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足对高危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2016-05-16邓斌
邓 斌
( 武汉市第八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0)
中药泡足对高危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邓 斌
( 武汉市第八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0)
目的 观察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材泡足治疗后的疗效,总结护理过程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住院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材泡足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中药材足部浸泡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皮肤发凉、感觉迟钝、麻木或刺痛等症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泡足加护理干预操作方法安全、简便、有效,有利于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提高了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高危糖尿病足;中药泡足;护理
糖尿病足目前已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基本的病理变化是糖尿病基础上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足部发生感觉功能障碍,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使患者下肢缺血、缺氧、出现营养障碍。如在此基础上出现足部外伤、感染就可能造成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的后果[1]。近几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及致残率,在糖尿病基础的治疗上,我院加用中药材泡足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共9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和护理工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90例,入选标准:符合WHO诊断糖尿病标准及糖尿病足Wagner分级的0级标准[2]。根据Wagner分级将糖尿病足分为0~5级。0级糖尿病足亦称为高危足,常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发凉,颜色紫绀或苍白,但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伴有感觉迟钝、麻木、刺痛或丧失。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3.5岁;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5.1年。对照组男27岁、女18岁,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4.1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5.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凡脓疱疮、水痘、麻疹等严重皮肤病,烧伤及足部皮肤破损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相同,包括选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给予改善微循环及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合理饮食控、控制体重;健康教育;注意足部的自我保健。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健康宣教、科学锻炼、家庭保健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材泡足治疗,泡足前须将泡足治疗的目的、方法及作用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配合。中药主方药物为:桂枝10 g,当归10 g,红花6 g,细辛6 g,赤芍10 g,透骨草15 g,川芎10 g,桃仁10 g,威灵仙15 g,骨碎补5 g。先将药加水,水量浸过药面约3 cm,浸泡20 min,待煮沸后10 min,取出煎好的中药液约1000 mL备用,待药液温度降至40~45℃后可开始浸泡,在浸泡时应逐渐添加热水使水温保持在40℃左右,水面浸至踝关节以上10 cm左右,最好泡至足三里穴位处,每次浸泡时间约20 min,每天1~2次,2周为一疗程。泡足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和患者足部皮肤颜色、疼痛、麻木感等情况。泡足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心悸、出汗、头晕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医生处理。
1.3 疗效评定
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3]制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0期患者皮肤颜色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好转明显,0期患者皮肤颜色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好转,0期患者皮肤颜色有所改善。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糖尿病足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中药认为糖尿病的基础是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阴虚可致血液淤滞,日久淤血则积于脉络壁,固定不移,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脉络闭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中药泡足组方中赤芍益气养阴;当归、川芎、桃仁、威灵仙活血通络;透骨草、红花、桂枝、桃仁有舒经通络、止痛作用;细辛能祛风、散寒。中药泡足过程中,中药能在热能作用下透过皮肤穴位,使足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起到抗炎止痛作用,还可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局部微循环和末梢神经病变,从而延缓、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本文中两组病例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降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护理干预等),观察组通过足部中药浸泡治疗后,能使皮肤发凉、麻木或刺痛,感觉迟钝等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能延缓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认为中药泡足加护理干预操作方法安全、简便、有效,有利于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提高了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Skrepnek GH,MillsJL Sr,Armstrong DG.A DiabeticEmergency One Million Feet Long: Disparities and Burdens of Illness among Diabetic Foot Ulcer Cases with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PLoS One,2015,6:10.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86-1587.
[3] 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87.2
B
ISSN.2095-6681.2016.3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