构成新中国美术的主体内容。由此,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构成中外美术史举足轻重的内容和现象,深入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不仅是中外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加深和丰富美术史的认知更具有不可或缺的拓展作用。显然,《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是此类专题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为国内推动重大题材研究奠定了厚重的新基石。
所谓重大题材,当然是现实与历史中发生的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并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现象、人物、思想等,表现在美术创作中的重大题材实际主要为历史题材,因此,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一般就是历史画创作。西方美术中的历史画还包括宗教故事、古希腊罗马故事、文学故事等。历史画研究首先涉及的是历史画的概念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追问与阐释。张晓凌在此书开篇的《论纲》一文中,开头就提出:何为历史、何为历史画、历史画拥有怎样的美学逻辑和图像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历史画创作者始终面临且需要思考释疑的,也是美术史研究者需要在研究中倾力追问和探讨的命题。从理论上说,对于历史画概念的探讨又必然涉及更多相关理论问题,如历史、历史观、历史方法、历史实际、历史真实、历史叙事、历史书写及历史画的本体、创作主体、语言、风格、艺术真实,以及历史画所涉及的民族与时代的宗教、文化、哲学、精神、意识等等,每一个问题都是可以继续展开和进一步讨论的话题。而关于上述很多概念已经是历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探讨的范畴,因此,过于纠缠于历史画概念形而上学式的抽象理论探讨必然会偏离历史画本身而难以自拔。正如张晓凌所说,历史不可能也无必要具有一个获得广泛共识的定义。因此在涉及历史画重要的三个维度:作为叙述实体的历史画、历史画的意识形态、历史画的图像与风格方面,张晓凌进行了简明通畅的论述,使读者获得鸟瞰式的了解,不无激发读者讨论的兴趣。
历史画创作的史实与阐释当然是全书论述的主旨。中外历史画创作量大面广,涉及不同国家、民族、地域和时代,作为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此书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有选择、有重点地讨论了在美术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创作现象进行研究。这样既有整体性地对一个时代、某个国家历史画进行研究,如文艺复兴、美国、墨西哥、苏俄等;也有对重要的流派和个案的深入探讨,如大卫、苏里科夫等;特别是对新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分门别类做了系统、细致、深入的梳理研究,以总结本土的经验。同时把宋代和清代的重要作品一并纳入考察的范围,从重大题材的角度把中国美术史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深究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体现出不拘成见的广阔学术视野。作者们都是在掌握扎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史实与现象的梳理和解释,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力。比如,张惠明关于大卫历史画创作的研究,细致地呈现了大卫创作的基本过程和思想情形,使读者似乎获得了对大卫创作的近距离观察,加深对其历史画创作的感知和认识。于润生则深入分析了苏里科夫历史画的形式语言,并深入探讨了苏里科夫的历史思维对于其历史画创作的深层影响,从而获得对形成历史画内在逻辑重要性的识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完全停留于创作史实本身,而是尽可能地把对象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并经常联系当下的历史认识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得历史画创作实践中带有规律性问题的探讨和认识,比如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把握,艺术家的历史观、历史认识与创作的关系问题,艺术家个性语言与历史表现的关系,时代的文化意识对历史画创作观念的影响,历史画中时代与民族精神内涵的显隐等。这就使得这些研究不是脱离历史画创作的实践而空谈理论上的规律性认识,也不是单纯创作经验的总结,而是从实践中深刻总结、概括、提炼出理论上的认识,获得中外美术史上有关历史画创作的普遍性经验和文化认识,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题材创作的经验得失的总结和把握,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增强对于历史画创作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认知,由此,此书切实地推进了有关历史画的思想认识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历史画除了自身一般的创作规律之外,它还常常是一个民族、国家精神史诗的形象的表征,具有更为深刻、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含义,这是它所具有艺术、历史与文化的终极价值所在。很显然,艺术家一般都是基于特定的意图和指向而创作历史画,因而都有支持创作的实际赞助人。在中外历史画中,这些赞助人一般都是皇家、教会、政治团体、国家等。新中国则是国家进行支持赞助。赞助人当然会有自己鲜明的意图或意识形态的诉求,由此必然地体现在历史画的创作中,对于历史画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方式起到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本书的诸多篇章都揭示了这一内在的创作规约,如大卫接受拿破仑的订件,美国对历史画赞助态度的变化,新中国对革命历史画创作的鲜明要求等。当然,作为创作者如何理解和接受赞助人的要求,如何处理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图的关系等,又都显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图景。书中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为我们对历史画的理解增添了新的角度。尤其是当下重大历史题材持续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彰显出中国美术发展的独特道路的时期,作为主导者、创作者如何处理个体意识、国家意志、民族精神表现等相互关系,既要体现政府、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需求,又要展现身处当下时代作者个体的艺术理想,在此书中都能读到相关的有益启示。此书中论述历史画所具有的体现赞助人明确意识形态的特质,是读者认识历史画的重要途径,它所表现出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的精神象征也是我们认识历史画终极价值的要义所在。
由于组织者出色的工作和撰写者严谨的学术投入,使这本凝聚着集体智慧的著作为历史画研究专题奠定了重要而扎实的学术基础,并为今后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学术导引作用。出版者精致讲究、隽永和雅的装帧设计也使此书悦目增色。开卷有益,如果读者和艺术爱好者们能够认真研读这本书,一定会获得关于历史画及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理论思考的极大启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有如撰写的初衷,一定会对当代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起到积极助益的推进作用。
图 《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中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书影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油画艺术》副主编
约稿、责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