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6-05-14王军有

甘肃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

王军有

【关键词】 美术教学;儿童水墨画;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118—01

一、课堂导入趣味化

兴趣是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极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强大、持续的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阶段来思考,我们不妨尝试将“课堂导入趣味化”,这样可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里触动学生最为敏感的神经,把他们的思维集中到课堂。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写家、大画家,如,羲之“池水尽墨”、智永“退笔成冢”、板桥“点墨成蝇”、启功先生“一笑置假”等等,都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这些故事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又是尚好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倘若运用的恰如其分,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过程游戏化

画家亨利曾说过这样的话,形象地描述了儿童绘画和玩的关系:“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讲得很轻松,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但对新课程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如,我在讲授“水墨游戏”一课时,将游戏活动的形式渗透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在水与墨、色与彩的尽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以及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之美。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是他们最佳的调味品,在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从而可以激发出各自的潜能和创造力,彰显个性。同时,又能让他们体会到绘画的无尽乐趣。此时,枯燥的美术知识已融于有趣的游戏当中了,使笔、墨教学具有游戏般的活力与趣味。

三、启发引导多样化

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会使学生倍受鼓舞。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和赏识,无疑会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课堂会因为引导形式的改变而变得活跃。因此,在生活中教师应经常提醒孩子们细心观察周围有趣的事,引导他们将“身边的事”作为绘画的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录下周围的生活。因为只有走进生活,对生活深入观察和理解并加以提炼,才能画出一幅幅至真、至美的生活画卷。

此外,教师还可做一些具体明确的示范,让其成为对学生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引导。

四、学习氛围和谐化

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环境中一种积极的、轻松愉快而和谐的氛围。“以境激情,以境怡情”,能激活学生思维,为其主体性发挥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欣赏情境、学习情境、创作情境,能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创作灵感。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和谐的创作环境中,学生能对美术活动产生较强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保持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和美术是一对姊妹艺术,有较强的相通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配以适宜的音乐,创设出具体和真实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感知觉得到发展提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课堂评价是整堂课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分析、想象、创造态度的形成。而美术评价决不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纯科学,美术教育也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性,具有很强的人文特质。非量化、非确定性评价适合发展性评价方式,适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它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的教学评价。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这符合新课程评价的要求。课堂上教师以“很好”、“非常好”、“不错”等赏识口吻来鼓励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六、儿童作品儿童化

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是儿童水墨画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儿童水墨画作品既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又能吸收现代艺术的丰富营养;既能融合少年儿童的天真与质朴,又能不乏时代气息,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课题。

传统倾向的儿童水墨画作品大多是由于引导的单一性造成儿童水墨教学临摹意味过重,生搬硬套,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艺术的精彩与凝练,传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等都是很好的教学题材,但我们没有必要考虑的过于沉重。我们不妨尝试着将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的表现技法渗透到表现中,让画面效果抓住儿童的表现欲,这样课堂效果也许会更佳。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