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融合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6-05-16曾庆东
[项目来源: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15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53350]
摘要:技术能力与艺术能力的综合培养,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企业人才的用人需求,教师需要对实践类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从基础类、专业类、专业实训类等三类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其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技艺融合;实践;课程;教学研究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不断的在进步与提高,很多院校都在探讨如何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与学,而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光有设计理论,没有设计实践,这是任何一所院校都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实践能力得到了强化,学生才能学习到知识,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提高学校的就业。本文就是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艺融合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一、技艺融合的概念
什么是技艺融合?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只有搞清楚了,教学才能提高,有目的的进行教育,进行课程的安排,进行案例的选择。技艺融合就是技术能力与艺术能力相互融合,它们是一个结合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在技艺融合方面的四种融合结合举措,即“技术、艺术师资融合;技术、艺术知识融合;技术、艺术项目融合;技术、艺术评价融合。”这四种融合举措充分结合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节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普适性和推广性,更能满足人才本身能力的综合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现今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重庆各高职类院校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两种:一是理论+实践,就是先讲解一部分专业的理论知识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联席,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一种模式。如计算机空间效果图课程,老师一般先示范讲解制作的方法,全方位的演示一遍步骤,如果是在机房就立马让学生开始照着练习操作,进行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还可以接受,毕竟都是在机房上课,学生可以马上学习到知识点。而有些院系是理论先上两节,然后再去机房进行实践课程,这就不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需要有很好的记忆能力才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阻碍了教学。
第二种是边实践+边理论,不讲理论直接进行实践练习,完全只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按照书上的步骤来练习,学生看得懂就操作,看不懂就在课堂上做无关的事情,事后老师可能会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法,同样是阻碍了学生最大量的学习。如软件类的实践课程,每本教材上案例基本上都有步骤,学生是可以照着书本上的步骤完成案例的操作或者是练习,但是学生如果不熟练此软件,是无法深层次的掌握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这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三、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类的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从基础到专业到实训,都有涉及到实践方面,如何来进行构建,下面就主要探讨三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构建。
(一)基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这里的基础类课程主要是指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中都非常重要,基础牢不牢,对后置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一般环艺专业的基础课程有设计速写、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这类课程的教学更多倾向于是写生,主要是培训学生的造型能力,可以采用先临摹优秀的作品,掌握其构图、线条的综合运用,一些基础的表现技巧,之后可以进行写生,写生是很关键的,这是最快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造型能力的,强调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即,当你的技术很好,如线条优美等,但在艺术方面不行,如整体大空间结构画出来就是不好看,没有表现力,这样也不可取。最后就是要善于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自己的写生的不足,后期的调整等等,意在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有景观设计、居住空间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这类实践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解读设计的能力,老师作为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实施者,需要学生了解甚至掌握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实践,把技术融合于实践中。以景观设计为例来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首先,要了解该门课程的具体整体框架,完成该课程实践学习后,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能力阶段,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课程的展开。作为我院来讲,一般是以学校的景观设计作为案例,面对现有的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讨论,学生制作PPT进行演讲,教师辅导,锻炼学生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其次,上一阶段完成后,教师会选择作为此次设计知识点,进行带着问题去讲解,并让学生参与课堂中,学生也是带着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解答,在问题中解决理论知识点,这样可以快速掌握,学生的兴趣也积极浓厚。
最后是学生寻找设计元素,进行景观的设计,在实践课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参观很成熟,并且完成的好的景观设计,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眼界,不至于学生在设计出来的作业,层次低,只是单纯的作业,而没有特色,需要让学生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完成,全身性的投入其中。之后要让学生把整个景观设计的课题,制作成册,包括最初的调研分析、问题、概念方案设计、修改完善后的成品方案,以记录的方式制作成册,每一位同学都能知道自己的成长。
(三)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类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在大三学年,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综合性强,主要采取与市场接轨,这是需要一个大的提升阶段,会以真实的项目来完成,学生的全程参与其中,老师带领团队,包括设计提案、设计方案、设计提交,施工现场等等,有助于学生的快速融合之前两阶段学习的技术与艺术。
总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艺融合”下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这跟每个院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设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有一个总的要点就是,一定是要了解学生的想要的是什么,企业想得到什么样的人才,我校教师能提供给学生什么的教学案例,教学设备要跟得上,这样才能把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的更好,才能把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艺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作者简介:曾庆东(1982—),男,汉族,讲师,二级建造师,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