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6-05-14葛丽娟
提起阅读,我们都非常清楚它的意义和价值。李克强总理已经两次把“全民阅读”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后会见中外记者时,他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再次提到“阅读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提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毕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引领孩子们走进阅读、亲近阅读、享受阅读,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容易。每天的学习压力已经让学生觉得很难承受,再额外的让孩子们去面对书本文字,无疑会使他们产生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采用相应的策略引领学生走进阅读。
1.率先垂范,引领阅读。学生的成长历程,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从而带动学生喜好阅读。
2.营造氛围,渲染阅读。首先要在学校或者班级的环境布置上做文章,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张贴有关阅读的宣传图片,并结合班队会、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进行宣传。其次要结合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平台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
二、强化管理,突出质量
1.建立制度,管理阅读。对于读书活动的管理,需要有规范,有制度。使读书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例如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守则、读书之星评比制度等等,以制度来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读书活动启动之初,可以采用强制的手段来进行。
2.巧定时间,履行阅读。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有具体的规定,每天的课程安排也是非常紧凑的。怎样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秩序的情况下,开展阅读活动,需要作出科学有序的安排。简单地说,在校的阅读只能在边角时间上做文章。例如,利用好晨读、午读时间,课前的两分钟诵读等等。另外,课间的活动时间,或者学生体育活动之后的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柜、图书角或者走廊的开放书架进行阅读。而学生放学后,家长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二十到三十分钟的阅读。每年的暑假与寒假两个假期,也要适当安排一些读书任务。这样就让学生的读书活动有了时间保障。
3.提供书源,保障阅读。目前的大多数家庭的藏书并不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就更少了,因此,提供充足的图书就尤为重要。除了学校的图书室要全面开放之外,班级要设立图书柜,放置从图书室借的来的书,或者学生自备的、相互传阅的书。另外要号召家长为学生购买图书。书的种类要多样,遵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分学段给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同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注重指导,积累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没有积累过多的阅读方法。那么作为教师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的方法,明确阅读重点,并能根据阅读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如很多书籍不需要精读,利用速读选择其中对自己有用或者感兴趣的内容,然后进行精读或者背诵。
2.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动笔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做读书笔记;在书中做批注或者标记;还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对于好词佳句或者名言警句,要做摘录。另外,结合练笔或者读书活动,让学生练习缩写、续写、写读后感等等。
四、开展活动
丰富的读书活动,是确保阅读质量、培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按照阅读的需要、不同年段的学生状况、阅读的进程等,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激励学生阅读,提供展示的平台。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汇报会、故事会、朗诵会等等,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在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运用恰当的方法,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徜徉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文化的魅力,积淀人文内涵,传承文化精髓。
葛丽娟,教师,现居吉林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