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方法探究
2016-05-14吴利锋
吴利锋
摘要:估算是一种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口算。它的应用价值比精确计算更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其重要性,教学意识淡薄,本体知识缺失。本文拟从增强估算意识、重组教学内容、教学估算方法,采取合理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估算;增强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3
估算是一种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口算。它既不需要利用计算工具,也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而是直接运用各种方法,估计出大概的结果。由于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大家都非常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地位重要,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中也增加了这些内容。但是很多教师不理解估算的重要性,数的特点使其看不出采用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情境的提供使学生感受不到估算的优越性,教师估算意识淡薄,本体性知识缺失。这些都使估算教学不尽人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主要表现于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许多生活中的计算都可以通过计算器去解决,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往往体现在估算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估算的训练,适当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1. 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估算的乐趣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抓住常见的、熟悉的生活题材,结合教学实践,创设生活化情景,增强学生体验估算的乐趣,让他们充分体会感受估算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的意识,进而提高数学素养。
比如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有意地创设一些情境:(1)比身高。让学生知道身高的大概差距,自己比后排的小明矮一点,比前排的小芳高一点,比教师则矮很多。(2)比年龄: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年龄,从而比较大小,他们就会知道7比9小,比6大;(3)翻书找页码:要求快速翻到课本第25页,学生随手翻。如果翻到第17页,则大致还需要多少。假如翻到第29页,则要往回翻几页。
像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寻找相关估算的题材,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而明确估算的价值。
2. 精选估算问题,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计价值的问题,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例题学习后,笔者设计了买书用去的钱这个练习,笔者创设情境:“你要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你觉得强强小朋友带65元够不够?”
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通过估算所要买的三本书的总价,再跟强强小朋友身边的现金进行比较,发现强强小朋友身边的钱不够买这三本书。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钱不够的问题。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有的说向爸爸再要几块钱,有的说少买1本书;还有的说让老板打点折。这几种购书的方法均来自生活,笔者特别表扬了第三种想法的学生,他的想法确确实实来自生活,真真切切体现估算的价值。
二、注重教材选择,重组数学内容
根据上文的分析,在估算教学的第一学段的主要部分包括有:数量的简单估算、笔算的验算,在第一学段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當的增加估算、计算内容和要求,第一学段是让学生开始接触估算。第二学段才开始真正的学习估算,在这个阶段“大数的估算”成为了重点的教学对象,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大数的估算,以此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估算教学的第一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简单的数量估算和笔算的估算。认识数和计算活动中全程链接着估算,第一学段数的认识和计算的范围不超过万,所以在第一学段中适当的安排一些简单的推算内容和笔算的估计,并且注意估算学习的内容测量教学要遵循“估测——实测——评价”的顺序,也就是先估测,然后实际测量,最后评价准确性,让学生了解数量的准确性,在估算的过程中了解,东西数量多,那结果就相对比较大,数量少得数就越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平时的生活中物价的贵与便宜,并适当地与实际进行对比,渗透“估算是允许误差的”思想。
估算教学的第二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关于大数值的估算,这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第二学段学习,数值的估算是不超过亿的,多数字的认识也不会超过亿。所以,在第二学段中可以将大数值与多位数的估算相结合学习,在这个学段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大数值的估算学习内容和笔算的验算,不仅仅考查了学生对上一学段学习内容的掌握,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第二学段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包括了估算的基本学习、估算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估算策略的学习与思考,意识的培养等等。根据教学安排,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了估算的基本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的能力,对于估算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知识并且对于未来的学习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告诉学生在估算学习中,估算结果是存在误差的,估算没有标准答案,避免学生在估算学习中因为不准确出现误差而影响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中,对学生来说,口算成为较难的学习内容,口算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口算较为复杂,所以很多学生都想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了解估算的益处以及估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估算方法,注重方法多样
在估算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不困难,但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掌握估算方法关键是简化数值,这样就能够掌握相应的技巧,但是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不仅仅要联系实际生活选择估算的策略,还要思考数值要估“大”还是估“小”,最后还要进行数值的调整。在估算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估算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第一步是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估算的预测方法,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数值的估算范围是否合理,估算结果不会明显地超出估算范围,如果结果超出了估算的范围,则证明估算的结果是错误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的估算问题,就能够主动地把握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估算知识,能够快速地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且让学生了解估算学习的方向,减少误差的发生。
第二步,让学生了解估算策略的调整,在估算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使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所以估算的结果不一,准确性有待考究,如果学生能够准确运用估算策略,就能够保障数值的估算结果更加靠近准确值。比如,关于“482+346”的估算,有一些学生会把482估算成480,把346估算成350,这样就会产生480+350等于830,830成为了学生的估算结果。但是也有一些同学把482估算成500,因为500更加有利于运算,把346估算成350,就会产生500+350等于850,850成为了估算结果,因为学生使用的估算方法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估算结果。
最后,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个体的思考也不同,在估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估算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掌握标准答案,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思考、独立学习,增加学习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之中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中了解更多的学习策略。
四、关注估算结果,采取合理评价
在平时教学之中,会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估算,例如“我们进行估算比赛,看谁估算最准确”或者是“我们看一下,谁的估算结果更加的靠近准确值”等等诸如此类的课堂导语,但是这些导语更加注重于估算的结果,而非估算的过程,使得教学十分片面化。
估算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能迅速算出精确值。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估算结果的正确性。估算的结果和标准的答案是不同的,教师不应该过于注重学生估算結果的正确性。
2. 重视估算方法的应用。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采用低位估算,有时需要高位估算,有时候需要取近似值……学生遇到情境问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灵活运用。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是与学生的性格、年龄大小、认知水平有关,学生的年龄小,则会降低一些要求。言而总之,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扣分,而是更加注重于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不足。
总之,估算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它是将多种学习相结合运用其中的。估算的优点是简单、快捷、方便、顺畅,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估算方法,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学生能够构建知识框架,并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们的估算教学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强化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地了解估算内容,掌握估算技巧。
参考文献:
[1] 章锦州.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08(3).
[2] 吴正宪.张 丹.小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丽秋.让“估算”走进孩子的生活[J].东方青年,2012(7).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三源小学 32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