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服装款式系列设计方法

2016-05-17刘晓刚

纺织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款式服装设计服装

郑 晶, 厉 莉, 刘晓刚

(1. 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 2. 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4)

品牌服装款式系列设计方法

郑 晶1,2, 厉 莉1, 刘晓刚1

(1. 东华大学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0051; 2. 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4)

针对国内品牌服装企业在款式系列设计和产品系列化组织上比较薄弱的现状,采用文献回顾、观察、案例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服装系列设计的概念及演化模式,对品牌服装系列设计的内涵进行了拓展,提出品牌服装系列设计既有横向的拓展也有纵向的迭代的观点。进一步探究系列服装设计中款式设计方法提升的手段,首先在系列款式设计的切入点上分析并总结了命题式、驱动式、延续式3种设计思考方式;其次结合国际知名品牌系列设计案例分析,提炼出延伸推移法、廓形不变细节变化法、包容法、变形转移法、搭配调和法5种系列款式设计的实践指导方法。

品牌服装; 系列设计; 款式设计; 设计切入点; 设计方法

服装系列设计伴随现代服装成衣发展而出现,产品的系列化设计研究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中开展较早,服装系列设计的定义本质上是对工业产品系列化设计概念的部分延续。服装系列以款式量化的表现形式传递出更多的设计信息,表达设计意图更加全面和完整,视觉冲击力更强。服装系列的出现是为了弥补单一产品的不足,使品牌覆盖更宽的市场,满足尽可能多的用户需求,然而国内服装品牌在服装系列设计上的重视力度还略显不足。为此,本文基于传统服装系列设计的概念入手,深入反思服装系列设计在维度上创新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讨思考途径上的创新,同时结合国际知名品牌的系列设计案例分析,提出服装系列设计实践方法上的创新。

1 服装系列设计的概念与模式

1.1 服装系列设计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1-3]对服装系列的数量要求已达成了一致的观点,认为量化款式(3套以上)是服装系列构成的基本前提,并指出要使多套服装达到效果统一,具有系列感,其中必定要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是服装系列设计的关键要素[4],通常表现在主题、风格、色彩、款式、面料、细节、工艺及配饰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指出,影响服装系列设计的效果强弱体现在所运用元素的变化上,即关键要素的变化运用是服装系列设计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要素或元素的变化运用还需要有规则来指导,部分学者[5-7]进一步指出,需要用形式美原理法则来统一、协调服装系列设计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服装系列设计在构成数量、关键要素的选取、元素的运用及变化手段、指导元素运用规则这4个方面进行了不断深化与充实的理论总结。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对服装系列设计的内涵理解上还可继续丰富,结合具体设计方法和实践结合的深度剖析与提炼,尤其针对品牌服装的款式系列设计上仍然存在深入挖掘的必要。

1.2 服装系列设计的演化模式

当前,学者们讨论服装系列设计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当季产品中。然而翻开品牌历史,回顾品牌过去的所有产品,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服装款式随时间的推移,长期占据品牌产品阵营的重要位置,因此逐渐形成品牌风格主导性的款式系列。对于品牌来说,服装系列设计的命题既可是同一季所有产品中的某一组产品(即共时性横向拓展);也应该有延续性的跨季度的产品链条(即历时性纵向延续)。

纵向延续系列设计,是在某一特定产品(服装款式)基础上进行迭代设计。在保留该款设计最初特点的同时,以提升品质或紧跟当下潮流和消费审美趋势为契机,有效延续产品的优点或特征到下一代产品上,并融入新的元素、新的特征以实现产品的不断进化。品牌系列产品演化模式如图1所示。图中S代表产品系列,X代表所融合的新的元素,S1与X1结合成为横组合关系,S7成为S1纵聚合的第3代迭代产品,S6成为S1的演化迭代产品。

工程领域的迭代泛指对计算机特定程序中需要反复执行的子程序(一组指令),即重复执行程序中的循环,直到满足某条件为止[8]。与上述定义的内涵极为一致的是,服装系列在历时性生成的过程中具备了工程迭代的基本步骤与操作方式,同时这里的迭代还具有更深层的所指。

迭代既有更替、轮换,又有更新、改换的意思,是产品的不断自我更新与超越成长[9-10]。迭代是产品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和延续性的动态系列生成手段,强烈的风格特征和特有元素正是隐含在迭代产品中的关联性因素。

如果每个迭代产品都能够被市场所认可,则这个产品将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品牌固定的经典产品系列,如图2所示。已故服装设计大师克里斯丁·迪奥先生于1947年所发表的作品如图3所示,后来被时尚界冠以“New Look”(新风貌)的头衔并广为赞誉。直到现在,Dior品牌还在延续这个款式设计的精髓,如图4所示,成为具有品牌代表性和延续性的服装系列。

基于以上分析,品牌服装系列设计既要有某季产品静态上(共时性)的创新,即服装系列设计的显性特征,也要有基于品牌特定风格延续的产品动态上(历时性)的创新,即服装系列设计的隐性特征。二者交互融合构成了品牌服装系列设计的完整定义。以往的研究将前者的论述作为重点,然而品牌发展定位于长远,后者的深入探讨对于品牌来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2 服装系列设计的切入点

当前本领域的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技术与方法创新上,形成了诸如精益生产(LP)、快速成型制造系统(RPM)、柔性制造(FM)、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延迟制造(PM)等技术,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计划(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仿真/虚拟现实(M&S/VR)、稳健设计(RD)、人工智能(AI)等。然而设计与创作离不开创新思维,设计和艺术作品是包含创新性的思维成果。思考的过程是创意逐渐清晰和素材逐步组织到位、落地的过程。如何有效地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或突破口,以思考切入点的创新来带动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是方法论创新的关键命题。

在服装系列化设计的思考切入点上,范强[11]提到服装设计构思的3个思考出发点:切入点、关联点、创新点。以锁链式、递进式的线性思维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动态思维;开放式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方法互相渗透、结合来完成设计。肖琼琼[12]从构成服装系列的基本要素出发,即关联性、共性与个性,探讨了从整体到局部和从局部到整体的构思方法。

另外,在款式系列设计的思考过程中有如下几个思考角度值得尝试。

2.1 命题式

服装系列设计往往是设计师自己给自己命题,设定1个或多个主题,根据主题来进行系列拓展,自由发挥的空间与灵活性较大。另外一种情况如服装设计大赛,由主办机构拟定好命题再给到设计师,让设计师在已设定的范围内进行创作,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那么针对不管是主动命题,还是被动命题,均属于定向式设计,其切入点可通过主题推导和主题联想2个角度来分析和解决。推导是理性思考,在推导的逻辑性与关联性中找到设计的落脚点;联想是感性思考,在联想的跳跃性与发散性中找到创意的火花。图5示出设计思考推导中有联想,联想中有推导,以发散与收敛的方式逐步逼近设计结论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思维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始终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只是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13]。

2.2 驱动式

概念设计的前提是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在市场调研、消费者分析等前期工作完成后,依据结果有序推进的,相当一部分设计的出发点是由某种信息的驱动来引领。当下热点和流行趋势就是服装设计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热点包罗万象,流行趋势包含的信息则更加丰富,不光涵盖了热点,还结合了服装设计的众多关键要素,如风格、款式、细节、色彩、材质、结构、工艺、图案、搭配组合方式、配饰等等。另外,消费者偏好、问题式、痛点式等研究型思考方式,进一步丰富了驱动式设计思考方式的途径。

2.3 延续式

品牌风格是服装系列设计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风格的统一对于服装系列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影响风格的是该风格所包含的特定元素[14],因此,服装款式系列设计在外部造型、结构、部件、细节、搭配组合方式等特征要素方面,把影响风格的元素特征进行继承,同时在服装款式系列设计中进行交叉与变异,以此带来类似生命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另外,还需充分理解和把握风格的经典造型、经典搭配等,在系列作品的款式与款式之间,系列与系列之间流转呼应,进而使风格特征得到有效保留和延续。

3 服装款式系列设计的方法及应用

设计方法上,有将设计元素模块化,通过提取、组合、增减的方式进行系列设计组合[15-16]。陈佳[17]则从服装系列设计内容的可变与不可变形式上,归纳出抽象方程的设计方法,将主题风格、适用人群、场合用途等定位作为不可变因素,将款式、色彩、面料、结构、工艺及装饰等设计要素作为可变因素并作为设计的元,将元的变化程度作为次,以数学方程的一元一次到N元N次的推演作为服装系列设计的套用模型。

服装款式是系列作品呈现的重要载体之一,对整组服装的系列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在基于典型款式向系列款式的转化过程,依据保持服装造型特征的一致性,造型上的关键部件以及局部细节作为系列中的关联性元素来统构多套服装款式设计;以及影响服装系列设计的重点在系列款式之间的关联性[18]。基于此,研究中摒弃了色彩、装饰、图案等非造型因素,仅仅针对服装款式来分析、归纳,提出5种具体方法,指导设计实践来获得或增强一组服装款式的系列感。

3.1 延伸推移

服装延伸设计是指根据所构思好的一套服装的设计方案,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思维的延续和伸展,从而创造出更多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19]。延伸的方法能够令设计师充分认识到原款式中所包含的关键信息,在款式的推移展开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呼应,以达到整体的统一。Alexander Wang(亚历山大·王)在2012年春夏季作品中运用了2种延伸设计手段。通过构建在着装人体基础上,以人体中心线从下至上(反之亦是);从中心线向两侧(反之亦是);以及2种方法叠加使用,如图6所示纵向加横向延伸推移。从款式图6(a)到图6(c)达到廓形由下至上的推移以及视觉焦点自下向上,再由中间向两侧位移的效果。

延伸推移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其形象地理解为以特定款式廓形为基础做加法或减法。另一种延伸推移的形式是从中间向两端(反之亦是),逐渐将视觉焦点从服装整体造型一个部位向不同的部位进行延伸推移。

图7示出Balenciaga(巴黎世家)2013年秋冬的一组系列作品。从图7(a)~7(e)可看到一个延伸推移的明显过程。从图7(b)开始,设计的重心逐渐开始由中间(臀部)向上装和下装两端转移。褶皱造型元素的推移过程中,从图7(a)~7(c)为臀部褶量递减的过程,从图7(b)~7(e)为裙摆褶量递增的过程,造型元素位置也由图7(a)的臀部位置逐渐向图7(e)的裙摆边缘位置推移。而该系列的上装部分也可看作是从图7(a)~7(e)逐渐与下装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上装的造型是由人体中心线向手臂两侧展开的延伸过程。

3.2 廓形不变细节变化法

细节在款式组织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服装整体造型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作为连接款式与款式之间关联要素,同时,它还能有效地平衡视觉中心,起到装饰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个款式系列有较强的系列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廓形的统一,若是在部件、装饰等细节处理上加一些变化,则整个系列便不会留给观众生硬、呆板的印象。图8示出Lanvin(朗万)2012年春夏的一组系列作品。古典式希腊束腰长裙的整体感下,系列作品分别在肩(见图8(a))、领(见图8(b))、胸(见图8(c))部位做造型的调整,统一的整体系列感中蕴含丰富的细节变化。

3.3 包容法

通常理解的包容是带有宽容、容纳的意思,这里借用地质学的概念来阐释会更加贴切。包容:构造复合现象的一种类型。一个构造体系内包含了另一个构造体系的全部或一部分[20]。如下谈到的方法,强调的是一种融合,复合现象就是服装的整体效果,构造体系便是服装造型,体现在服装款式上是一部分结构对另一部分结构的接纳与融合。同样还要先把握住廓形,如果是廓形完全不变的情况,则与上一节讨论的方法重复,在该方法中,廓形既要有不变又要有变化,才符合该方法的定义所要求的。

Chanel(夏奈尔)2013年春夏的一组作品采用胸线以下廓形完全一致的裙身向上接纳廓形有不同程度变化的领口与袖子部分,尤其在袖子部分,如图9(a)所示袖子紧凑合体,图9(b)为立体造型的半开放式袖型,图9(c)袖子造型则完全开放并脱离肩膀。Marni(玛尼)2015年春夏系列作品则是该方法的反向运用。以完全相同的上半身廓形,接纳不同形式的下半身构造,如图10(a)所示成自由披挂,图10(b)所示自由悬垂,图10(c)所示缠绕层叠。

3.4 变形转移法

相对于前面讨论过的延伸推移,该方法也是将一个带有演化的过程蕴含在服装款式系列里,但是其区别在于典型款式选择上并没有给出所要推移或变化的元素,往往是以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款式(或造型)作为起始,然后在接下来的款式中进行局部(或整体)的变形,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变形规律或者变化走向的系列服装,如图11所示。图11(a)示出一套立领H型套装,线条极简单利落,图11(b)在袖子部位进行了夸张变形后,不光对原来廓形进行了细微的改变,同时变形后的部位成为一个新的设计元素在图11(c)~(e)上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变化转移趋势。该系列在变形转移的同时,保留了领口、肩膀以及整体没有太大偏差的廓形,从而将系列感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削弱。

3.5 搭配调和法

款式系列设计中,风格元素一致或接近的服装款式容易组织成系列,设计师一般不会将不同风格特征的服装款式组织成一个系列,即使如此也较难达到理想的系列效果。另一种情况就是在进行款式系列设计的时候专注于某一款服装,以至于用的力度过大,或者元素运用发生偏离,导致整体系列感打折扣,那么这时,可运用搭配调和的方法来加以扭转,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Givenchy(纪梵希)2012年度假系列中进行了这种方法的尝试。通过一个连肩式上衣部件,将街头、军装、小礼服、晚礼服等不同风格的裙装进行了调和,如图12所示。由于该部件的加入让不同风格的裙装有了共同的关联元素,进而一定程度上调和并强化了整体的系列感。

4 结 语

服装款式系列设计需要设计师从整体上开始谋划,尽可能地从服装系列设计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展开思考,尤其需要充分考虑系列设计的长线延展。本研究从服装系列设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了品牌服装系列设计的内涵,思考角度与实践方法的创新,以期对国内品牌服装企业以及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研究成果对服装系列设计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补充,重点针对款式造型方面进行了分析,然而款式与材质、色彩、结构工艺等方面的结合还有待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归纳、提炼和不断的丰富与充实。

FZXB

[1] 雷电. 服装系列设计的表现形式及其设计元素[J].当代艺术,2007(2):190-191. LEI Dian. The performance form and design element of fashion series of design[J]. Contemporary art, 2007(2):190-191.

[2] 杨琨. 浅析服装系列设计[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5(3):19-20. YANG Kun. On series of garment design[J]. 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2008,25(3):19-20.

[3] 王忠. 浅谈服装设计的系列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 2013(6):80-81. WANG Zhong. On series form of fashion design[J]. Dazhong Wenyi, 2013(6):80-81.

[4] 章华霞. 浅析系列服装的设计形式与设计风格[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4(4):45-46. ZHANG Huaxia. Analysis on design form and design style of the series clothing[J].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14(4):45-46.

[5] 孙元秋. 浅论系列服装设计[J].黑龙江纺织, 2007(12):23-26. SUN Yuanqiu. Discussion on the series fashion design[J]. Heilongjiang Textile, 2007(12):23-26.

[6] 钱孟尧,蔡欣. 和谐原则的服装系列设计审美形式[J].丝绸, 2014,51(12):39-43. QIAN Mengyao, CAI Xin. Aesthetic form of clothing series design under harmony principle[J]. Journal of Silk, 2014,51(12):39-43.

[7] 王银华. 形式美在女系列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5(2):50-51. WANG Yinhua.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l beautyin female clothing design [J].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15(2):50-51.

[8] 沈以淡. 简明数学词典:词条汉英对照[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66-67. SHEN Yidan. Concise Mathematical Dictionary: Entry Chinese-English[M].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2003:66-67.

[9] 徐复,王剑引,王继如,等. 古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1273-1274. XU Fu, WANG Jianyin, WANG Jiru, et al. The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y[M]. Shanghai: Shanghai Dictionary Press, 2007:1273-1274.

[10] 阮智富,郭忠新. 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1735. RUAN Zhifu, GUO Zhongx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M]. Shanghai: Shanghai Dictionary Press, 2009:1735.

[11] 范强. 发散思维在服装设计实践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 2006(6):94-95. FAN Qiang. The role of divergent thinking in fashion design[J]. Art Panorama, 2006(6):94-95.

[12] 肖琼琼. 浅谈系列服装设计的构成特点及构思方法[J].理论与创作, 2009(6):112-113. XIAO Qiongqiong.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ption methods of fashion series design [J]. Criticism and Creation, 2009(6):112-113.

[13] 胡迅. “模块化”思维方式在服装拓展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 2013(5):100-101. HU Xun. Modularization process applied in the fashion expending design[J]. Zhuangshi, 2013(5):100-101.

[14] 刘晓刚. 服装设计元素论[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9(2):23-26. LIU Xiaogang. Theory of design element[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3,29(2):23-26.

[15] 戎丹云. 现代女装造型设计中几何模块的设计组合[J].纺织学报, 2015,36(10):128-133. RONG Danyun. Design of combination of geometry module in modern women′s wear modeling[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5,36(10):128-133.

[16] 周曙华,熊兴福. 设计思维的两重性[J].包装工程, 2005,26(6):217-219. ZHOU Shuhua, XIONG Xingfu. Dualism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think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05,26(6):217-219.

[17] 陈佳. 服装系列设计方法之“抽象方程”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2):149-152. CHEN Jia. Fashion series of design method of abstract equation theory [J]. 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2014,15(2):149-152.

[18] 王悦,张鹏. 服装设计基础[M].2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4:113. WANG Yue, ZHANG Peng. Basics for Fashion Design[M]. 2th e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ublishing, 2014:113.

[19] 于国瑞. 服装延伸设计:从思维出发的设计训练[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 98-101. YU Guorui. Fashion Design of Tractility: Design Training Based on Ideation[M].Shanghai: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 2011: 98-101.

[20] 邓绶林. 地学辞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16. DENG Shoulin. Geoscience Dictionary[M]. 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1992:16.

Brand clothing series design method

ZHENG Jing1,2, LI Li1, LIU Xiaogang1

(1.Fashion·ArtDesignInstitute,DonghuaUniversity,Shanghai200051,China;2.SchoolofArtDesignandFashion,Xiame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men,Fujian361024,China)

In view that the domestic brand clothing enterprises are relatively weak in the modeling series design and product series structure,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s, observation, case studies, cluster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paper combs the concept and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the clothing series design, expa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rand clothing design, put forward a view that the brand series clothing design includes horizontal expansion as well as longitudinal continuity. The paper further studies modification means of the modeling design method in the series clothing design, first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position type, the driving type and the continuation type 3 kinds of design thinking way; secondly,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he paper extracted practice guidance methods of the 5 kinds of series modeling designs, which are the over extension, the outline unchanged but details, the tolerance,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the collocation.

brand clothing; series design; modeling design; design entry point; design method

10.13475/j.fzxb.20151104908

2015-11-30

2016-08-19

上海市教委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ZX201311000031)

郑晶(1982—),男,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理论及方法论。E-mail:18675008@qq.com。

TS 941.11

A

猜你喜欢

款式服装设计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道具服装
Dream Bag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最火的单品款式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