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凝紫器
2016-05-16陶哲
陶哲
陶都宜兴,坐落于太湖西岸,人杰地灵,盛产太湖石。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热爱着宜兴这片热土,钟情于太湖石,以此为灵感的源泉,创作出一件件充满灵性的紫砂艺术作品。她的名字叫范燕萍。
范燕萍1972年出生在紫砂壶的发源地——宜兴丁蜀镇,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紫砂艺术的熏陶,母亲曾跟着紫砂大师周桂珍学做紫砂壶,家中的亲朋好友,多从事紫砂行业。对紫砂艺术的喜爱,早就种植于幼小的心灵里,她自幼喜好美术,曾就读于无锡技术学校美术系,随后又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1994年,凭着对紫砂艺术的喜好进入紫砂行业,从此如鱼得水,在紫砂行业摸爬滚打,渐渐崭露头角,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紫砂艺术风格。
紫砂器物的制作是一门技艺,是一个艺术的历程,这就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包括紫砂壶的成型,泥料的选择以及配制,然后需要开动脑筋,潜心创作。范燕萍是位心灵手巧的女子,她深知要在紫砂行业有所成就,必须踏踏实实地从做紫砂壶基础开始,跟着多位民间紫砂壶高手学习紫砂壶的制作。其中有位手艺高超的吴才君老师,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对范燕萍在紫砂壶制作技艺的提高,帮助颇多。做紫砂壶,需要不断地进修,吸收众家所长,方能有所成就。在从艺的道路上,范燕萍不断向名家大师学习取经,她又跟着紫砂名家吴培林学习了一段时间,紫砂壶制作技艺更加精进,设计理念更加丰富。
2004年,范燕萍创办“燕萍紫砂工作室”,开始自己独立创作紫砂壶。她的壶,以花器为多,多来自于她巧妙地构思,作品生动别致,得到众多紫砂壶收藏家的好评和收藏。她的《含香壶》,在2005年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银奖。她的《春之语》,在2007年被无锡博物院收藏。她的《待放壶》,在2008年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她的《小梅香》,在2011年在香港紫砂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众多荣誉面前,范燕萍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研究紫砂技艺,默默工作,开拓创新。
随着紫砂技艺的日益完善,她开始喜欢做供春壶,她的供春壶,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理念,不同于寻常的供春壶造型。一般的供春壶,以树瘤为造型。而范燕萍的供春壶,是以太湖石点缀在壶身上,看似无意,其实独具匠心。
范燕萍是位热爱大自然的人,闲暇之余,总是钟爱于到大自然中休闲释放,寻找创作灵感。家乡——陶都宜兴,的确是个灵秀之地,山水风光迷人,而千奇百怪、造型鬼斧神工的太湖石,引起了范燕萍的浓厚兴趣。她开始以太湖石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源泉,泥随心造,做自己随心喜欢的东西,做太湖石紫砂作品不必拘泥于框架,思维方式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想象和发展。于是,她独创了自己的紫砂艺术门类——太湖石紫砂艺术装饰。
因为范燕萍原来就是做紫砂壶花器的,自小打下了扎实的紫砂花货的基础,所以能融会贯通,随着心意在做太湖石作品,而且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自成一体。视觉效果非常好,给人赏心悦目的美好感觉。她静静坐在泥案前,手中的一抔泥土,经过她灵巧的双手,慢慢成型,有时不满意,捏掉反复试做,推敲,直到做出来的效果达到满意,心里才舒服。她的太湖石作品,通灵剔透,姿态万千,有着“皱、漏、瘦、透”之美。
范燕萍做的太湖石装饰系列,有放在茶席上的干泡台,这通常是一个组合。我们来看一组紫砂作品,一个全手工捏制的紫砂干泡台,边围有看似随意的太湖石小造型融起,在干泡台的一侧,往往会捏一个大一点太湖石造型,然后在这个干泡台上,放一把自己做的供春壶,组成一个系列,整件作品就显得简约,给人清心的感觉,留给人无限憧憬、无限想象。再来看另一个范燕萍制作的茶具组合,一个紫砂干泡台,周边上零星布局着大大小小的太湖石,中间平坦,给人一汪静湖的感觉,小巧玲珑而又轻盈雅致,恰好能放两把紫砂壶的样子。范燕萍帮这个干泡台配制了两件紫砂器,一把供春壶,一把公道杯,壶体上都配有太湖石造型,包括壶把,壶钮,统一的格调,完美的造型,给人和谐的艺术美感。看完这套茶具组合,如果是在外的游子,一定会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太湖石、紫砂器,哪一样不代表着宜兴?远在异乡的游子,会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乡愁。这一组合,极好地表达了一份浓浓的游子思乡情。
范燕萍这样一位柔美、文静、知性的女子,她喜欢大自然的美,她回归初心,走自己的创作路线,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看过她太湖石系列作品的人,都觉得作品有味道,有着一整套的艺术美感。这来自于她对太湖石肌理的独特感觉:做紫砂作品,有感觉才能做出好作品,好作品当然能得到大家的赏识。所以,范燕萍制作的太湖石系列紫砂作品,往往供不应求,有的作品刚刚成型,还没烧制出来,已经被定购,可想而知其紫砂作品受欢迎的程度。
一组动人心弦的紫砂作品,一种美好的视觉感受,一气呵成的创作灵感,用在范燕萍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艺人的作品会说话,作品代表作者内在气质,范燕萍的作品空灵、秀美、精巧,淡雅,正如她的人品,在紫砂世界里坚守一方属于自我心灵的安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