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财万贯照样饿死

2016-05-15徐志频

法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婺源左宗棠胜利

家财万贯照样饿死

徐志频作家、评论家,湘商文化发起人之一

左宗棠毕竟是读书人,饱读儒家经典,民胞物与,仁民爱物,这些道理自启蒙时起已驻于心,知道军事以杀人为职业,是《易经》说的“毒天下”,打仗乃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为什么他对文化的兴趣远远大于军事的原因

左宗棠《与孝威 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这封信详细描述了收复婺源的经过。而婺源胜利,也成了左宗棠官职再上台阶的转折。曾国藩已经在向朝廷保举左宗棠负责一省,具体地方,或者江苏,或者浙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时李鸿章的淮军正在筹备组建之中,眼下朝廷还没有做出左宗棠收复浙江,李鸿章收复江苏的安排。

楚军经过一年的奋战,该淘汰的淘汰,存剩精兵强将。左宗棠对战场胜利已有把握,所以曾国藩要求他扩军到1万人,左宗棠爽快地答应了。

一年的战争实践,战场胜利的根本靠什么?左宗棠自我总结出答案:“用兵最贵‘节制、精明’,临阵胜负只争一刻工夫。”

所谓“节制”,就是战前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旦开打,集中优势兵力,逞一时的血性、勇气,将敌军瞬间压垮,从头至尾,果断干脆,速战速决。

所谓“精明”,就是战斗一旦打响,瞄准敌人的失误,集中己方精力,专打敌军的疏漏处,以游击战、阵地战、运动战多种形式配合,自始至终,灵活机动地把握战场主动权。

“节制、精明”的核心,是“慎初战”,即不主动打第一枪。敌人挑起来,一定要打赢第一仗。首战胜利,则士气上可以压倒敌方,乘胜一鼓作气,其后必势如破竹。

左宗棠这些独特方法哪里来的?

他没有摸过一天军事教材,全是结合书本的修身方法,在实践中悟出来的。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创新时往往都会脱离教条,触类旁通,从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物中悟出共通的道理,灵活机动地做知识迁移。

左宗棠毕竟是读书人,饱读儒家经典,民胞物与,仁民爱物,这些道理自启蒙时起已驻于心,知道军事以杀人为职业,是《易经》说的“毒天下”,打仗乃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为什么他对文化的兴趣远远大于军事的原因。

但军事手段又是国家机器必不可少的。生于乱世,以兵力戡平内乱,以战争消灭战争,让民众免于战火,就是最大的仁慈。文化在军事面前的脆弱,在江西婺源一地一览无余。这里受朱熹的影响,人才辈出,文气深厚,但正因盛产文人学者,人才沉迷吟诗作对,民风偏柔,缺乏刚正强悍之气,成为饱受蹂躏的重灾区。“婺源为朱子阙里,夙称文献之邦。近八九年,贼往来二十余次,无诵言守城者。遗黎皮骨仅存,皇经典籍,士风荏弱,民气不竞。”

婺源文化兴盛,得益于地域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属黄山余脉江南丘陵地带,水路发达,人口稠密,流动频繁,造成商业活跃。商业发达带来文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如此。

但商业成为一地的经济支柱,到底是福是祸?

俗话说,无农不稳,不工不富,无商不活。社会稳定靠农业,民众富裕靠工业,经济活跃靠商业。这封信明确告诉我们,商业成经济支柱,祸大于福。

婺源商业繁荣,民众生活过于依赖商业贸易,连口粮都全赖外买,导致“无隔宿之储,惟恃籴米作炊,商船一日不至,即忧饥饿”。钱多而物资奇缺,抗风险能力极低,导致“常有手握金珠而饿死者”。左宗棠在信中说道:“居万山之中,无隔宿之储,惟恃籴米作炊,商船一日不至,即忧饥饿。而饶富之家,所在多有。盖徽郡山多田少,商多农少,自昔已然。频年遭贼蹂躏,水贩时梗,常有手握金珠而饿死者,可悲也。”

猜你喜欢

婺源左宗棠胜利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坚持就是胜利
暮年左宗棠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