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角色问题

2016-05-14陈昱彤

关键词:西藏英国

陈昱彤

摘 要:18世纪后半期,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清政府和西藏地方进行了数年的抗击战争。其中,英国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对当时局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西藏;廓尔喀;英国

中图分类号:K24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29-03

18世纪后半期,喜马拉雅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廓尔喀统一尼泊尔后不断向外扩张,不丹与他国展开战争,英国势力的渗入,最后是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清政府和西藏地方进行了数年的抗击战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战争中的行为,实际上是中英双方进行的一场暗中的较量,英国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对当时局势具有深远的影响。

廓尔喀侵藏战争背景

(一)喜马拉雅地区局势的变动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以及一些部落小邦,各部分之间通过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纽带互相联系。18世纪后半期,这一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区冲突和外来力量的渗透日益显露,这一切构成了抗击廓尔喀侵藏的历史背景。

1750年清政府废藏王设噶伦,以达赖总其成,加强驻藏大臣权力。1751年颁行《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款。{1}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圆寂后,新转世的七世班禅尚幼,由六世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就任扎什伦布摄政。1781年八世达赖亲政,仍由原摄政甘丹喜热图诺门汗继掌商上事务,协助办事。{2}总体来说,清政府一直是喜马拉雅地区的有效稳定力量。但同时,由于体制并未完善,西藏地方政治一些积弊也相沿日久。“噶布伦等因达赖喇嘛清净焚修,不能留心公事,遂假借达赖喇嘛声势,营私舞弊,诸事擅专。前此驻藏大臣又复不谙大体,一切委之达赖喇嘛,转付噶布伦等,任所欲为,以致藏务日就废驰。”官吏选拔升补,“杂乱参差不成体制,甚或营求贿嘱,其弊无穷”。在兵制上,士兵多由农兵调集,“既无统率又少操娴,虽有数万之名,仅为虚设”。而且士兵“多不使用军器”,“碎然调集”,“毫无纪律”。{3}所以,清王朝在西藏地方政务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大弊端,这在廓尔喀人侵时完全暴露出来。

在尼泊尔,1742年普里特维·纳拉扬登上廓尔喀王位,先后征服加德满都、巴德岗,大力扩展尼泊尔疆界,廓尔喀族成为尼泊尔统治王族。{4}纳拉杨死后,普拉塔普·辛哈继续扩张西部领土。辛哈逝世,幼子继位,其叔巴哈杜尔·沙阿摄政,统一了整个西尼泊尔,跨过卡利河占领印度的库龙地区,又向东侵占了锡金大部,占领宗木部、作木朗部、和西边的洛敏汤部等地。{5}这一时期其领土扩大了三倍,统治了东起不丹、西至克什米尔、北接中国西藏、南达奥德的广大地域。{6}18世纪下半期廓尔喀的崛起改变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力量结构,导致其与西藏、不丹关系日益紧张。

(二)英国对华陆路战略的展开

17世纪中叶以来,英国企图通过海上贸易打开中国大门,实施了海上战略。但是,由于中国实行限关自守政策,英国从海上进军多次受阻,从而迫使其另寻出路。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及在南亚次大陆的活动,给英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即通过与中国西南边陲毗邻的南亚次大陆国家向中国西藏渗透,在取得立足点后,再通过西藏地方当局与清朝政府发生联系,同时向中国内陆渗透。英国东印度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扩张,随着英属东印度公司扩张的不断得逞,英国越发加深了对西藏地缘政治的了解,向中国渗透侵略的陆路战略也日益清晰起来。有关英国的对华陆路战略,清末人士丁仕彬在《西藏图考》的序言中曾言:“英圭黎常思开通藏路以达中国,胜海道之迂险,是以经营印度汲汲若不终日……然则今日之藏卫,其关系中外利害数倍于昔。”{7}可见,英国的海陆战略有先有后,但在实施陆路战略时,并未放弃先前的海上战略,而是同时进行,以互为补充。这其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其中扮演了极为特殊的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及其在南亚次大陆的扩张,使其获得通过陆路对南亚次大陆国家进行渗透、从而接近我国西藏、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和商品市场成为可能。为了扩大贸易额度,占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英属印度政府及东印度公司在我国东南沿海与西南采取了东西策应、水陆并进的战略方针。英国觊觎中国西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为了打开西藏市场,掠夺西藏资源,推销英国商品。第二,为了满足侵略中国内地战略的需要。第三,英国侵略西藏是为了巩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并进而扩大其在中亚的侵略势力。第四,在整个19世纪,英国都希望通过控制西藏来遏制俄国南下,通过“制俄保印”控制南亚次大陆。英国控制了西藏,有利于控制不丹、锡金、缅甸等国。只有英国控制了西藏,才可以较好地解决一系列问题。{8}

英属印度政府通过对印度殖民地多年的经营认识到,要想完全打开通往西藏之路,必须先撤掉中国设在西藏的藩篱。因此,英国采取军事进攻和拉拢收买相结合的手段蚕食南亚小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诸小国中,尼泊尔最为强大。廓尔喀统一全国后,其实力更为强劲,牢牢控制了东至锡金、西抵库马翁、南极喜马拉雅山麓毗连印度平原的大片地区,成为英国殖民实力北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为了扫除障碍,控制通往西藏的通道,东印度公司对喜马拉雅诸国侵略的主要目标便是尼泊尔。

但英国妄图通过尼泊尔渗透西藏的计划一时受挫。而后,英国更加密切关注南亚次大陆的局势,并介入了1772年的不丹和库赤·贝哈尔的战争。不丹被迫接受英国条约,英国遂撤出不丹,而英总督黑斯廷斯则以请班禅调停为借口派波格尔出使西藏。波格尔动身之前,黑斯廷斯特别指示,他出使的主要目的是开辟从不丹夏都扎西曲宗到拉萨以及西藏最远方的商业联系,争取前往拉萨,与西藏地方政府建立“联系”,搜集与西藏有关的政治、经济、物产、风物等方面的情报,携带英国货物清单,试探英国商品在西藏销售的可行性。并在沿途收集牦牛、核桃、人参等英国人感兴趣的货物样本,搜集中国内地、西伯利亚、克什米尔等地的交通贸易和政治情报。在波格尔一行到达扎西曲宗之时,六世班禅的特使交给了波格尔一封用波斯文写的言语得体的信,明确告知西藏是大清领土,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这也是大清皇帝的意思。波格尔再三游说班禅,班禅最终同意波格尔到日喀则。波格尔在日喀则郊外的南木林觐见了正在这里避痘的六世班禅,但始终没有得到班禅对通商一事的允诺。拉萨方面十分清楚波格尔此行的目的,所以当波格尔向班禅提出想去拉萨时,遭到了断然拒绝。波格尔又试探着提出与班禅的辖区建立通商关系,又一次被拒绝。1775年4月,波格尔一行离开了西藏。临行前,六世班禅交给他一封致哈斯汀斯的信,郑重声明,西藏处于中国皇帝的绝对统治之下。

二、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角色

(一)英国在第一次廓尔喀战争中的作用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以西藏官员“忘增税课”、“盐掺杂质”为借口,武装入侵西藏。廓尔喀入侵西藏,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在西藏地方政府仓促应对、驻藏大臣向朝廷紧急报告求援之时,仲巴呼图克图背着驻藏大臣,擅自以班禅的名义向英属印度总督康华利致函求援。康华利总督陷入进退两难之中:英属印度政府出兵援藏势必会招致清政府的猜忌和反对,进而影响英国在华的全局利益,尤其是在广东的贸易;如果英属印度坐视不管,又很可能错失扩大其在藏影响及向中国内陆进一步渗透的良机。在此之前,康华利总督恰好收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关于发展西藏贸易的信件。权衡利弊,康华利总督决定名义上保持中立,采取坐山观虎斗、以待时机的策略。

廓尔喀入侵西藏的原因,从政治方面来看,扩张的本质和势头决定其必然向中国西藏推进。除政治原因外,廓尔喀入侵西藏的直接原因就是银钱贸易之争和盐税问题。巴勒布商人“自康熙年间即在前藏居住,皆有眷属,人户众多,不下数千口”。{9}由于西藏噶厦的个别噶布伦及个别第巴利用职权,对前来贸易的巴勒布、廓尔喀商人敲诈勒索,擅自增加课税,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怨恨。六世班禅逝世后,布施之物甚多,仲巴呼图克图将大量财产据为己有,没有与沙尔巴分享,使后者怀恨,挑唆尼泊尔入侵西藏,攻打扎什伦布寺,这是廓尔喀侵藏的导火索。

1788年,尼泊尔统治者派军入侵西藏,因藏兵“不防守边境……为操之兵,不谙战阵”,{10}尼军迅速占领了聂拉木、宗喀和济咙。清廷派成都将军鄂辉、四川提督成德率军进藏抗击尼军,后又派理藩院侍郎巴忠进藏处理尼泊尔侵藏事件。当尼军侵占聂拉木等地后,后藏仲巴呼图克图背着驻藏大臣,假借自己与班禅名义写了两封信带往加尔各答,向考伦华理斯求援。考伦华理斯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深思熟虑后,于1789年致函班禅。信件以标准的外交辞令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他表示非常理解西藏的处境,且很高兴恢复与西藏的通信;其次,康华利坚持维护和平,坚决不会帮助廓尔喀王。当然,英国也不会派兵进攻尼泊尔。总之,英方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当康华利的信到达西藏时,巴忠已经下令西藏地方当局允诺每年向尼泊尔赔款300个元宝,换取了尼泊尔撤军的协议。第一次廓尔卡钦臧战争结束,康华利妄图从战争中获利的计划落空。

(二)英国在第二次廓尔喀战争中的态度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以西藏地方当局拒付赔款为由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占据日喀则。抢掠扎什伦布寺,达赖和班禅向朝廷告急。清廷派出福康安率军入藏,一路势如破竹,廓尔喀军队节节败退。清军在福康安的指挥下,经过艰苦的斗争,很快收复失地,并深入廓尔喀境内七八百里,直逼阳布。在廓尔喀王的多次求和下,清朝政府同意议和撤军。

廓尔喀方面在战争之初并未想到清廷会从千里之外派兵平息战争,当面临大军逼近之时,廓尔喀无法支撑便向英国求援。然而求援的结果却令廓尔喀大失所望,这从康华利的婉拒回信中可知。信中充分表明了英国的顾虑即对战争的立场,即为了维护英国在中国广东的既得利益,为了不破坏和中国现有的贸易关系,英国对于是否出兵帮助廓尔喀尚在犹豫之中。印度总督康华利早就想控制尼泊尔,以便经由尼泊尔进入西藏,于是趁机向尼泊尔过往发出密函,以提供武器帮助为诱饵,迫使尼泊尔与东印度公司签订商约。这一商约对英国推行以尼泊尔为基地向西藏扩张势力的政策十分有利。英国通过签订的《英尼商约》,除了获取在尼泊尔的种种商业特权外,显然把重点放在了通过尼泊尔前往西藏的贸易,而这正是英国最重要目的所在。英尼条约的签订,充分证明英国所谓的“中立”只不过是个幌子,竭尽所能地从中捞取最大利益才是本质。

三、结论

虽然英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具体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对华策略,但它在18世纪对华及其西藏的政策始终是连贯一致的,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事实上,英国在要求与清朝进行直接交往的政策失败后,改变了侵略策略和手段。先彻底征服印度以获得稳固的后方,再征服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以拆除护卫西藏的屏障,最后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

总之,英国在廓尔喀入侵西藏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英国看似无所作为,这并不能说明英国真的保持了“中立”。实质上他想通过战争寻找机会,攫取更大的侵略利益。另一方面,目前并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英国确实武装援助廓尔喀,因此说英国直接支持廓尔喀并不准确。英国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们在两次战争中竭力为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并为其殖民侵略服务的本质。

注 释:

①吴丰培,曾国庆.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M].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54.

②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人民出版社,1984.56.

③吴丰培.西藏志·卫藏通志[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299~317.

④王宏纬.高山王国尼泊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32.

⑤杨公素.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26.

⑥(尼)I·R阿里亚尔,T·P顿格亚尔.新编尼泊尔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73.151.

⑦《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西招图略·西藏图考(卷之首·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5.

⑧萨本仁,潘兴明.20世纪中英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93.

⑨佘素.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23.

⑩乾隆.钦定巴勒布纪略(卷七).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日,上谕.

参考文献:

〔1〕(英)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2〕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4〕吴丰培.西藏志·卫藏通志[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5〕王宏纬.高山王国尼泊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尼)I·R阿里亚尔,T?P顿格亚尔.新编尼泊尔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73.

〔7〕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M].商务印书馆,1934.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西藏英国
都是西藏的“错”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我们一起去西藏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西藏非遗