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模式的广东省研究生论坛创新组织研究
2016-05-14梁忠伟刘晓初
梁忠伟 刘晓初
摘 要:CDIO理论是以人类之间思想交流、传递信息、互相影响等行为特征为基础的、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团队意识和协作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结合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实际情况,创新性运用CDIO教学模式,开展了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创新组织模式。使得CDIO理论贯穿在论坛全过程,可有效开拓研究生知识视野,增强学术意识,跟踪研究前沿,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同时对案例组织与研讨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与改进。实践证明该理论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工科论坛教育实践CDIO理論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CDIO教学模式;研究生;创新组织;学术论坛;机械工程及智能装备
中图分类号:C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209-02
引言
CDIO强调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对对方产生影响的过程。如目前所提出的CDIO教学理论的关键就在于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讲授与培养必须具备交互式这一属性[1]。这是因为人类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传递理论知识。在工科专业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使学生从中受益,并逐步培养其交际及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应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培养使用这种协调能力的习惯。CDIO常常是通过学习与尝试的过程而实践的,如果学生对正在学习中的某种知识产生兴趣时,则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本校机械工程及智能装备学术论坛的开展紧密结合精密制造技术及先进装备等当今国内外重点发展的前沿重大科技研究领域及攻关方向。项目通过对现有机械工程领域学科及技术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与探讨,努力在精密加工装备控制、远程网络加工以及特种材料制造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学术交流,其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对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学术论坛所探讨的前沿科技基础性问题涉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了解国内精密加工及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具有较大的技术应用示范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2-6]。
目前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经济条件与技术范围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先进制造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如效率低下、精度控制、表面成型质量干扰等技术瓶颈一直无法得以有效克服。目前学术论坛中所涉及的超精密加工数字建模、先进制造环境动态影响分析、加工误差扰动仿真及处理、以及制造信号检测及其振动监控技术等课题尚属机械工程中的新兴领域及学科前沿[7-10],通过举办学术论坛有望在此方面实现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知识普及和观点交流。
学术论坛的选题具有学科先进性和教学指导性。论坛对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交流有助于为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解决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现有的技术难题,相信能取得较大的研究优势与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学术论坛能够产生良好的示范教育效应,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未来的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学科培养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方向。通过各所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协同创新交流能够有效增强高校优秀人才集聚和顶尖创新人才培养,增进高校之间、部门之间、学科之间、行业之间多种资源的协同与互动[8]。因此,学术论坛对于整体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促进人才交流合作非常必要。
一、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举办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所具备的优势与特色
1.学科建设水平:广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办于1988年,1992年开办本科专业,2006年先后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硕士授予权,以及国家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
2.学科带头人及其科研团队:目前拥有3个科研创新团队,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创新团队、机电设备监控创新团队和绿色设计与制造创新团队,对外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学术知名度。
3.学院人才队伍力量:学院现拥有教学科研人员5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硕士学位31人,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博硕士生导师18人,广州市优秀专家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和校级培养对象8人。
4.科研平台建设:学院现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院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与实验研究平台。与此同时,学院与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保持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合作研究和经常性相互交流访问。
5.科研与教学成果:目前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近二十项;承担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三十余项,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市级教学成果奖近三十项。
6.产学研协同发展:学院先后与广铁集团、广石化、广船集团、广州精益空调公司等国内多家业内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研制开发了包括强化喷射研磨装备、抗风喷头绿色灌溉器以及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在内的国内领先科技成果,编制了强化研磨加工、机械设备远程监控以及绿色农业灌溉等有关学科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并在广州大学城、华南农业大学以及广船集团等重点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展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7.人才培养效果: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 240人、研究生165人。累计培养本科生、研究生3 000余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5.6%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4%。近三年来培养学生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0余篇,获授权专利50余项。
8.国际学术会议及研究生学术交流:自2004年以来,学院持续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近百场。如2010年与2012年学院先后两次承办国际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学术会议,参会总人数达到500多人;2013年学院承办了机械工程与装备制造研究生学术论坛,2015年承办了国家滚动轴承产业技术联盟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代表二百余人。以上这些国际学术活动的开展,为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及丰富的经验。
二、开创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组织新模式
由于CDIO强调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对对方产生影响的过程。如目前所提出的CDIO教学理论的关键就在于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讲授与培养必须具备交互式这一属性。这是因为人类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传递理论知识。在工科专业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使学生从中受益,并逐步培养其交际及团队協作能力。教师应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培养使用这种协调能力的习惯。由于CDIO常常是通过学习与尝试的过程而实践的,如果学生对正在学习中的某种知识产生兴趣时,则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广州大学机电学院通过开展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针对目前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术论坛主要围绕新材料和先进材料、机械工程、控制、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热点研究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和学术观点讨论。论坛旨在为材料、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机器人自动控制领域的高校研究生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为达到深入交流机械工程及其先进制造相关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的目的,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本学术论坛组委会将本次广东省研究生论坛会议内容安排为国际生产工程技术、机构学与机器科学、精密研磨加工技术发展、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制造科学与工程等五个重点论坛板块,分别从五个不同学科领域开展学术报告及观点交流。
三、结语
本学术论坛的召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自由交流的信息平台,促进了机械制造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了具有国际眼光和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实践证明,按照CDIO教学模式开展的广东省机械工程及智能装备研究生学术论坛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意识、科研创新素养和综合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Brown,H. 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 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3]余锋.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4]周叶中.以质量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
[5]Connell, M.W. K. Sheridan, and H. Gardner. 2003. On Abilities and Domains. In The Psychology of Abilities, Competencies, and Exper: tise, edited by R. J. Sternberg and E. L[M]. Grigorenk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 U. K. , Chapter 5.
[6]Chi, M. T. H. 2007. Two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Exper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Performance, edited by Ed. Ericsson, K. A., N. Charness, P. J. Feltovich, R. R. Hoffma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 K., Chapter 2.
[7]Mayer, R. E. 2003. What Caus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The Psychology of Abilities, Competencies, and Expertise, edited by R. J. Sternberg and E.L[M]. Grigorenk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 U. K. , Chapter 10
[8]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9]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6).
[10]廖文武.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