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是特色街镇建设的魂

2016-05-17本刊编辑部

杭州 2016年3期
关键词:湖滨街镇民居

文化是特色街镇建设的魂

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郭泰鸿

说到特色街镇建设,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县域之镇:一片稻田之中的古老建筑,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或者“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环境里,可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浙江出名的也是乌镇、西塘、未庄、塘栖等地方。承《杭州》杂志之约,专门到被评为杭州市“最值得到访街镇”十强的上城区湖滨街道走访民国建筑,倒是打开了一扇新的思维之窗。

杭州老城区以上城为中心,而湖滨街道又是上城区的内核。杭州自一千多年前从湖西山中钱塘县迁到湖东成为杭州府以来,西湖正东的湖滨就是杭州历代的中央政务区、中央商务区。300年前,此地更是清政府政治核心、军事中坚八旗兵的驻地,杭州人称之为“旗下”。只是,数百乃至千年,只不过历史上的弹指一挥间。我们现在探幽索隐的都只是百年左右建龄的“古”建筑,也许只有在历史书上,还可以找到它们当年旧主人似曾熟悉的大名和曾经辉煌的业绩。

我们到特色小镇,吸引人的是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蛙声蝉鸣的池塘垂柳,古音盎然的乡音村语,悠然自得慢条斯理的生活方式,小镇较城市更为返璞归真,较农村更近现代文明。那么,到特色街道看什么?看繁华建筑?车水马龙?看绿树掩映下的街道?看花草簇拥中的公园?我认为,这些都值得看,但更应该看的是城市街区的文化。如果说,特色小镇是“深山出俊鸟、大海藏奇鱼”的美丽村姑,那么,特色街道就是以文化作底蕴的气质高雅的时尚女子。

作为杭州市区核心的湖滨街道,自改造旗下满清军营后的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这座中型城市的住宅集中区。她拥有多个市政府规划的历史街区,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多个文保、历保建筑,是杭州市民国建筑特别是中高档民居的集中地域,这使她和中山路以民国商业建筑为主的风格迥然不同。湖滨街道拥有的是那个时代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引以为豪的最时新的西洋式家庭豪宅,杭州人俗称之为“洋房”。

但毕竟经过了近百年的社会动荡,完整保留的建筑物已经不多。这些民国老建筑,治世则改建,乱世则拆毁,保留原风貌存世的已是弥足珍贵。也许老建筑的一些功能并不如当代的民居实用,但是进入其中,那种百年前的风格气息扑面而来,使人想起张爱玲的小说和民国的种种逸闻轶事。

在这次“最值得到访街镇”评比中,上城区湖滨街道名列第七。这固然有多种因素造就,但如棋子散落棋盘般的民国建筑、文化传承无疑也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得分点,虽然今天它们大多还在修缮恢复之中。

区域文化是多种形式存在的。如北京的皇城文化和四合院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和石库门文化,苏州的私家园林文化和“人家尽枕河”的临河民居文化,绍兴的黄酒文化和市井文化,乃至云贵的亚热带雨林乡镇文化,新疆内蒙的大漠草原乡镇文化……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创造出与众不同、己所独有的特色文化,自然会在人们向往的脑海之中,留下一席之地。

湖滨街道高度重视、保留、修复自己区域内的民国民居老建筑,结合自身内在优势,创造自身外在特色,在时尚之中点缀古老民居经典,不但为自己在“最值得到访街镇”的评比中加分,为自己在游客心目中加分,也为全市特色街镇建设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参观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特色乡镇,应当以乡土气息的特色文化为魂。

特色街道,应当以市井生活的特色文化为魂。

猜你喜欢

湖滨街镇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郑欣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湖滨步行街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寝室停电断网 武大男生深夜大合唱
走来走去还是湖滨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