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农民市民化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2016-05-14付国英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市民化城市化困境

付国英

摘 要 城郊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涉及到大量的城郊农民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更关乎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城郊农民的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职业身份的转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好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城郊农民市民化,在土地流转中保障农民收益,同时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城市化;城郊农民;市民化;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现代化依靠农村的城市化,城市近郊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大中城市实现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一般意义上,农民市民化是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传统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身份和权利;同时,其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融入现代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1]。城郊农民市民变市民并非一帆风顺,面临一系列文化、经济及体制的困境,需要多方面统筹推进,保证农民变市民后的根本利益。

1 城郊农民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1.1 农民变市民面临的职业转变的问题

1.1.1 城郊农民变身为城市农民工

对于处在西部城市的城郊农村村民来说,乡镇企业的不发达导致本地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实在有限,自身职业技能的缺乏则在寻找新职业时处于弱势,无从选择,因此许多农民被迫加入到农民工大军进城务工。

1.1.2 城郊农民成个体工商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近郊农民由于土地被征用,率先面临身份转换,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市民。在这些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人利用政府的土地补偿金自主创业,成为个体工商户。

1.1.3 从传统农民变身新兴农民

土地被大量征用后,有些农民由于自身的特点暂不能适应脱农的生活,他们还想继续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行业。同时,城市不断地发展,对于蔬菜花卉的需求日益增强。利用先天优势的地理位置,发展蔬菜花卉种植、家禽养殖、农家观光旅游业等新型农业已成为这部分城郊农民致富的另外一条途径。从传统农民变身为新兴农民并不顺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传统农业都是依靠经验来种植的,蔬菜花卉的种植要求技术很高,田地里种的都是单一的、较容易成活的作物,稍微有些技术含量的作物都见不到。他们对于市场信息的反馈较为缓慢,一般不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提供当季的蔬菜花卉,导致出现滞销的现象。

1.1.4 农民变身为租主

城郊村被拆迁后往往建立起新的工业园区、开发区以及大学城等,大量的设施和人员聚集,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少农户利用补偿款建立房屋进行出租,租金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来源。

1.2 城郊农民市民化后面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转变的问题

1.2.1 生活环境的变化

城郊处于城乡结合部,村居混杂,地域交错已日渐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所在。城郊农民的市民化转型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部分农村建设规划相对滞后或品位低下,出现了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的现象,有原住居民,也有外来务工者,人际关系表现出冷漠的一面。二是没有完全纳入到城市管理的系统中去,所以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没有跟上,道路错乱不一,绿化规划不合理,电力设施杂乱无章,交通状况更是堪忧。

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犯罪,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前后差异导致很多农民转为市民之后不能够适应,心理上出现抗拒市民化的情绪。

1.2.2 生活水平的变化

总体来说,村民变市民后生活水平较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分人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日常生活成本较以往大大提高了;同时,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这些新市民的生活水平其实较以往是有所下降的。很多农民成为市民之后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也不稳定,虽然住上了楼房,但过着的生活却并不比以前舒适,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很多农民转为市民之后对未来感到很惆怅甚至怀恋以前的生活。

1.3 城郊农民市民化面临的社会保障的问题

现行的安置办法往往未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养老、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因此,一旦土地被征用,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生存的生活底线,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边缘,很容易成为新的城市弱势群体[2]。

农民变市民面临医疗保险缺失、社会救助缺乏、养老保障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

中国医疗市场化的结果,导致“看病难、看病贵”,不论是对城市居民还是对城郊农民来说,看病难问题都很紧迫。在社会救助方面,城镇居民如果生活困难的话,每个月都能去民政局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但对于这些贫困的城郊新市民来说,可能就没有这种权利了。目前,对于农民的养老保障,政府大都采取的是一次性补偿一部分现金,让他们自行处理补偿金,没有一套完整养老保障体系。而传统的养老观念促使这些老人将补偿金给予自己的子女,让子女帮忙照顾。孝顺子女是会帮忙照顾,不孝顺的子女则会继续不孝顺。目前,养老保障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郊农民变市民的养老问题。在教育问题上,城郊农民变市民后希望子女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里面好的学校,与城市居民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但现实是城市的教育资源还不足以容纳更多的孩子入学。不少城郊农民变成市民化,孩子的择校问题、教育歧视等问题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

2 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2.1 统筹协调推进城郊农民市民化

2.1.1 统筹城乡规划打破城乡界限

猜你喜欢

市民化城市化困境
跟踪导练(一)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