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

2016-05-14鲍德云

甘肃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鲍德云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47—01

小学语文课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不论如何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如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语文课程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必须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笔者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体会浅谈如下。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分析

1. 重情感目标,轻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之一,着力点是转变过于重视传授学科知识的“应试教育”。然而,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课堂上刻意追求情感因素,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让学生谈感受、讲体会、说理想之上。这样的教学只重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重视过程与方法,轻视能力与情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探索学习过程。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使得部分语文教师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教师应该以此为“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内容凭兴趣由学生决定,形式凭喜好由学生决定,过程凭进度由学生决定。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置教师的主导地位于不顾,全凭知识不丰富、经验不足、方法不多、水平不高,还处于学习地位的小学生牵着走,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目标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3. 重拓展延伸,轻文本解读。建立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基本理念之一。对此,一些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文本的信息资料,课中让学生汇报交流讨论信息资料,课后引导阅读拓展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的教学容易挤占阅读文本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把语文课堂变成“资料汇报课”、“历史课”、“常识课”,显然无法达到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目标及过程和方法目标这一要求,更无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其要点充分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方法中。

2. 落实核心目标。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倘若不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就无从谈起。

3. 落实年段目标。阅读教学三个学段的共性目标就是读书、背诵、识字、写字,但不同学段还应有不同的重点训练目标。只有凸显了本年级段的重点训练目标,才能显现不同年级段阅读课的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

4. 要落实文体目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标把文体主要分成三类: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诗歌只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进行阅读时,语文教师只要教会小学生把握这三点要领,小学生便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就会产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 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训练意识。训练不是单纯地做习题,而是进行综合技能、智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训练不是形式化浅薄的展示和表演,而是引导学生沉醉于情境,陶醉于语言文字的赏析与体验,真正的训练是能够促进三维目标达成的。要想提高训练,一是围绕目标安排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二是结构优化训练法。

总之,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并加以探索,使语文教学成果日渐显著。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