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5-14莫彪
莫彪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我根据理论学习和平时自身的实践,提出以下提高科学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策略:创设情境、民主氛围——有效学习之动力;任务导向、激发成就——有效教学之过程;灵动生成,激发创新——有效教学之精髓。
[关键词] 科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创设情境、民主氛围——有效学习之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多罗西·沃森指出:“如果课堂活动不能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毫无意义。”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磁铁的磁性》一课,教师用一个手掌吸住乒乓球的有趣实验,将学生的兴趣指向集中到研究磁铁的性质上……又故意打翻大头钉,引出学生原有的对磁铁磁性的认识……通过“双龙夺珠”的游戏,使学生发现磁铁的“磁性”有强弱,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自行提出要探究磁铁磁性的强弱这个命题。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
例如:著名教育家对于一些教学中较大的问题时,会问同学们“这节课同学想怎样来学?这个环节做不做实验?怎样来做”等等问题?都和同学们一起商量,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教师也就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生生关系在课堂中的意义也日益为教师所认同。新课程倡导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探究,所以就有了学生讨论小组的应运而生。课堂讨论是生生互动交流最便捷最经济的形式之一,互动合作中,学生之间思想和体验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碰撞,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活力依托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巨大能量场。
二、任务导向、激发成就——有效教学之过程
(一)任务导向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探究学习。学习任务的设计,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学习任务是探究学习赖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所构建任务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任务过难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任务过易,学生独立能完成任务,又容易失去持续探究的兴趣。因此,任务的构建应在深度和广度之间取得平衡,任务提出的难度应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达到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境界。任务的构建应该是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活动之中,把教学目标融入到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用任务驱动,通过合作探究,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成就感
激发学生成就感,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自信心。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面向全体,追求人人发展——让个体充分发展,让群体人人发展。在平时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要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无论是课堂的实验探究还是课后的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要做到了如指掌,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让每个同学都能感觉到“我能、我行、我成功”。
其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筛选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少走弯路,获得正确的科学结论。
例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教师精心准备了“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几个球”、“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几个圆柱体”这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使学生在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摆弄、实验和思考后,比较顺利地获得了“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大小一样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这样形象具体的正确认识。
三、灵动生成,激发思维——有效教学之精髓
(一)灵动生成
新课程强调生成,呼唤生成的课堂。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中庸》)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的起点。
例如:省一等奖获得者张超老师的《斜面的作用》一课,由于教师的巧妙预设,在学生实验适时地调整、适当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对某些实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做完《斜面的作用》实验后,得出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同时,发现各组的省力情况不同,通过研讨发现生成新的研究主题:斜面坡度与省力的关系。
但是,如果光有预设,没有生成的教学,是僵化和呆板的教学,是缺乏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教学。
预设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事先构想出来的,但由于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复杂性,不可能对所有的教学问题做穷尽的假设。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见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教学过程不可能是预设不变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永恒的。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二)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应及时凝炼、提升为教学任务,转化为生成。教师也不能消极等待课堂生成的出现,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一定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积极生成。
例如:《点亮小灯泡》一课,在学生成功点亮一个小灯泡后,提出用更多种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用不同的方法点亮更多的小灯泡……《金属的热胀冷缩》在做完金属球过铁圈的实验后,提出能否改变器材的条件,采用其他方法实验?教师先举一两个例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这样,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拓展,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在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 考 文 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于涌.礼记:大学.中庸[M].长春:长春出版社出版,2013.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