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版年画与高密扑灰年画色彩比较
2016-05-16房浩楠
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观念信仰系统的一种艺术语言的解释,也是民族民俗活动的一种行为表现在功能,它兼具实用与观赏工艺上,它运用雕刻、绘画及印刷等诸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瑰宝,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高密扑灰年画年被确认为我国首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本文从色彩方面对杨家埠木版年画与高密扑灰年画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艺术价值内涵。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密扑灰年画;色彩;比较
杨家埠木板年画以红、绿、黄、紫为主色调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体现了农民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符合新年的欢庆气氛。而高密扑灰年画的用色相比木版年画要自由的多,色相种类更加丰富。在绘制过程可以大量使用调和色,这一点与木版年画相比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因而会产生更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杨家埠木板年画以纯色为主,简单、艳丽而又强烈
杨家埠年画主要采用纯净色彩,颜料大部分使用天然颜料,在《杨家埠年画之旅》一书中,民间年画艺人杨福源曾提到“我也是用了部分化工颜料,但主要是天然颜料,纯天然颜色具有纯度高,色彩亮丽,不退色,不刺激皮肤‘无污染等优点。”画面上的颜色也都采用平铺设色,没有层次变化,两色之间也鲜少重叠,加之纯净的色彩,画面极为简单明净。家埠年画主要红绿、黄紫、黑跟白纸底色构成三组对比色,颜色强烈、跳动而又和谐。
杨家埠年画的用色蕴含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体现了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尊贵地位的向往跟憧憬。此外杨家埠年画对纯 色的利用,还基于在古代农民地位地下,缺衣少食的社会里,农民的房屋普遍比较低矮、狭小,光线不足,简单、鲜明的纯色,易于辨别画中人物的面貌,热闹喜庆。
关于色彩,在杨家埠艺人中流传着这样的画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画真新。红主新,黄主淡,绿色多了不好看。这两句口诀讲色彩在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色彩的纯度。如《灶王》的设色,初衷是表现红红火火的灶王,喜庆纳福的吉祥场面,所以画面中使用了大量的红色,但若只有一种颜色,画面就显得呆板,按民艺口诀所说:“红靠黄,亮晃晃”,红黄搭配的画面更能表现纳福、吉祥的主题。另外还用了绿色,画面就有了对比,红花还需绿叶衬,红色就更加突出鲜亮了,而整个画面的色彩就统一和谐了。从这幅年画上看,画面上点缀了部分蓝色色块,民间认为:“要想精,加点青”,画面就更加精彩了。这样,整个画面就符合“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民间审美情趣了。
二、高密扑灰年画色雅俗并行
在扑灰年画的顶峰时期,产生了三种色彩风格的扑灰年画,一种是坚持走“大雅”路子的“黑货”;另一种是受杨柳青、杨家缚年画影响产生的“大俗”路子的红货”;还有一种艺术风格介于“黑货”和“红货”之间,这种风格对“黑货”、“红货”兼而有之。
(一)水墨为主”黑”货
“中国的文人画在元明之后达到鼎盛,在中国画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发展,山水、花鸟、人物画均走向成熟和完美,水墨写意之风大开,这种艺术审美潮流必然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美术的发展”。早期扑灰年画,,均以水墨为主,颜色也不浓重,当时艺人称之为“黑乎乎的老抹画子”,这是扑灰年画的萌芽时期,只是简单地模绘文人画形式。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一般都是“重色不重墨”,一概使用红火热烈的颜色突出喜庆主题,而高密扑灰年画的“老抹画”从一开始就是“重墨不重色”, 以画墨屏为主,追求文人画的笔墨意境和神韵,画风典雅,蔚为大观,成为特色。“老抹画”的题材一直坚持画文人雅士、神像仙人、花鸟虫鱼等,模仿减笔写意国画,挥毫拨墨、布白守黒,画面呈现出典雅、朴素的水墨意境美。代表作品有《琴棋书画》、《东方朔》、等几十种各类题材,广受崇尚文人画的年龄较大的老百姓的欢迎。
(二)色彩鲜明“红”货
被称为“红货”的扑灰年画,迎合了另一部分年青群体的审美需求,这类色彩艳丽的扑灰年画,高密人也称为“大挂子”和“大色画”,画面效果使用大红大绿、以色代墨,追求艳丽红火。与“黑货”风格的扑灰年画相比,“红货”人则是追求个性张扬色彩。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相比较,高密的“红”货应用充分发挥不受色版限制的优势,画面大量的使用调和色。《花鸟四季屏》是清代红货的代表作,虽然同为四条屏,其间包含工笔兼写意的风格,色彩艳丽,主色调以粉红为主,兼具其它颜色,比例合理,构图精巧,体现了四季屏丰富的色彩。
(三)雅俗共赏“黑”货与“红”货兼得
扑灰年画发展到鼎盛时期,一种艺术风格介于“黑货”和“红货”之_扑灰年画应运而生,他既有“黑货”的典雅,以墨色造型,又兼备“红货”的鲜艳色彩,以色代墨,水墨只起点染的作用,迎合了老百姓对“黑”货与“红”货兼得的审美需求。代表作有乾隆时期的《双美图》人物服饰的颜色达到10多种,人物的服饰中至少有5种颜色为调和色,画头饰运用排笔同时蘸白粉和颜色快速画出带有渐变的效果, 充分发挥手绘对颜色使用的自由度,这在木年画中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人物的袖口、衣领、裙裙处均用墨色绘出,整幅画面色泽亮丽、浓淡适宜,人物被表现得俊美传神、光彩夺目,是扑灰年画中的经典作品。
高密扑灰年画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相比较,杨家埠木版年画艳丽、明快,高密扑灰年画偏爱水墨与调和之色,雅俗相得益彰。
三、结语
通过对杨家埠跟高密年画的比较,深入挖掘色彩的不同,将对两种年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传统的艺术形态,民间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将于今天的艺术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翼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高密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中国年画珍品·杨家埠木版年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史[M].广州: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4]沈泓.寻找逝去的年画:高密年画之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房浩楠(1989.9-),女,汉,山东潍坊,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外美术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