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维和警察:
2016-05-16陆洋孙晓婷
陆洋++孙晓婷
在利比里亚“最好的典范”
3月12日,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完成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任务归国。这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由山东公安边防总队组建,进驻任务区这一年,防暴队经受住了埃博拉疫情反复威胁、治安局势复杂多变、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等严峻考验,成功遂行重大勤务70余次,独立开展日常巡逻200余次,有力维护了辖区安全稳定,被称赞为“穿军装的外交官”。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利团最高负责人法里德·扎里夫称赞中国防暴队是整个任务区“最好的典范”,联利团总警监格雷格·辛茨称赞防暴队是“警察系统的榜样”。去年12月1日,防暴队全体140名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近日,防暴队队员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在利比里亚维和的经历。
埃博拉威胁和“集装箱做的房子”
3月11日,张广保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别了,一言难尽的利比里亚;别了,人生中最漫长的夏季;别了,静谧的格林维尔、浩瀚的大西洋……”一年之前,张广保被任命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队长,带领140名维和警察来到利比里亚。
地处西非的利比里亚,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77年2月17日,中国与利比里亚共和国建交。201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协助联合国维和工作。2015年3月11日,受公安部委派,由山东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的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进驻任务区。
作为最早一批参与选拔的人员,从2014年1月份开始,张广保一共经历了五次选拔、六次集训。因为维和警察的任务非同一般,所以对报名队员的政治、体能、专业技能和警务实战技能提出严苛要求,只有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才能参加最终的集训,还要通过联合国官员的考察。张广保199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为了通过考察,拾起了20多年没太用过的专业,在各个方面强化训练。最终从报名的5000余名边防官兵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防暴队的队长。
张广保难忘到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那一瞬间,机舱门一打开,“一股热浪袭来,空气中弥漫着热带雨林的气息。”之后,张广保将面对终年高温酷暑,疟疾、埃博拉等热带疾病肆虐,以及任务区贩毒、谋杀、强奸等犯罪活动猖獗等困难和艰险。
防暴队一行从蒙罗维亚前往西诺州的首府格林维尔,从国家来讲,格林维尔相当于省,防暴队驻地相当于省会城市。但实际上其规模还不足中国某个偏远乡镇。张广保告诉记者:“驻地的条件非常差,大部分居民住在茅草房里,能够居住在某些砖土建筑的,相当于当地的富人了。当地没有发展任何工商业,在驻地我们几乎买不到任何东西。”
防暴队后勤分队水电组组长郭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踏上非洲西海岸这块贫瘠的土地,尽管有心理准备,还是让郭伟感到巨大的落差。“像是从文明社会一下子穿越到原始社会。”
来到格林维尔市任务区,郭伟才发现,这个大西洋沿岸的海滨城市并不像它的英文名字本意“海滨之城”那样美丽浪漫,首先第一关就是整日的高温。郭伟说,这里是热带地区,常温就是40度左右,365天天天如此。维和警察的装备都在40斤左右,光靴子就是3斤多。出一趟任务往往要湿好几遍衣服,衣服脱下来,立马能拧出水。但由于净化水有限分配,在维和官兵那里,冲澡也就成了奢望。气候是一方面,疫病的肆虐更加可怕。彼时,埃博拉病毒正在利比里亚蔓延。“这个消息我们在训练中就已经知道了,但从来没想过要退出这次任务。”郭伟说,其实从一开始报名参加维和选拔他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在他看来,这就是军人的使命。
然而困难却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多,初到任务区郭伟形容“就像到了一座孤岛”。“防暴队的食品主要由联合国方面提供,肉类有余、青菜不足,从首都蒙罗维亚运到防暴队驻地,路途遥远加上天气炎热,有时到达任务区的蔬菜已经全部腐烂。利比里亚当地的主要蔬菜是苜蓿叶子,但我们吃了却拉肚子。当地菜市场购买青菜价格不菲,仅一棵白菜就要30多元人民币。”郭伟说,在利比里亚能吃上一顿蔬菜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为了能吃上蔬菜,防暴队员们开辟了小菜园,“但这些青菜也仅仅用来做汤喝,这一年真正吃蔬菜的次数加起来不到十次。”
因为驻地生活条件较差,水、电、伙食都是自行保障的,队员们住在集装箱改装的房子里,自己发电,一旦停电,40度的高温将使集装箱房子成为蒸笼, “住的是集装箱,雨季下大雨的时候,雨滴打在房顶上啪啪响,根本睡不着。遇上高温天气,集装箱里的温度能达到38度左右,空调基本上不管用。”
让人记忆尤深的还有利比里亚的道路,从林维尔市任务区到首都蒙罗维亚,200公里的路,开车需要将近10个小时。“利比里亚的道路上全是坑,非常泥泞,虽然勉强能看出这条路是路,但没有车道,就是我们这里村里的泥路,而且那里全是红泥,汽车轮胎开上去,一加油,立马又陷下去。”
解救人质、战胜虐疾
防暴队在利比里亚主要执行安保、巡逻、突发事件处理和要人警戒等任务。在队长张广保心中,每当执行任务期间,他们都要准时出勤、决不懈怠,保持中国军人优良的军事素养,时刻展现中国形象。“联合国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维持和平行动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治安情况有所好转,但因为当地政府基本上处于一种无能的管控状态,所以中国防暴队担负的任务非常重要。我们到达的时候赶上了后埃博拉时期,疫情有所减缓,人流物流较之前频繁,所以说随之而来的一些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张广保告诉记者。
2015年5月26日,防暴队辖区内最大的棕榈树种植园GVL公司发生大规模骚乱。暴徒手持砍刀、石块,打、砸、抢,还劫持了1名公司高管,以此要挟GVL公司与当地政府满足他们提出的条件。
接到警情后,张广保带领队员第一时间来到事发现场。当时500多名群众为了表达他们的利益诉讼,聚集在公司门口,人群比较激愤。中国防暴队部署两个分队组成人形控制队形,将闹事的群众进行了驱离,对联合国人员进行了保护。随后派出一个小队到劫持地点进行了现场勘察,锁定了被劫持人的准确方位,随后立即派出一个战斗小队携带武器装备冲入被劫持人的房屋,对被劫持人员进行解救,将其护送到我们装甲车上,护送回我们的医院,对他的伤口进行了处理,简单包扎救治。他们公司联系了直升机运送到首都蒙罗维亚。解救人质之后,我们根据联合国指令组织警力对GVL公司附近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三天之后迅速平稳了事态,稳定了局势。利比里亚国家警察派出特种队,对闹事首要分子进行了抓捕,中国防暴队采取的处置行动,为他们提供了有力支持。
“回想当时,我们坚守在第一条警戒线上,上戴头盔,身穿厚厚的防弹衣,感觉汗从头上流下来,顺着脖子一直流到腰带处;下边是从膝盖一直流到脚踝,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了,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的缘故,竟然没感觉出热来”。队员吕常明向媒体表示,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暴徒混杂在人群中难以辨别;人群中不时有人朝防暴队员投掷石块,砸在盾牌、头盔上砰砰作响……防暴队队员连续执勤5天4晚上,90多个小时,吃住睡都在一片草地上,很多免疫力降低的队员因此生病。
为了应对当地复杂的疫病环境,维和防暴队在国内准备出发时,就打了霍乱、百白破等七八种疫苗,但在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疟疾的威胁还是时刻存在。在任务区,队员们还定期吃口服的抗菌药,因吃药太频繁,回来查体,导致很多人脾肿大。
自然环境的恶劣,埃博拉、疟疾、出血热和艾滋病等疾病的多发,是队员们最大的考验,“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就可能让人卧床不起”,张广保说,为了队员们的身体健康,每天早晚两次的消杀是必不可少的。
队员张玉征还是被疟疾击中。当天10点多的时候张玉征感觉左侧骨头疼,就像磕在桌子上的那种钻心的痛。一个多小时后,全身骨头开始疼,在医院抽血化验后,确诊为疟疾。之后张玉征当天下午发烧到40多度,反复地发烧,并且开始翻山倒海地呕吐,到最后吃什么吐什么。
疟疾的死亡率很高,很多利比里亚当地人因此死去。但幸运的是,张玉征挺了过来。在为期一年的维和岁月里,有三分之一的队员们都得过了疟疾。
联利团防暴办主任克里斯蒂安对防暴队成功处置此次骚乱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维和防暴队的应急处突响应非常迅速高效,各种情况处置得当,展现了很高的专业素养和行动能力,在这个任务区全部八支防暴队中首屈一指。”中国防暴队的事件处理方法被带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宣讲,并将其命名为应急处置“中国模式”。
除了处突之外,中国防暴队甚至还担负了一部分消防队的角色。在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驻扎期间,一共处理了6起火灾事件。“由于当地的警力和物力有限,往往出现火情他们也没有能力扑救,于是我们担负了一部分消防工作,我所在的分队就参与了三起火灾事件。”防暴队战斗分队第六小队指导员董朋朋说。
有一次,董朋朋小队在格林维尔机场担任油库守卫小队,当时队员们正在围着机场跑道进行日常性的巡逻,突然发现机场周边有火情。哨兵对指挥中心进行汇报,分队领导带领巡逻小队第一时间赶到着火的现场,然后用灭火器,沙子等各种救火工具迅速将火扑灭。由于当地气候原因,机场跑道周围又都是灌木丛,到了旱季之后,很容易引发火灾,如没有及时扑灭,还有火势蔓延的危险。“我记得还有一次是一个当地人故意纵火,被我们抓住后移交给当地警察局了。”
“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
利比里亚,拉丁语意为“自由的土地”,这里人们虽然贫穷,但是依然多见露出一口白牙欢笑的样子。
王佩佩是防暴队中仅有的五名女队员之一。一年的利比里亚维和岁月使她皮肤变的黝黑,本来就瘦削的她又小了一圈。“去利比里亚之前,知道那里是热带,我带了很多化妆品防晒,一年之后,又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气温太高,化妆品根本涂不住。”至今,回到济南的王佩佩有时还会恍惚,仿佛利比里亚那片土地伸手可触。“在利比里亚我感触最大的是那里的贫穷,使我对物质有了新的看法。我回来甚至不怎么爱买东西了。”王佩佩说,在利比里亚,有好多人处于生存边缘线。“但是他们依然很快乐,我们去当地的学校援建,捐赠了一些物资。孩子们全围过来抢新足球,在他们看来,吃得饱很重要,快乐也很重要。”当地居民对中国军人非常热情,凡中国防暴队经过之处都有人竖起大拇指。
令王佩佩印象深刻的是,中国防暴队每个周都会定期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当这个时候,当地的居民都疯了一样的围过来,用手直接抢这些垃圾。有一次,一个怀孕的妇女混在哄抢的人群里,被几个男人一下子挤在了外围。当时那个妇女脸上的委屈和沮丧是王佩佩永远忘不了的。
有一次,王佩佩跟随领导出席当地的活动,来到一个校长家里大家一起合了一张影。后来又有一次活动,王佩佩知道还要去校长家里,就把照片随手洗出来带给了校长一家。校长接过照片的时候激动的快要落泪,一大家子,所有人都围过来看那张合影,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惊喜的表情。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在相片上的样子。为了表达感谢,家里的孩子们跑出去在十几里外的地方打回来椰子放到了中国防暴队的车上。这件事对王佩佩震撼很大,当地人很贫穷,快乐的成本却很低。王佩佩想起以前国内的生活,不免觉得有些感慨。
在中国防暴队驻扎的营区,手机是很难接受到信号的。令郭伟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在休息的时候都把手机排成一排放在房间的窗台上,因为那是唯一可以偶尔接收到信号的地方。往往谁的手机响一下,大家都欣喜过望的扑过去,都以为自己接受到了国内家人的信息,但往往又失望的放回去。“我前两天看了网上一个‘人一天没有手机会怎样的文章,我们在利比里亚,手机一整年没有信号,很久不能和家人联系。只有一个维和的信念支撑我们走下去。”
当初报名参加维和防暴队的选拔郭伟是瞒着家人的,后来女朋友知道了,极力反对。“但是于我来说,这是我的使命,国家需要我,我没有理由不挺身而出。”如今郭伟结束任务回国,接着又报名参加了东营组建的常备维和警队。刚从利比里亚回来,还想着去参加维和任务,别人很难理解。郭伟却说:“这对一名军人来说,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家人无限的愧疚是防暴队队员所共有的,队长张广保也一样。因为工作原因,张广保和家人常年两地分居,2008年之后家属才调到济南,实现了一家人团聚的梦想。接受了维和任务,又要跟家人分开,也正赶上孩子即将高考的重要阶段。“但是我的爱人很支持我,用她的话说,我就是她的一个梦想,无论在哪里,只要工作干得出色,只要自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永远支持。”张广保也很清楚妻子的付出:一个人在济南,既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孩子,从早晨五点多起床,整整一天连轴转;带着孩子一起租住在学校附近,家里断水停电的事儿都要自己去应对。但是这一切,妻子从未向张广保抱怨,后方有她照料,成了张广保最大的心安。
一年的维和生活结束了,回到国内的防暴队员们有些还不习惯,甚至有两名队员急发疟疾住进了医院。问及队员们一年中最大的感受,回答倒是很一致,“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身处祖国的幸福。”根据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优异表现,经联合国总部批准,从今年3月份开始,中国防暴队驻地将从原来位于地区的锡诺州格林维尔换防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现在,中国防暴队已经成为联合国驻守在蒙罗维亚的唯一一支防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