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探讨
2016-05-14王景林
王景林
摘 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农村土地管理无疑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在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乡统筹;农村土地管理;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和城市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发展,是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料,只有正确处理好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管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城镇化水平。
1 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量农村土地需要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对于农民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城乡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农民土地被征收后得不到有效补偿,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农民在丧失土地资源后,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产生了很多危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1]。
1.2 集体土地产权与管理权不清晰
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多是集体所有制性质,农民在土地上享有经营权,却没有所有权,这就容易造成农村土地产权以及管理权限划分上的混乱,市场主体更是难以发挥积极的配置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农村土地受制于政策法规的限制,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城市进入障碍较多,有时甚至会因个别人的意愿而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和效益。此外,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存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农村土地管理越位以及土地管理缺失的情况大有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土地的统一整理和合理流转,这必然会影响到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
1.3 土地分散经营的生产效率低
目前,我国基本还是沿用过去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制度优势在不断弱化。由于土地经营的过度分散,限制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此外,由于农业土地分层经营的经济效益偏低,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和精力,农业技术的推广也会存在很大限制,这都会影响农村土地生产效率的提升。
2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土地管理对策
2.1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是必然选择。建立合理有序的制度体系对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及管理大有帮助。我国土地使用权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使用权流转方式有着不同的合同签订方法。在制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中,需要依据相应的土地流转程序制度,严格把控承包人合同及转让抵押合同制订的流转过程,并制订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合法、合理。同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还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规范土地流转应加快制订相应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理。再者,要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2.2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稳定社会秩序,加快经济发展建设,采取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务工人群逐渐增多,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脱离劳动的农民工们却无法享受跟城市户口一样的福利待遇,而在此时转让土地将会失去唯一的生产资源,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得不到保障。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实现部分农民的城市化,在子女教育、就业培训、农民养老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社会保障措施,消除农民在失地后的后顾之忧,将会消除更多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土地管理障碍和不良影响。
2.3 合理管控农村建设用地
首先,我国应逐步统一城乡土地市场。城乡土地市场按照同等土地同等价格、同一城市统一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评估体系的建立,促进基础性土地设施建设评估,建立完整、准确的土地分级制度,加大对土地流转农民的生活保障关注度,发挥土地的资金作用,建立合理高效的城乡土地市场统一制度[2]。其次,要建立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完善保障制度。一方面保证地方政府依法收取土地税收,另一方面确保被征地农民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建立市场分配机制,政府要采取相应手段合理控制土地的使用方向,通过建立土地财政分配机制,有效调控土地收入分配。
2.4 对农村土地的征地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要把握好政府征地的适用范围。政府为获取公共利益开展征地,应与农民进行协商征收,不得采取强硬手段,并在征用前进行合理公平的补偿。对于经营性目的的征地,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农民进行补偿,并严格监督土地征收过程,两者要制订不同的处理方案,,明确界定征地范围。其次,在进行征地过程中要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国家为获取公共利益,造福人民群众,在土地流转方面具有强制性,但也要仔细聆听农民群众意见,尽量合理公正地进行补偿,在征地过程中各方面的规划要透明公开,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征地,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下降。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明确征地程序,做到先补偿后拆迁,严格监督被征地农民的补偿额度,对被征地农民拆迁后的安置给予关注,对征地程序也要进行依法监督,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结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关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基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快制度层面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健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进而助推我国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与变迁——基于中外城乡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5).
[2]殷宪纯.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解决资源供需矛盾[J].中国房地产,2014(3).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