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曲同工的精神寻觅之路

2016-05-14赵海萍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探索人生

赵海萍

摘 要:通过从个人出身及家庭背景,人格气质,政治活动的起点,精神探索之路,群众观点以及思想转变过程等多个层面来阐述马克思、毛泽东两位伟人在其所处的国度不同、走过的人生道路不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也不同的情况下,在他们成为伟人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绝非偶然的相似之处。给我们展现的是伟人艰难的人生历程以及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始终如一的执着。

关键词:马克思;毛泽东;人生;探索;相似点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30-02

在我们所熟知的伟人中,给整个人类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人物莫过于马克思,他的学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影响了整个世界,而被称为“千年思想家”。而在中国,一提到马克思主义首先想到的人就是毛泽东,他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毛泽东,其精神寻觅之路都是通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人类开创一条自由解放之路。

一、充满矛盾的个人出身及家庭背景

关于马克思的家庭出身,似乎与他所走的革命道路是充满矛盾的。被工人阶级宣布为自己导师的革命领路人马克思却出生于一个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有足够的物质实力确保他们一家过相当舒适的生活,他的家庭具有彻底的犹太血统。马克思的父亲很少受到来自犹太古老正统思想的影响,并担任这个城市律师协会的主席,受到当地市民的尊敬,学识渊博、异常勤奋。

毛泽东的家庭出身似乎也是与他之后所走的道路充满矛盾。他出生于富农家庭,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一生经商,但在对待儿子教育问题的态度上,趋于严厉甚至可以说是教化。毛泽东的母亲有一副圆脸庞,心地非常善良,毛泽东似乎遗传了他母亲,常挂在脸上的具有亲和力的微笑,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慷慨亲近的气质。

二、不甘平庸、异于他人的气质

马克思和毛泽东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拥有相同的气质,从他们幼时起,其内心就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不甘平庸,持一种批判的态度看待所处的社会,敢于向一切“恶势力”发声抵抗,彰显出异于他人的自信、豪迈的个性风采,这也注定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馬克思在中学时代写过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整个基调都是充满着一种为人类利益而牺牲生命的价值观。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马克思曾多次谈到这个观点,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在一个年仅17岁的理想主义少年的头脑中出现,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惊奇,但马克思当时谈论的只是当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所要考虑的环境。

毛泽东一生中最明显的特点:抱负远大,从不纠缠于细枝末节。他也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以来他都具有造反者的“个人性格”,在湖南第一师范,他就把传统和权威打翻在地,因为他本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精英。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足以彰显他奔放的内心独白。他写道:“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他的大志建立在最琐碎、最平凡、最没有诗意的努力之上。

三、政治活动的起点

如果说马克思与毛泽东都是具有批判精神的大师,那他们这种精神的源头无异于来自他们从事政治活动的起点——办报。马克思在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莱茵报》的主编,马克思的个性异于他人,以至于书报检察官把该报组织称为纯粹“马克思一人的专政”。《莱茵报》一度声播全国,但在1843年因为其激进的政治倾向和过大的影响力被普鲁士保守的书报检察官们苛刻的监管下查封。虽然他仍然在写作,但他确信自己的未来在国外,之后,他的脚步也确实遍布了很多国家。

在爆发五四运动那个暴风骤雨的夏季,毛泽东代表学生联合会创建并编辑了一份周刊——《湘江评论》,里面刊登的很大一部分稿件都是毛泽东撰写的,为表达五四运动的文化目的,该杂志使用“白话文”,而不使用生硬古老的“文言文”。的确,甚至像胡适教授所说的那样,毛泽东是个很能吸引人的作者。早期的这些办报经历,对于马克思和毛泽东之后的政治生涯而言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比较早地懂得舆论在发动群众活动时所起的巨大作用。

四、精神探索之路

无论马克思还是毛泽东,他们都试图通过读书与“高人”进行对话,然后从之前的知识领域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们的一生中,对诸多领域都有罕见的兴趣和相当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的父亲和岳父都很喜欢诗歌,这对马克思有很大的影响。亲近的人都熟知,马克思在诗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想象力。马克思在追求燕妮的过程中写了很多诗歌,这也强化了他对浪漫主义和诗歌的兴趣。后来他编写的诗集:《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这三本诗集都是献给燕妮的。之后,燕妮终身都保存着诗集。除此之外,他的诗歌内容还包含浪漫主义,以及对无限事物的渴望和对死亡的热爱。

毛泽东更是喜欢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他本质上是个诗人,无论是年轻时代的他还是之后成为国家主席的他,在诗歌创作上都有着众多著名的诗篇。在就读湖南一师时,在众多科目当中,他最喜欢的科目就是文学,他说“文学乃百科之源”。他通读《诗经》《楚辞》等各经典,也涉猎各名家散文,并热衷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诗人,在他一生中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比较典型的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西江月·井冈山》等。

除在文学上有浓厚的兴趣外,马克思还试图通过他的法律视角进行哲学领域的思考,他认为法律与哲学在某些方面来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他试图创造出一种法的哲学。可以说,马克思曾经一度是康德和费希特的追随者,但是后来他的方法论直接源于黑格尔。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彻头彻尾向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致敬的作品。毛泽东一生对历史与哲学的研究兴趣都未曾停止过,这一点可以从中南海他的书房看出,那里陈列着极大数量的书目。在哲学上,他接触的多的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到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对西方近代哲学,毛泽东1917年在岳父杨昌济的影响下研读到德国作者泡尔生所著的《伦理学原理》,做了近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这些充斥在边角的批语阐述了他对原著的见解和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人生观,用他后来的话说“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五、群众观点

马克思和毛泽东这两位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他们都从各个方面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无可取代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可以创造历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是社会物质财富还是社会精神财富,他们的唯一创造者只能是人民群众。

在马克思所著的《神圣家族》中有这样一句话:“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这种表述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他最重视的便是深入到社会底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他试图在“土地”中探寻真理,通过对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结合,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这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无疑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当中,有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等等,他们之所以成为他所处的领域的大家就是因为人民群众肯定了他的作为,而他们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描述、整理,才有自己的创新点。如果仅仅是一种经验,而没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可,那它只能是纸上谈兵。无论处在哪一个时期,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大多数,这包括高级劳动者和低级劳动者。马克思与毛泽东时时强调作为个体的人是无法脱离人民群众的。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在人民群众这个母体当中,无产阶级是先进的群体,它处于“心脏”的位置,决定着这个母体的呼吸与命运。毛泽东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正是因为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才正确的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六、披荆斩棘,寻求真理

马克思和毛泽东在思想探索之路上可以说是一路披荆斩棘,都是在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之后,逐渐创立和确定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所处的年代,当时的德国在整个欧洲来说是处于落后和弱势地位的。他一生都在以批判性眼光来分析和展开自己的思想,在这条道路上他从未放弃坚持真理、拯救人类的雄心壮志。马克思批判过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思潮,他早期的代表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是在针对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的批判与分析而写。

毛泽东所处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毛泽东下定决心从韶山出来,也在心底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思想和社会天地,从而走出了建筑在几亩田地上的狭窄的家庭天地。毛泽东在《盛世危言》中看到它所提倡的改革和技术进步,这也算是他初次接触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思想。刚开始他非常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些进步人士的思想。随后,他也深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亲自参与过其中的活动,在参与和分析当时流行的各种思潮的利弊后,才确立了自己的信仰,然后不断地去实践、调整和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

七、结论

只有当你贴近他们,了解这些平凡的人是如何成就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才会明白伟人之所以称之为伟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这样一位为人类开辟未来的巨人,他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赤贫户。梅林曾说:“在19世纪最有天才的人物中,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曾遭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命运。”从马克思立下造福社会的志向时,他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穷困潦倒,生活水平甚至不及一般平民百姓,这位“无产阶级圣经”的天才创造者充分体验了无产阶级有负的一切重担。他说:“只是因为这种绝望的现状给了我希望。”毛泽东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他与马克思一样不仅是属于本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参考文献:

[1][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王珍,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马克思探索人生
最有思想的句子
人生中的某一天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