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6-05-14张艳娇吴宝宏
张艳娇 吴宝宏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解决该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以支持“三农”发展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但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管理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因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33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1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发展,2008年以来,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在全国各地区陆续建立起来,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类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商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从发展规模上来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机构占有主体地位。截至2014年,黑龙江省全境有省联社1家、市联社7家、县联社79家、农商银行6家,总共近2 000个营业网点。可以说,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问题就是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社的财务风险问题。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上,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在壮大当地的乡镇企业中,无疑是主力军。截至2014年末,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已达近1 000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要超出10%以上,总体上非信贷类业务收入也有了大跨步地增长,经营收入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多以存贷款、汇兑、代理、担保及信用卡等为传统业务,并逐步开展了诸如外汇交易、网上银行等新业务,这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2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2.1.1 获利能力差
这主要反映在产品的成本费用较高,而资产的收益水平和投资回报率低。就金融机构而言,其获利能力就决定了其在未来的经营中所能产生现金的能力。在金融企业中,其偿债的能力取决于其投资获利,其资金来源来多是投资所得的现金流量。一旦投资不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流,偿债也就无从谈起,财务风险自然也就产生了。
2.1.2 不良资产比例大
这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的质量较差,常年沉淀下来的不良债权导致整体的资金周转率较为低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或资金是能够预期产生经济利益的资源,周转率低下显示了对资产的运作效率较为低下。经营能力较低,显然不能达到金融机构的预期目标,也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财务风险也就时刻伴随着。
2.1.3 成长能力弱
这主要是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资本积累率下降上,长时期的业务萎缩,使整体上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对金融机构发展趋势有着很好反映的成长能力暂时性地下降,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并不大,但长时期地下降,显然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构成了巨大风险。
2.2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财务管理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金融机构也就时刻有着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在金融机构的整个生产经营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经营风险的不稳定性
在金融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主要包含了经营与财务两方面的风险,这两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联系。在金融企业中,其经营风险主要是因经营状况与市场环境的变动而导致的营利波动。风险的大小受到来自企业的具体状况与时间影响。显然这些因素都是不十分稳定的,这样就带来了经营风险的不确定与不稳定。
2.2.2 资金的流动性差
大量的实例都证明了财务风险与资金的流动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资金的匮乏与三角债问题就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直接表现,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金融机构有时刻爆发危机的可能。对金融机构来说,一旦不能在适当时机以合适的价格来筹集需要的资金,就会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财务危机也就随之而来了。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与营运能力是导致其资金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2.2.3 投资决策不科学
对金融机构来说,投资包含了对内与对外两方面的投资。在对外上,一些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者对投资的风险认识不足,使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对内上,投资决策者在对固定资产的决策中,缺乏较为周密的分析研究,相关的经济信息也较为片面,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2.4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商业信用在现代社会广泛存在于金融机构中。这些金融机构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对一些农户与企业进行贷款。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能增加这些金融机构的利润,但这些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时,对顾客的信用没有实际了解,盲目贷款之后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应收账款的比例增大,资金的回收出现了问题,甚至成了坏账,产生了财务风险。
2.2.5 营运能力不足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是金融机构营运能力的直接体现。一般,金融机构的营运能力由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流动资金周转率两大指标来体现。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当中,应收账款回收快、周转迅速,就表明金融机构在短期的偿债能力强,能改善债权人对低流动比率的不良印象。应收账款比率的提高,能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坏账发生效率。而目前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在大量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量逐步呈现下降的趋势,流动性风险基本是逐年增加,不利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大,更会产生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3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金融机构而言,产生财务风险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恶劣的,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在进行这些机构的管理时,首先就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充分分析与认识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积极措施来加以防范与控制,在不断摸索中完善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金融机构来说,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是否高超是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也应当时常进行财务分析,完善财务的风险预警,在各环节加强风险管理,保证金融机构的持续性发展。
3.1 改善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通常面对财务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采取4种办法来应对,即回避、控制、接受及分散。而其中控制风险是核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3.1.1 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筹得资金后,金融机构往往会进行一些投资,一般是项目、证券或商贸活动。金融机构在进行一些信贷时,往往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了解不深,造成了投资的失败或资金的难以收回,使自身蒙受损失。显然,黑龙江省目前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信用的评级分析上做的不够,应当建立健全信用评价长效机制,对各地区的农业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那些信用使用情况不良者,坚决不予信用借贷。在兼顾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情况下,客服盲目乐观与冒险主义,以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金融机构的投资活动中,理应追求收益、风险与稳健三者结合点,让金融机构能稳健向前发展。
3.1.2 资金回收风险防范与控制
对金融机构来说,资金的回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其中,应收账款是造成风险产生的重要方面。虽然应收账款能使金融机构产生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为金融机构增加现金,而是使其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因此,面对当前金融机构大量应收账款出现的情况应当建立稳妥的信用政策,通过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评级后,来进一步确立应收账款的比例,达到降低资金回收风险的目的。
3.2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薄弱,对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的防范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着手,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第一,要加强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建设,应当明确财务管理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作用,明确金融机构其他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与职责,做到权责明确,管理清晰。在进行利益分配时,也应当兼顾各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权责利三方面做到统一。第二,财务管理中的各环节在事实上存在着财务风险,任何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的小失误都可能为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潜在的财务风险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还应对实际的风险作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始终把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3.3 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在财务决策中,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还是时有发生的。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可能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在决策中,决策者的主观性会使决策的风险性大大加强。因此,为降低风险的产生,决策科学化是必需的。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能影响决策的诸多因素,通过计量和分析的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无论是进行筹资决策还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都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使失误的概率大大降低,减少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损失。
3.4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的产生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附属物,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的产生更是必然的。因此,要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就需要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就是从财务角度对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行预警,这是架构在金融机构的预警理论上的。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与一些经营的资料分析,通过数据化的管理方式,及时利用财务数据来预先得知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分析引起财务发生危机的原因,找出其中的隐藏问题,以便及早作出防范,并在风险的起步阶段将其消灭。短期上,可以编制现金流量来进行财务预警;长期上,应当构建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财务预警。当然,就金融机构自身说,不断提升其营运能力,才能增强其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3(4).
[3]刘飞虎,罗晓光.基于PCA—RBF 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投资研究,2013(3).
[4]郭卉.黑龙江省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调研及问题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