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016-05-16万芝灵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万芝灵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下,探索了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转变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马克思主义人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现代性困境。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的人与崇高的疏离造成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网络带来的多元道德文化也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试图建立的所谓共同理想成为空想,全球化带来的一些西方国家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弱化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和集体观念[1]。长久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或社会的理论灌输,在当代这种方法见效甚微。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的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优秀的理论和知识,其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占有很高的分量。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一)以“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观察、理解社会历史现象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把人的存在论作为其前提和基础,“现实的人”以自然生物为基础又不同于自然生物,有其独特的思想、精神、需求。“现实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生产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一切其他的活动,如精神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取决于它”。[3]思想政治教育兼有精神活动和政治活动的特征,以“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体现在: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实的人的生成、存在和发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社会工作,有内在的崇高追求,把营造“有序、善良、正义”的社会,使所有的人得到幸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立足于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并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解决,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自己。在实践教育法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

(二)以“以人为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人学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人的一切劳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基于人的需要而进行的。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三者密不可分,人的需要促使人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又不断产生新的社会关系。首先,对于个人的发展,每个人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并不是人人都有一样的发展目标;其次,人作为社会人必须不断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来完善自己。人的主体性表现在人在基于需要而进行实践活动时,其过程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早已不是受教育者无意识地被动接受思想的灌输,而是充分展现其个体性需要的过程,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向积极主动的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才能从个人的需要出发,注重实践和社会关系的优化。

(三)以“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之下,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限制,从而在社会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方面获得普遍提高和协调发展。”[4]现实的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个性发展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新时代要培养的,不是无条件顺从的人,而是拥有符合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能力和素质的人。在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既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又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能真正促进人的发展才是主要衡量标准,只有理论而不能运用到实践之中是毫无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启示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常常因为教育者自身的不足而被误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从哲学高度揭示人的本质、存在及发展规律的理论,在人文社会人的需要被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也随之不断产生了新的变化。教育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方法创新。

(一)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指导

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理论的灌输。诚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不教而会,思想和理论是实践活动的先导,要内化受教育者的思想,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的生活,就必须要进行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法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方法。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育者有可能采取强硬的灌输,而忽略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说,理论教育法忽略了理论只有和生活时间与人的思想联系才能产生作用,仅仅从教育者的目的出发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接受能力或心理认同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提出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心理疏导。这要求教育者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慢慢渗透。走进如今的思想政治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被广泛应用,逐渐取代原来生硬的书本教学。教育者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受教育者所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改良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其更好地发展。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指导的转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指导下教育者以“现实的人”为主体,不断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尊重不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二)从被动接受到自我教育

不单单是思想政治教育,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古至今都是一种单向的教育。受教育者仅仅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者所提供的理论和指导,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成效。“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教育者所引导的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也属于外部环境,教育者的内在思想活动才是内因。社会要求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学习、反思、自律才能内化为其自身思想品德。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影响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被激发,自身的价值体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自我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不再满足于当前课接受的有限的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自我教育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主导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一方面受教育者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发现问题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继而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再是消极地接受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积极地进行改变,在与他人的借鉴交流中明确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发展成思想和行为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另一方面,时代背景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具有鲜明独立的个性,对传统的被动接受表现出反抗,反而更容易接受在自我感悟体验中发现真理。因此,教育者在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下,放下教育主体的身份,而让受教育者掌握主导权,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根据对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教育者纯粹理论灌输逐步发展到现当代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在实践中进行心理疏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主体性越来越突出。心理疏导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来掌握群众,使之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全人类和自身的思想武器。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涉及的关系来看,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活动,而人的思想观念发展并不是单纯的认知的提高过程,还包括情感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等多个层面的因素。”[6]因此,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现实的人及其生活实践将被更多地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将越来越满足人的需要,侧重于解决现实的问题。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求教育者不断地站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探索出更多实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鄢本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代困境及超越[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39-4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3.

[4]洪波,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J].探索,2007(03):141-143.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1.

[6]余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7):89-9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学习方法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