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丹百合不同发育期鳞茎中四种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探究

2016-05-14陈越郭太君赵春莉李凤飞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鳞茎

陈越 郭太君 赵春莉 李凤飞

摘 要 以生长期的卷丹百合鳞茎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植株生长的现蕾期、绿蕾期、红蕾期I、红蕾期II、红蕾期、开花期、枯萎期和鳞茎收获期取样,测定多糖、总皂苷、酚类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鳞茎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述4种活性物质在鳞茎中的积累,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上述4种化学物质的含量从现蕾期至鳞茎收获期,均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峰的积累时期。其中:最大峰值呈现的时期因测定的物质不同而不同,相对较小的高峰值均出现在鳞茎收获期;低峰出现的时期为现蕾期和开花期。最大峰值与相对较小峰值比较,除多糖含量达到显著差异外,其他3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卷丹百合;鳞茎;活性物质;含量变化

中图分类号:S68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3

卷丹百合(Lilium.lancifolium Thunb)是百合科百合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花卉,其鳞茎又可食用和药用,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入药的3种百合之一[1-3]。目前,有关百合的药用成分研究中,其主要包括多糖、皂苷、多酚和生物碱等重要药用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分离纯化[4-7],而植株发育不同时期鳞茎中活性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国内除李红娟[8]报道了不同栽培条件下鳞茎活性物质的变化特点外,其他尚鲜见报道。为此,本试验选择卷丹百合植株生长发育不同时期鳞茎,进行了多糖、皂苷。多酚和生物碱共4种重要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旨在揭示动态变化规律,进而为合理利用卷丹百合的鳞茎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取自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百合产业基地的卷丹百合,本基地立足伊通山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地理气候特点,常年年有效积温在15~25 ℃,土地肥沃,短日光,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栽培采用大田直播的栽培方式,使其常年开放。

本试验中,按下述植株生长发育各时期的特征,取鲜嫩鳞茎,烘干,打粉,过40目筛,备用。

现蕾期:植株花蕾出现的时期。时间为2015年7月2日。绿蕾期:植株出现大部分绿蕾的时期,时间为2015年7月13日。红蕾期I:植株少部花蕾出现分微红,花蕾手感坚实,时间为2015年7月25日。红蕾期II:植株大部分花蕾出现微红,花瓣尚未开裂,时间为2015年7月30日。红蕾期:植株花蕾全部呈现红色,花蕾手感蓬松,花瓣略微开裂但尚未展开,时间为2015年8月6日。开花期:植株花瓣开展,达到其花冠的典型特征,时间为2015年8月15日。枯萎期:植株部分叶片枯萎,蒴果颜色呈深褐色,尚未开裂,时间为2015年9月4日。收获期:植株叶片全部枯萎,蒴果开裂,开始收获鳞茎,时间为2015年9月29日

1.2 试验方法

1.2.1 多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超声波沉淀法测定[9]。取上述备用样品1 g溶于5 mL蒸馏水中,超声2 h,8 000转离心10 min,取其上清液,之后加入无水乙醇,使醇浓度达到90%,4 ℃静止一夜,10 000转离心10 min,取沉淀溶于10 mL的水中,加入氯仿:正丁醇=5∶1,10 000转离心10 min,上清液稀释100倍后,取2 mL再加入5%苯酚1.0 mL、浓硫酸5 mL,摇匀,沸水浴20 min,静置10 min。在490 nm处测定吸收度,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根据吸光值进行含量的测定。

1.2.2 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按文献[10]进行。以薯蓣皂苷为对照品,根据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在 53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皂苷的总量。

1.2.3 总酚含量的测定

按文献[11]进行。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总酚类化合物的Folin-Cioealteu比色法 (FC 法),用分光光度法在760 nm处,测得其吸光度计算总酚含量。

1.2.4 总生物碱的测定

称取样品百合2g与30 mL盐酸(0.01mol/L)超声提取2 h,5 000 r,10 min后取上液,调pH到12~13(40%NaOH),8 000 r离心10 min取沉淀,氯仿萃取分别用10 mL,5 mL,5 mL,旋转蒸发至干,称其重量得其总生物碱[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糖含量的变化

多糖含量的变化表现为现蕾期迅速上升至绿蕾期到最大值592.8 mg/kg,然后开始下降至开花期达到最低值,此期鳞茎多糖的含量为绿蕾期的46.54%。开花期后又开始缓慢上升至鳞茎收获期达到第2个多糖积累高峰期,此高峰期的多糖含量为绿蕾期的77.01%,但高于其他各取样测定时期的多糖含量(见图1)。由表1看出,绿蕾期多糖含量显著大于鳞茎收获期等其他各个时期,鳞茎收获期的多糖含量与现蕾期和红蕾期Ⅰ差异不明显,但其显著高于红蕾期II、红蕾期、开花期和枯萎期(见表1)。

.2 总皂苷含量的变化

总皂苷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两个高峰期分别为红蕾期II和鳞茎收获期(见图2)。现蕾期总皂苷积累呈现直线上升,至红蕾期II达到最大值7.89 mg/kg,较现蕾期提高了39.15%。第二个高峰期为鳞茎收获期,总皂苷含量为7.57 mg/kg较开花期上升了15.75%。两个高峰期的总皂苷含比较,现蕾期较鳞茎收获期仅提高了4.23%,差异不明显,且二者与红蕾期I和枯萎期开花期的总皂苷含量亦基本相似。因此,总皂苷含量自植株现蕾期至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亡,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差异。

2.3 总酚含量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抗氧化和抗辐射等活性。卷丹百合鳞茎中总酚含量最高的时期出现在红蕾期Ⅰ(见图3),含量为18.21 mg/kg,其次是鳞茎收获期为17.96 mg/kg。从表1看出,红蕾期Ⅰ与红蕾期II和鳞茎收获期鳞茎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时期。卷丹百合鳞茎的最佳收获时期为红蕾期Ⅰ和鳞茎收获期。

2.4 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从图4看出,从卷丹百合现蕾总生物碱含量迅速上升至红蕾期Ⅰ达到最大值,总生物碱含量为8.11 mg/kg,较现蕾期增加了42.78%。之后开始下降至开花期出现总生物碱含量积累的第二个低峰期。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除红蕾期Ⅰ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现蕾期外,其他各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差异均不明显。说明卷单百合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在植物发育的不同时期变化较小,鳞茎的采收时期对卷单百合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可能无明显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卷丹百合植株年生自花蕾出现至鳞茎收获期长发育周期中鳞茎中多糖、皂苷、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峰积累时期。最大峰值呈现时期先后顺序依次为多糖(绿蕾期)、酚类和生物碱(红蕾期I)及皂苷(红蕾期II)。与李红娟[4]提出生物碱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多糖之前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第二个高峰值均出现在鳞茎收获期,此时4种活性物质含量除多糖外,其他3种活性物质均与最大峰值时无明显差异。李红娟[4]在卷丹百合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栽培特性的研究中鳞茎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在鳞茎收获期基本处于最低水平,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因此,卷丹百合鳞茎收获期在植株地上部位全枯萎后采收比较合理,与传统百合鳞茎收获期相符。

在百合年生长发育周期中,叶片生长到花蕾出现是叶片生长旺盛期,光合产物开始由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转移,促进鳞茎糖类物质的积累。百合鳞茎中多糖、皂苷酚类化合物的形成,都需有糖类物质为基础[5]。百合鳞茎发育期间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高峰值出现的时期也基本在现蕾期。本研究结果中卷丹百合鳞茎中多糖、酚类和皂苷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花蕾期,基本与百合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赵秀玲.百合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9(5):101-102.

[3]李利华.百合多糖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955-2957.

[4]李红娟.卷丹百合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栽培特性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5]童晓翠.卷丹百合化学成分及其感化作用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6]胡敏敏,蔡宝昌,张志杰,等.百合多糖的药效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2):101-102.

[7]陈小蒙,刘成梅,刘伟.龙牙百合多糖的纯化及其分子量的测定[J].食品科学,2008,29(11):305-307.

[9]梁丽军,曾哲灵,熊 淘,等.蒽酮-硫酸法测定大蒜多糖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8,29(9):499-502

[10]王琦.兰州百合化学成分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鳞茎
百合
不同梯度硫酸铵和尿素添加对碱韭(Allium polyrhizum)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不同品种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殖试验
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殖研究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淀粉代谢及呼吸代谢对百合鳞茎破眠的影响
猪牙花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洋葱高产,栽培环境有要求
认植物:香香的调味料植物
百合鳞片扦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