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
2016-05-15刘子芳王建立张方园杨素丽任秀云
刘子芳,王建立,张方园,杨素丽,任秀云
定位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
刘子芳a,王建立b,张方园b,杨素丽a,任秀云b
目的:观察影像MRI定位后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还应用醒脑静治疗,并根据病变部位不同给予个性化辩证头针治疗,治疗3月。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和N400评估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对照组BDAE评分>180分9例,80~180分45例,<80分46例;治疗组BDAE评分>180分5例,80~180分30例,<80分65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潜伏期缩短,波幅降低(P<0.05)。结论:影像MRI定位后定位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有显著疗效。
醒脑静;头针;脑卒中;影像MRI定位;失语症
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极高,我国每年有近25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约150万人致死致残[1-3]。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27%~38%伴有失语症状[4]。临床观察发现脑卒中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和病灶部位的关系与经典的失语症模式基本吻合[5],因此本文采用影像MRI定位后头针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卒中导致失语症患者[6-8],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3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00例。纳入标准:首次发病,病程>6 h且<7 d,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部MRI证实;年龄18~75岁,男女不限,右利手;神智清醒能合作,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能够坚持完成试验。排除标准:近期患有急、慢性感染,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其它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血压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或高于180/110 mmHg,既往有精神疾患或智力低下,合并严重的视听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醒脑静过敏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①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18~45岁10例,46~65岁64例,66~75岁28例;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分>180分14例,80~180分74例,<80分12例;②治疗组,男65例,女35例;18~45岁12例,46~65岁61例,66~75岁27例;BDAE评分>180分15例,80~180分76例,<80分9例。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抗卒中治疗,治疗4周;此外,并教患者利用口型、唇舌运动练习发音,并由患者家属教其认识并说出周围日常生活物品,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共计3个疗程;状态平稳后继续常规针灸治疗3月:人中、内关穴可醒脑开窍,振奋阳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三阴交穴可滋补肝肾,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前廉泉穴可健脑醒脑,通关利窍,活络利舌。治疗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治疗4周(250 mL生理盐水+醒脑静20 mL静滴,1次/日),病情平稳后结合病变部位(颞叶、额叶、额颞叶等),根据影像不同定位以相应投影区制定个性化方案给予针灸治疗3个疗程。方法:头针为主穴:语言Ⅰ、Ⅱ、Ⅲ、Ⅳ区、运用区、足运感区、感觉区、平衡区、运动区,捻转针4~6次并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共3个疗程,疗程之间需间歇5~7 d。体针:通里、廉泉,主穴-风府、哑门(交替进行)。
1.3 撤出标准
未完成疗程或不能耐受头针治疗以及中途退出治疗,不能坚持定期复诊;出现过敏反应;在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或住院期间出现其他系统疾病需转专科治疗的患者。
1.4 观测指标
1.4.1 安全指标观测 ①生命体征,血压每日监测2次;②血、尿、便常规;③血脂、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肝功能、心电图及凝血四项检验;④不良反应。
1.4.2 疗效性指标观测 以BDAE[3]的前5项,即流畅性(1~14分)、听觉理解(0~72分)、呼名(0~114分)、朗读(0~30分)、复述(0~10分)进行评估,总分正常最高为240分。
1.4.3 N400检查 通过10/20国际脑电记录系统进行检测,记录电极置于测试者头皮的C3、C4、Fz、Pz四点,FPz接地,参考电极置于双侧耳垂处,电极阻抗均≤5 kΩ。以Stim 2软件编程,以视觉通道显示,要求被测者进行按键选择,对于目标刺激(词汇)与启动刺激(图片)间的语义搭配(若语义匹配按鼠标器“左”键,若语义不匹配按“右”键)。测验时通过Neu-roscanNuamps 2放大器进行记录脑电波形,频宽0.5~50 Hz。离线条件下分析处理采集的脑电波数据。
1.4.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吐词清晰,无交流障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语言状态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显效:个别字词发音轻度不清晰,但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有效:语言功能有所提高,但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交流有轻微障碍,吐词不清晰;无效:语言功能无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BDAE评分比较
治疗3月后,对照组BDAE评分>180分9例,80~180分45例,<80分46例;治疗组BDAE评分>180分5例,80~180分30例,<80分65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比较
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2.3 2组N400检查比较
治疗3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潜伏期缩短,波幅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N400检查比较()
表2 2组N400检查比较()
组别 例数 潜伏期/ m s 波幅/ μ V F z P z C 3 C 4 F z P z C 3 C 4对照组 1 0 0 4 2 9 . 5 ± 4 6 . 1 4 1 6 . 6 ± 4 3 . 2 4 2 5 . 7 ± 4 8 . 5 4 1 5 . 6 ± 4 2 . 7 3 . 1 ± 1 . 3 2 . 8 ± 1 . 2 3 . 2 ± 1 . 2 2 . 8 ± 1 . 3治疗组 1 0 0 3 7 5 . 3 ± 3 4 . 6 3 7 5 . 5 ± 3 9 . 6 3 6 3 . 3 ± 3 8 . 3 3 7 3 . 2 ± 3 3 . 5 1 . 9 ± 0 . 4 1 . 7 ± 1 . 3 2 . 0 ± 1 . 5 1 . 6 ± 0 . 7
3 讨论
失语症在中医范畴里属于语言蹇涩、舌强、不语范畴[9]。导致失语的病因病机为脑络不通、经筋失养、气血阻滞,损害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致使语言功能发生病变,如脑卒中、脑肿瘤、脑部炎症、脑外伤等[10-12]。
醒脑静注射液是中药制剂,由“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13],主要由栀子、郁金、麝香、冰片、黄芩、黄连等中药成分组成,栀子解毒开窍,有清泻三焦邪热之功;郁金能痰化气顺,血行畅通,化痰开窍、行气活血;郁金性苦寒,能通窍醒神,清热泻火,化痰开郁,凉血解毒,协同上药开窍通络;麝香具有改善大脑、芳香开窍的功能;冰片则可辅助麝香,清热解毒,并有醒脑作用[14,15]。几种中药联合使用,同时起到醒脑开窍、化痰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16-18]。
本文根据脑卒中影像学病变定位,分别在大脑皮质损伤的相关投影区联合影像MRI定位后,不同类型分别采取个性化不同辩证的头针处方进行治疗,针刺皮质对应区域的穴位能使相应部位肌肉产生收缩,使该部位的肌张力降低并提高肌力,对于失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9-21]。该疗法既有传统的经络学说,同时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原理,明显优于普通的针灸疗法,据患者脑卒中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我国医学的经络系统和现代医学对于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相结合,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在发挥头针治疗作用的同时,结合醒脑静治疗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程度[22-25]。
N400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失语症,失语后患者语言功能状态的评价。N400检测不会受到患者存在行为障碍或交流的影响,且具有无创性,可以可靠、有效地对语言的认知过程做出反应,随着临床治疗中对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语言功能的检查和研究,N400被越来越多应用[26-29]。本文中,治疗组的N400潜伏期较对照组短,波幅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影像MRI定位后头针联合醒脑静辩证个性化治疗脑卒中导致失语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魏欣,白向东,于文燕,等.综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后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96-97.
[2]蔡玉芬,马金辉,李艳彬.高压氧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335-336.
[3]Benson DF.Aphasia alexia agraphia[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t,1979.
[4]张彬,侯宇峰.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简 [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1435-1436.
[5]张伟锋,刘巧云,单春雷,等.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干预[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12:69-72.
[6]李虹.醒脑静注射液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51-52.
[7]马骥,金晓阳,刘蕊,等.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研究[J].医药与保健,2015,10:240-240.
[8]张卫军.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84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2,47:154-155.
[9]魏欣,白向东,于文燕,等.综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后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96-97.
[10]章丽雅,谭同才,叶祥明.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49-51,52.
[11]夏友华,潘邓记,王伟.脑卒中白质缺血与全脑保护 [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3:122-124.
[12]Baker JM,Rorden C,Fridriksson J.Using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to treat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 [J].Stroke,2010,41: 1229-1236.
[13]邹叶青,钱春野,甘瑞华,等.感觉语言区(Wernicke区)定位的探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65-66.
[13]黄艳娇.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血清AQP4的影响 [J].中国中药杂志, 2014,39:2564-2568.
[14]范成普,杜杭根,田勇.醒脑静注射液在创伤性脑损伤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96-98,99.
[15]张静,张云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21例的疗效观察 [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44-144.
[16]程留慧,王道清,张保朋,等.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 23:343-346.
[17]葛巍,王敏,朱文荣,等.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MRI影像学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20:619-624.
[18]Rijntjes M.Mechanisms of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aresis or aphasia:new insights,old questions and the meaning of therapies[J].Curr Opin Neurol,2006,19:76-83.
[19]Scalzo F,Nour M,Liebeskind DS.Liebeskind.Data science of stroke imaging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penumbra[J].Front Neurol,2015,6:8.
[20]Zaharchuk G.Arterial spin-labeled perfusion imag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4,45:202-207.
[21]高春华,黄杰,王盛强,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05:408-410.
[22]张浪.针刺结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36-637.
[23]何勇.针灸醒脑调神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 [J].中国医疗前沿,2013,16:55-55,52.
[24]陈勤,曾雪莲,赵勇,等.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失语症180例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20-21.
[25]李海宁,孙忠人,赵宇辉,等.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781-782.
[26]申丽红,张冰,赵俊鹏.应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25-1126.
[27]申丽红,张冰,赵俊鹏.应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在39例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5-56,59.
[28]梁燕,章军建.脑卒中与白质病变 [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 06:512-514,518.
[29]杨亚茹,杨明,李慧君,等.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行运动纤维束的扩散张量成像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842-1845.
(本文编辑:王晶)
R741;R741.05
A DOI 10.16780/j.cnki.sjssgncj.2016.02.028
河北滦县人民医院a.神内二科 b.重症监护室康复科滦县063700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课题项目(No.2013271)
2015-11-13
刘子芳liuzifanglx@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