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小康总攻坚

2016-05-17杨伟民

公务员文萃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常态规划

杨伟民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通观会议公报,“十三五”的“十三”这个数字值得回味,也值得自豪。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我们国家一样,从第一个到第十三个连续制定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

许多国外专家以及政府官员都认为,“中国奇迹”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不断地制定五年规划。这可以说是“中国奇迹”之宝,国外甚至当作一个学科来专门研究中国五年规划的内容。

“十三五”两大定位

这次“十三五”规划有两个定位:一个第一,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一个最后,就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十三五”规划与过去的规划不一样处正在这里。

“十一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后,当时的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而“十三五”规划的定位之一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又由于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规划,所以另一个定位就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路线图。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定目标必须完成。而第二定位缘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2014年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即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逻辑。今后,要按照新常态的逻辑来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路径。这就是公报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可谓“十三五”规划的灵魂,既明确了引领新常态的路线图,也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发展路径清晰明确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和行动;而有什么样的思路和行动,决定了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次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归纳和概括以什么样的理念去引领新常态。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五大发展理念。

每一次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有一条主线或是主题。比如“九五”计划是“两个根本性转变”,“十二五”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次就是这五大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是按这五大理念来谋篇布局的。这个结构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新常态下,大家最困惑的是,老的办法不灵了,新的办法、新的路子在哪里。这次不同以往只指明一条主线,而是通过五条路径,最终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它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是发展方式上的一场深刻变革。还决定了后小康时代发展的后劲。

规划《建议》五大鲜明特点

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理念先行。即先提出理念,然后按照理念谋篇布局,再明确在这个理念下具体要完成什么任务和目标。

其二,更加重视问题导向。制定规划一般是两个方法,一个是目标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注意解决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要解决的第一类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面对的最主要短板,突出表现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现在到了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如果宣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就说不过去,人民也不会赞同,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最硬的一个任务,就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的国家贫困县全部摘帽。按照联合国2030年的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中国比它早了10年,而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脱贫的路径。

第二类问题关系到更长远发展的问题,比如发展的动力,就不仅只考虑最近五年的发展。

如果集中力量实现全面小康,同时又积累很多问题,留给后小康时代去解决,那不是我们的愿望。这也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重要思想,既要实现全面小康,又不能留下后遗问题。

其三,更加注重措施的精准。“十三五”规划《建议》,除了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指引之外,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

比如扶贫,就提出了具体的精准扶贫的路径,每一条措施针对不同的贫困人群,是根据不同问题提出来的应对举措。有的可能要通过产业发展来脱贫,而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社会保障来兜底。再比如,这次提出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个很实的措施是针对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未富先老的问题,也是针对劳动人口下降,少子化倾向越加明显而提出的战略性考虑。这一政策对长远发展影响重大。

其四,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此次规划《建议》,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编制的第一个规划。“五位一体”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生态文明。这次建议在生态文明上作出了很多部署。具体在文件中,则以绿色发展来领衔。生态文明更具有理论性,绿色发展则更具有现实性,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这次生态文明所用的篇幅和字数,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多。过去一般是资源写一段,环境写一段,这次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体功能区、节约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循环发展等,非常全面。推动这些方面的发展,既是当前的增长点,也保护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存之机。

其五,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公报当中提出了几个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过去的规划建议当中,并没有在原则上体现。此次(下转第13页)(上接第7页)最后用了相当篇幅,专门讲怎么去实现前面提出的目标。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就是坚持并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国务院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依据,也是制定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同时也是地方制定规划的依据。从过去的情况看,地方的一些规划虽然在字面上贯彻了中央的建议,但在具体操作上不一定能贯彻好。一些地方在提出发展目标时,所确定的目标偏离实际,难以实现。为实现目标,一些地方扩大投资,盲目搞建设,最后造成债务负担过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产能过剩等问题。

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各地区的规划,要坚决贯彻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思想上要一致,步调上要一致;要更多关注五大发展,而不能走到传统的老路上去。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但并不是要掀起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而是要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凝神聚力,最终实现目标。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常态规划
智珠二则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