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找到习作窍门的实践探索

2016-05-14周岩

甘肃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观察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周岩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察;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96—0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学生很少有爱写作文的,甚至多半是害怕写作文的,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学生的生活经历少,活动范围窄,课外阅读贫乏,以及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引。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例如,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进行定向观察。首先,笔者自己会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刻关注周围事物悄无声息的变化,然后抓住较为典型的景物,引导学生集体观察。像教室走廊的迎春花,它的开放是报告人们春的消息,虽然学生与之朝夕相伴,但如果不去引导,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所以,当它渐渐吐露花苞时,笔者便趁势布置观察作业:请用你的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去仔细观察迎春花,如有了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届时在班级中评一评谁的观察最细致,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这之后,迎春花会成学生最亲密的伙伴,或早上或中午或晚上放学,学生都要去瞧一瞧、看一看,还要互相议论一番。笔者顺势讲了常用的观察方法,并结合写作讲了可以多角度变换写法。学生有了丰富的感官印象,有了思想的碰撞,有了方法的指导,自然欣喜地写下自己内心的表白,毫无畏难感。

二、注重学生个体经验

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感受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表象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这样才能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1. 引导学生从玩中积累。玩是学生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学生主要的实践和创造平台,是学生和伙伴交往沟通的主要手段。玩有助于课堂无意学习氛围的形成,能达到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兴趣课开展新鲜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情感和参与激情,使学生实现乐在其中,为写作提供生动的材料。如,进行课堂小游戏《硬币的故事》时,笔者先摇晃封闭的盒子,让学生听声音,并猜测“小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直到学生猜出是硬币为止。然后,每个小组发一套硬币,指点学生进行“看、听、摸、闻”的观察,积累个人体验,最后让学生自由命题,给文章取个题目。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他指出:“教学做合一就是要让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合一。”这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大量的养料,以丰富写作素材。在写作前,笔者会先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洗鱼、烧菜等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劳动,然后分析实践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以及当时的内心感受。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上对实践过程的再回忆、再梳理,在写作文时便有很多话可以说,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实践证明,学生因为有了亲身体验,由感而发,文章内容自然具体充实,感情也自然真实、丰富。

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从内容入手,才能做到观察、思维和表达的密切结合,只有为学生找到“源头”,才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观察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