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2016-05-14吴巧巧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师生关系

一、背景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状态,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有: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小学生的成长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志向水平和小学生的个性差异[1]。小学生学习动机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我们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培养与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

教师不能给学生智力,更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内在的驱动和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

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专门研究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50年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在此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程中,学习动机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二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三是将学习动机与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四是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五是研究方法上,确立了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近年来,无论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方向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弄清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有利于对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预测。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种动机并存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小学生学习动机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向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入学初期儿童的学习动机,缺乏自觉性,目标还未触及学习活动本身;低中年级学生浅近的学习动机形成,他们开始对获得新知识感兴趣,认知性动机开始形成,但此时还是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到中高年级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发展,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就动机开始形成,内在动机并逐渐成为支配性的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学习动机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如余水等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能力也低。[1]学习动机与创造倾向的关系研究,如朱晓红发现不同学习动机类型小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表现出显著差异。持内部学习动机的小学生在总的创造性倾向上优于持外部动机的小学生[2]。学习动机与学生气质的研究发现,多血质和胆汁质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3]。

总的来说,无论是根据国外的文献资料,还是根据国内的研究,都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最开始在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出于对学习知识的渴望、需要,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动机;一旦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于是对于知识的需要没有像最初始进入学校时的强烈,学习动机便开始下滑;一旦进入高年级甚至要进入另外的学校学习,学生就会感觉更不适应,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动机此时应该是小学阶段的低谷。

三、培养语文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兴趣以需要为基础

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也不会产生动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基本保障,不仅仅是语文学科,任何学科都一样。实践证明,畸形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主要障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4]中提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并说明教学的成败关键不在于教学技巧而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教学成败是决定学生喜欢语文课与否的关键因素。据平时了解得知,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下课很少同自己交流。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下时间可以适当地把自己的身份降下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将一些语文知识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去上语文课,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阐述语文的价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有着基础性、人文性及技能性的性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高低,关乎着学生能否学好其它课程,良好的语文素养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学科的价值,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并把这种“需要”内化为学习动机。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语文课引进数理化解题,启发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意义;组织开设报刊语言病院,上街清扫牌匾错别字等活动;辑录资料简报,举办学习专栏;编辑班报、校报,编写新年寄语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达到读、写、说的实际运用,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会使学生明白语文并不难学的道理,其实,原来生活处处有语文啊。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任务的加重,也会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这时候,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巧妙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阻碍学习的消极因素,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三)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倡启发式教学,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所产生的疑惑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单纯依靠课本,而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尽量联系到生活中,这样会使小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是看得见、用得着的,就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四)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

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时不时的表扬和批评,眼下的教育体制是坚决反对体罚的。但是不可置否的是,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激励作用,其中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激励作用,低年级或成绩差的同学更能体现这一点。在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同样,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表扬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更有自信心和上进心。在表扬时,要针对学生好的行为进行表扬,教师要明确学生哪一种行为值得表扬,应该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表扬,学生课文读的好,回答问题时说得很棒,都应该进行表扬,且可以发动全体同学对某一个同学的某一个行为做出鼓励。此外,表扬要真诚,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四、结束语

随着学生生活中的高强度诱因刺激的增加,语文学习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单调、呆板、没有生机的,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之美,在语文的世界中快乐翱翔。

参考文献:

[1]梁万波.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研究[J].语文教研,2012,(15):105-105.

[2]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90-95.

[3]王哗明,陈福凤.不同气质类型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3):364-36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吴巧巧,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师生关系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