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2016-05-16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资园区培育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创新、开放、转型、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抓机遇、谋布局,攻坚克难,全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品工程,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承德市农广校及八所县分校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中药、休闲观光五大重点产业,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入手,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及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乏人难题,在探索建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长效机制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创新培育机制

承德市2014、2015连续两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整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市之列,农广校被确定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阵地,六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两个县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4人,其中生产经营型4974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280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00人。培育的学员中有种养殖大户3828人、家庭农场主459人、返乡农民工2045人,有1958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有130人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有965人成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建立培训实训基地49个,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77个。

在培训实践中形成了五种不同模式。

一是“一社一校”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合作社骨干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先后有32个合作社1600人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泉县根据吕泉子村主导产业和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需要,采取了“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技术农民”培育模式,使“园、社、场、员”四点相融合,突出了培育的针对性,化解了生产生活难题,使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本班学员聚集、倾斜。通过培育新增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2个,新增食用菌园区面积100亩,培树了吕建伟、郝景泉、秦凌芳等15位“下得去、留得住、实用型”乡土人才,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培养出了领军人物和致富带头人,带动本村其他农民共同致富。依据县惠农补贴政策,农广校积极跑办、帮办园区应享受的70万元补贴,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为学员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创业热情。

二是“整镇整村”推进模式。先后在8个乡镇34个示范村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镇整村推进工作。从2013年开始,在设施菜主产区平泉县榆树林子镇进行整镇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在该镇8个村先后建立教学班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24人,果树专业87人,设施菜专业337人,学员拥有大棚1500余个,占整镇大棚数的15%,生产效益比没培育前增加10%以上,科学技术辐射到黄土梁子、台头山等乡镇,8个村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发展合作社47个,有社员289名,家庭农场23个,已有近300人得到了认定,每年新建改建扩建蔬菜大棚和发展新果园近万亩。各种政策补贴资金每年都达到上千万元,学员既享受到普惠政策又能享受特殊补贴。丰宁黄旗东营子村是种植谷子的黄金地带,该村种植谷子有历史记载的已有400多年,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谷子种植已成为当地百姓主要收入来源,农广校在该村举办谷子培训班2个,培训学员96人,聘请中国农大牛新盛博士来到该村,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讲解,重点针对有机谷子种植技术,包括从生产、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详细操作规程,有机肥积造与发酵技术、物理、生物防治病虫技术,通过学习使农民提升了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认识,有机产品生产有了可靠技术保障。

三是“一园一校”培训模式。在贫困村采取“优先优惠+普惠+特惠”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把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班建在产业扶贫园区上,先后与园区合作建立教学班16个,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从事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位于平泉县党坝镇大吉口村的丰盈食用菌扶贫园区占地面积200亩,固定资产投入500多万元。市农广校将50多个入驻园区的农户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依托政府对扶贫村的产业扶贫特惠政策,通过大户组建园区,引导小户带着技术直接入驻产业园区,使产业工人变成业主,极大地调动了入驻农户积极性。

四是校企结合模式。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班22个,由承德菁润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菁润农业观光园”是一个以循环农业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生态园区。市农广校与该企业合作,招收企业雇工50人,针对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及日光温室、无土栽培、雾化栽培、立体栽培等现代农业科技进行培育和指导。

五是训学结合模式。在实训基地、园区、产业村、企业内的实践培训基础上,鼓励参加生产经营型培训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接受涉农中专函授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文化水平,全市已有1357人成为省农广校函授中专学员。

创新管理机制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班的管理,承德市农广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一是精选师资,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信息系统,优选培训师资419名,其中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成的高端型师资46人,由市县农林牧系统组成的行业型师资307人,由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组成的技能型师资66人。形成了“高端引领+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相结合的师资团队。

二是精准设置培训内容。依据农业部下发的培训规范,围绕“一点两线”有针对性设置培训内容。课程体系设置6大模块,即公共模块、专业模块、考察模块、实训模块、交流模块和考试考核模块。

三是探索实行三级班主任制。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教学班班主任,发挥这些人在当地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具体负责学员的发动和组织,保证了较高的出勤率;由生产经营大户担任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纪律,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安排等。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重点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学员结对,讲师团、骨干教师与学员结对,确保每名学员遇到技术难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和帮扶。

四是理实结合,开展实训实践教学。按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分布,在“一环六带”产业区域,以家庭农场、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建立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111个,建立示范性家庭农(牧)场247个,形成了覆盖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训基地网络布局,在全市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优质资源共享格局。

五是结合农时,开展分段培训。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不同产业以及农作物生长周期,分段实施培训计划,采取“田间培训+生产指导”、“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的方式开展分段式教学。推行了平泉县校“456”培训模式,即用4天时间集中学习,5天时间理论授课,用6天时间进行生产实践,全部课程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这样的培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是规范管理,实施“六统一”。统一签订质量承诺书;统一配备培训教材、学习包、笔记本、培训卡;统一培训台账;统一按专业规范开展培育;统一档案管理;统一组织结业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七是强化指导,开展跟踪服务。组织专家和专业教师进村入社、进厂入企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利用电话、短信、微信和农技宝等形式发布最新技术要领或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部分示范带动明显的学员到外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

创新奖励机制

为提高学员参训的积极性,保证培训质量,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每个专业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市农广校为每位学员配发了电动喷雾器等实训教学器材,对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的学员,将实训教学器材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各县根据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奖励办法》,坚持培育对象与扶持政策精准对接,对认定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作为享受申报项目、贴息贷款、农业担保、跟踪服务的依据,以此扶持培育对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 朴玉春 张建文

猜你喜欢

师资园区培育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