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2016-05-14郑建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郑建丹

摘要: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那种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收效甚微的课堂,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了一些探索。针对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的目标,从目标与形式、课堂优化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有效性;化优;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26

当前,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当初那种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那种看似轰轰烈烈,本质却是高耗低效的现象,已经成为批判的靶子,以学定教,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如何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关注目标与形式,提高有效性

1. 定位明确,紧扣学科

语文就要“学语习文”,注意目标确定的语文性,即围绕“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计教学内容。要扬弃一些关于“非语文”的东西,把多维深刻的语文内容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不要以为“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警惕语文教学“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比如《奇妙的克隆》不能把目光着眼于何为“克隆”以及它的发展史,否则就成了生物课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也千万不能专注于探究恐龙如何灭绝的原因。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恰当性并使它得到最优化的突出。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追求新颖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课前精心预设是绝对需要的,但并不是以此作为标准来引领教学,否则难免让人觉得捉襟见肘,显得呆板而僵化。这只是起到统筹安排的作用。

2. 摒弃花哨,统筹安排

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一篇课文怎样教,才能提高效率?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它要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只有认真地研读具体文本,设计出符合语文学科基本规律,学生认知基本规律的教学方案,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学方案的设计极为重要。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时,可以使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只有在上课前,认真研读文本,想方设法,反复推敲,大胆创新地设计,才可能在课堂上省时省力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至少要完成的教学目的:(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在短短的一课时内,既要教这篇课文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又要教有关新闻的一系列基础知识,的确是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才能把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知识训练巧妙的结合呢?笔者设计了用三种方式表述课文内容的方法:①用一句话或短语;②用一小段话;③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内容。提出问题后,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感知文本,经过思考,学生都能发现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表述内容的就是新闻“标题”。用一小段话,简要地、概括 地报道内容的,在新闻开头部分,就是新闻“导语”。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地、翔实报道内容的就是新闻“主体”。通过这样精心设计,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把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文体知识的学习合二为一,使教学过程由复杂变得简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删繁就简,有的放失

设计,既要“深入”,也应该“浅出”,把繁琐复杂的语文教学内容以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课文中找准切入口。如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一课时,笔者单刀直入,紧扣“老头子”的三“不怕”,让学生以特写镜头式地看到他的好爱面子,过分自信的性格特征。《伟大的悲剧》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由于篇幅思想内涵较深,很容易弄得拖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眼”——“悲”和“伟大”,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涵“伟大”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当然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聚焦一点,以小见大,让“一滴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切莫本末倒置,更不能“缘木求鱼”,丧失语文的本真。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提炼教学主线,教师才能抛开束缚,突出文章的重点,这正是所谓的“深入浅出、以少胜多”。“没有删繁就简三秋树,哪有标新立异二月花”。整个教学活动,只有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才有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增强有效性

1. 引入“活水”,画龙点睛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比如在上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文中充斥着“我”父母的拜金主义,不说小小年纪的“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因落魄而无颜返家的于勒却被兄嫂当作瘟疫一样避开是很凄惨的。于是我在最后总结时特意引来“活水”——歌曲《我想有个家》来作为背景音乐,从而营造一股浓烈的渴望:渴望家的温暖,渴望父母兄嫂之间的亲情,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爱!整个情境让学生得到充分体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唏嘘不已。如此情境,学生理解文意擋也挡不住,对拜金主义自私和冷酷,让亲骨肉变成陌路人的悲惨现实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样无疑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善于点拨,柳暗花明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是提高效率最有力的保证。坚决反对“满堂灌”的行为,更要防止教师的不作为,无论是语言的教学,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如果教师存在与不存在都一个样,那么,这种“课堂”就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

有种认识叫“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不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不完善”的主体,思想认识是需要引导的现实,因而,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引导统一起来,那么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对于鲁迅先生的《雪》,学生在文本上能感受到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但不大清楚为什么。许多同学都认为是因为那里的雪更漂亮,这就没有意识到作者的身份与当时的现实背景,经提示,学生就意识到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受到强烈震荡毅然放弃自己的初衷,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的革命者,一个视国家的振兴为己任的赤子,而又面对北方这样的黑暗环境,是很难能轻松地欣赏风花雪月的。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推翻了先前的认识。如此一来就引領学生往纵深去挖掘,理解文本深处的象征意义了。

必要的点拨犹如指路明灯,比如文字表达的异常处,就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有一个看似很明显的矛盾:“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确凿”应怎样理解?它们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似乎”表模糊,而“确凿”则十分肯定,是他记不清了,还是记得很清楚呢?这大文豪怎么回事?这样一来给学生设了一个很大的悬念,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探求所以然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就点燃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年轻的心灵里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必须是活动主体,教师的活动必须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这首先要让学生会质疑,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抛弃封闭学生思想的条条框框。首先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见解的习惯,让学生有不迷信教师、古人,甚至名家的意识,鼓励大胆质发问,欢迎发表与教师,甚至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其次要有“低位”思想,谅解学生的幼稚和无知,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改变自己观点,有时可以同意学生有自己的保留意见。这样,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完全等同于花最少的时间马上就能看到取得了最大效果。有时着眼的是隐性的,并不是学生单单从课堂中的45分钟就能体现得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一种面向生活的延伸,是一种关注全面发展的教学。笔者认为这才是最有效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3] 傅国亮.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丛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1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龙西乡龙西学校 32560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